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743182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共20页)(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公民大会 2、简述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 1、官员向所有阶层开放2、剥夺元老院的权力,只保留关于凶杀的审判3、抽签选举500人会议议员,可领取生活津贴4、扩大了陪审法庭的范围和职权5、设立护法官6、公民大会经常化特点:1、实行直接民主制 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崇尚法治、禁绝人治 4、男性公民民主3、分析雅典民主制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原因:一、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伯罗奔尼撒半岛山地众多,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港湾众多,促成海洋文明的发展。因此,雅典民主制是海洋文明的产物。 二、政治条件:雅典是一个古代城市国家,城邦制

2、度的小国寡民特征是雅典民主制存在的政治基础;同时,雅典民主制是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在平民和贵族斗争的推动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制。三、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自然地理环境使航海业和海军发达,促使其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工商业商品经济发达。四、阶级关系条件:在上述经济背景下,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与贵族斗争,力量得到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是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力量五、思想文化条件:经济自由推动雅典最早产生人文主义,民主、自由意识浓厚。由此看出雅典民主制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各方面具体国情的产物。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最主要的社会条件。在当时历史条

3、件下,雅典民主制产生是雅典公民伟大的创举。意义: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结合史实,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 局限性:1、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2、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并不能使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易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5、斯巴达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斯巴达实行贵族民主政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双王制。两王权位均等,平时只能作为贵族会议的一员活动,战时则由其中一人统军出征。权力受监察官、元老会、公民大会的制约。贵

4、族元老议事会。由双王加28位60岁以上的贵族元老组成。负责向公民大会提交议案,并协助一些主要官员处理政务,是最高司法机关。监察官会议。由五名监察官组成,从30-60岁的公民中选出,任期一年。负责公民诉讼,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或惩罚,随王出征维持军纪。后权力膨胀,成为斯巴达城邦最高公职人员。公民大会。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由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组成。负责批准元老议事会的提案,选举官员,采用欢呼表决。实际上被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操纵。6、简述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王政时代(公元前573公元前510年)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与国家雏形阶段的特点。

5、第二阶段: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制包含着贵族寡头制和民主制因素,是由这两者混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政体。第三阶段:帝国时代(公元前27公元476年)军事独裁的专政政体,包括帝国前期的“元首政治”和后期的君主制。7、结合史实,说明罗马专制政体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以城邦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已不适应庞大帝国统治的要求,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激化需要一种更强有力的统治手段。罗马在公元1世纪末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一个世界性殖民大国。疆域的扩大伴随着各种矛盾的复杂化和激化;血腥的征服给罗马带来了大量的奴隶,共和后期罗马已成为当时奴隶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异常尖锐,斯巴

6、达克起义使整个罗马帝国遭受了强烈的震撼和打击;罗马和被征服地区人民的矛盾也很尖锐,经常有动乱发生;罗马奴隶主阶级内贫富分化继续加剧,富裕的骑士阶层从事商业、高利贷、承包国家税收谋取厚利,成为富商。大量平民被奴隶劳动排挤出生产领域,依靠国家和贵族的救济施舍生活,形成一个特殊的流氓无产阶级;元老院日益变得陈腐和不适应形势。事实上公元1世纪罗马整个统治机构已运转不灵,政局陷于长久动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种强有力的统治是罗马现实的需要。 主观原因:当时罗马也已经具备了实行专制统治的主观力量手握重兵的军事统帅。马略成为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军事独裁者。公元前2世纪末,执政官马略实行了一项重要的军事改革募

7、兵制。改善了兵员不足的状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军队的职业化使兵将合一成为可能,军队成为将军左右政局的工具。苏拉和凯撒的独裁是元首制确立的前奏。A.苏拉的独裁是实行帝制的第一次尝试。苏拉开创了军队介入政治的先例,苏拉的专制通过任命他为终身执政官而建立起来,他剥夺了保民官的权力,取缔了特里布大会,改建并将元老院宣布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必须对其俯首依从,所有重要官职都是苏拉的亲信。B.凯撒的专制,公元前45年,凯撒宣布为终身执政官,并被尊为“祖国之父”,建立了名副其实的个人军事独裁。他清洗了元老院,任命了一大批新元老,将元老院降格为咨询机构。人民大会成为他的橡皮图章。凯撒还设立了特殊的警务长官负责

8、罗马的社会秩序。屋大维的军事独裁政权。屋大维执政后,罗马形成了日益稳固的独裁政体,进入帝国时期。帝国可前后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公元1-3世纪),罗马最高统治者自称为“元首”,所以也叫元首制;后期(公元3-5世纪),元首改为君主。 8.简述塞尔维乌斯王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一)背景:公元前6世纪,遭受压迫的被保护民和平民,在数量上已经占据了优势,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他们强烈反对贵族特权,平民、被保护民与贵族的斗争日益尖锐。为了缓和贵族和平民、被保护民的矛盾,塞尔维乌斯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二)内容:1、把罗马人按财产划分为五个等级。2、按照财产等级规定兵役义务。3、创立“森都里亚”大会为新的

9、民众大会,贵族和平民均可以参加。4、废除了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把罗马划分为四个区域,仍沿用部落的旧制。(三)意义:1、适应了对外扩张和战争的需要。2、体现了新的“按比例平等”的原则。3、使旧的氏族制度逐渐解体,许多外来移民取得公民权。9.古罗马实行过哪些政体形式? 在王政时代实行“军事民主制”;在共和时代实行贵族寡头制和民主制相结合的特殊政体;在帝国时代前期实行“元首政治”,后期实行君主制。10.简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中央机关构成。 1、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2、以政界精英为基础的元老院制度;3、以全体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大会制度。11.简述古罗马对行省的管理。 行省是指意大利半岛以外罗马

10、征服地区。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后,积极推行带有军事性质的移民政策。罗马在其他被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制度。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罗马一共建了9个行省。罗马对各行省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因而各行省中的城市和地区的权利和地位并不一致。罗马起初派行政长官对各行省进行统治,后来派罗马任期届满的执政官去担任行省的统治者,称为总督,对行省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罗马对各行省实行包税制度。共和时期,罗马形成向行省委派总督的制度。总督由卸任的执政官、行政长官(大法官)抽签产生,任期一年,总督拥有该行省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帝国时期,疆域进一步扩大,行省制度深受皇帝重视。从屋大维开始,行省逐步分为元老院省和元首省两类

11、。元老院行省一般都是归属已久,比较稳定的地区,继续由元老院委派卸任高官担任总督,任期还是一年。元首省一般是那些新征服地区。元首实际上控制着大部分省份。由于这些行省都是在不同的征服时期归属的,所以行省内部的管理也大多根据当时当地的不同情况分别形成。有一些行省的城市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有一些被称为“盟约城市”,其权利和义务由它与罗马之间的盟约规定,但绝大多数都属于依附性的纳税地区。罗马对行省统治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当地的财富、奴隶和土地。帝国时期,行省地位日益重要。戴克里先当政时期进一步加强对行省的控制。12.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对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制度建设有何影响? 1、公元前494年,第一次“撤离”运

12、动,允许平民选举自己的官吏平民保民官。2、公元前471年,第二次“撤离”运动,贵族再次让步,此后平民会议被称为特里布斯会议,经会议选举的平民保民官担任特里布斯主席,有权召集会议,向会议提出提案,经特里布斯会议通过的议案被称为平民决议。3、公元前449年,第三次“撤离”运动,公布十二表法。这是平民对贵族的重大胜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4、公元前367年,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使平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权利。5、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案对贵族占有土地做了最高限制。6、公元前287年,温图斯荷田希乌斯法案宣布平民会议的决议对全体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平民获得了与贵族完全对等的权利,因此这一次

13、的胜利标志着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束。 13.试述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 1、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2、古罗马共和政体被认为是一种混合政体。3、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是罗马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之一。14简述罗马元首制时期的特点。 、皇帝总揽大权;、逐步建立对皇帝负责的官僚机构;庞大的行省管理网络;皇位继承混乱,胜者为王。15、简述罗马帝国时期戴克里先改革的内容。 、增加军团,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两部分;、划分东西罗马;、重新划分行省和行政区;、建立帝国官僚体制;、建立专职司法体

14、制。16、简述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 思想上一统神学理论体系;经济上强大教产、什一税;政治上超然教阶体系。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17、简述中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 内部原因:土地私有化和公社内部两级分化。外部原因:封建贵族连年不断的战争,社会的无秩序,人们的无安全。封建贵族对农民的强取豪夺和各种苛重的捐税,农民无力承受。强制性的军事服役和各种徭役,使农民长期脱离土地,不能过安定的生活。18、试述欧洲中世纪封建君主制的历史演变。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国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阶级斗争形式的变化,封建国家体制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封建国家形成时期(59世纪),这一时期建

15、立的封建王国通常被称为早期封建君主国,反映了在原始公社解体基础上脱胎而生的各种痕迹。封建君主制时期(封建贵族民主制时期)(9-12世纪),封建君主制的特点是君权(国家权力)的严重割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家封建割据状态。这个时期西欧各国的封建化过程已经完成,封建生产关系已占统治地位,自由农民已经普遍农奴化或变成封建主的依附农民,封建贵族民主制的国家体制已经巩固和完善。等级代表君主政体时期(13-15世纪),这个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保障商品流通和自由贸易,因而积极支持王权,国王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也需要市民阶级的支持,于是国王和市民便结成了联盟,建立了等级代表机关,作为国王的重要咨询机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16-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统一市场形成,统一市场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上统一和民族国家建立的前期。新兴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强烈的反对封建割据,废除各种关卡,整顿币值,统一度量衡,发展自由贸易,这一要求也得到了中小贵族的支持,于是强化王权的要求便终于促成了君主专制的形成。19、法国王权是如何逐步强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