《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74703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精选阅读训练4 篇(含答案)班级: _姓名: _一、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 1-4 题。( 18 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 分) 甚蕃 _ 亵玩 _ 宜乎众矣 _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 4 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3.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

2、颐“独爱莲” ,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 分)相同: _不同: _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_,_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 ,_ ”表 达 了 坚贞 的爱 情 ;龚自珍 在己 亥杂 诗 中, 用 “ _ ,_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 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8 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7 题。 (16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1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 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 不可得而疏者耶 ?( 选自张大复 梅花草堂集 ) 注释 取: 这里是嗅取 ( 兰的香味 ) 。氲氲 (y nyn) 无所: 弥漫飘忽, 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

4、:兼有各种颜色。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亭亭净植陶后鲜 有闻而名 之不可莫能肖 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A 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体兼彩, 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 而其主不能守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 花 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

5、似模拟。B 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 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 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 分)香味:莲;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27 ( 甲 ) 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 乙 ) 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2 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古诗文文,完成1-5 题。 (15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6、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 出淤泥而不 染 _(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3) 陶后鲜有 闻 _(4) 待到山花烂漫时 _2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_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2分 )_4【甲】文用_ 、 _ 衬托了莲

7、花的形象,【乙】文用_ 、 _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 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_四、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 1-5 题。( 11 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 分)可爱者甚 蕃 _亭亭净 植 _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陶后

8、 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 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 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 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 分)_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 分)_参考答案:一、 1(每小题1 分,共 3 分)( 1)蕃:多(2)亵:亲近而不庄重(3)宜:应当2.( 4 分)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 分)我只爱莲花, (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2 分)3.( 3 分)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1 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 1 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 1 分)44. ( 8 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 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