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74620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 B梁启超C孙中山 D毛泽东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驱除鞑虏”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3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2、“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5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D打击了列强在华的势力6下图是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就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孙中山先生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实现的主观原因在

3、于()A辛亥革命的失败B孙中山坚持进行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C共产国际的指导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7孙中山在遗嘱中写道:“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A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反帝反封建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8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二

4、、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人鉴于天赋人权之万难放弃,神圣义务之不容不尽,是用诉之武力,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万重羁轭革命者乃神圣之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材料二“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所以推求民权的来源,我们可以用时代来分析。再概括的说一说: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是用神权;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到了现在的第四个时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争,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到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做民权时代。”材料三“近

5、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欧美既无从仿效,我们自己便应该想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上均摘自孙中山选集(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革命的目的。(2分)(2)材料二中关于人权的来源较材料一有何变化?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人民同皇帝相争”的“民权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8分)(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新方法”指什么?导致孙中山先生能找到新方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二)1选C对联中上联是指辛亥革命,下联指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此对联说的是孙中山。2选B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

6、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属于民族主义,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故选B。3选B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天下为公”“民有、民治、民享”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主张人民平等的享受民主权利,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相类似,故答案为B。4选B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是指由国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所没有做到的,符合“最具前瞻性”“最为曲高和寡”“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等评价,故选B。5选D结合材料,“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反映了列宁认为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A、B、C三项说法与材料的“正在破坏欧洲资

7、产阶级的统治”不符。6选B孙中山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能够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是他首先是一位爱国者,为了救国救民、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不断探索。7选C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符合C项的观点。8选C本题考查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9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的发展历程。第(1)问,据材料一“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万重羁轭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概括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信息“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及三民主义的实践概括回答。第(3)问,据材料三信息“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及新三民主义产生的史实回答。答案:(1)反对封建专制,保护天赋人权。(2)变化:材料一认为人权源于天赋;材料二则认为人权源于斗争。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3)看法:认为西方国家的民权制度是压迫平民的工具。新方法:学习苏俄,提出扶助农工的政策。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