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74685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斥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工程,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标准、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局部向老师们汇报。一教材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

2、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说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二学生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局部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下列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生

3、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四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程序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下列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第一步,导语激趣。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泼有趣的气氛。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斥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高兴的学习环境当中,激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到达“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第二步,察看图画,揭示课题。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察看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察看边想象:图上

4、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拟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第二环节:生字认识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泼课堂氛围,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