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斯批判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74308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卡斯批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卢卡斯批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卢卡斯批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卢卡斯批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卢卡斯批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卡斯批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卡斯批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卡斯批判”,以及批判的批判汪丁丁卢卡斯(Robert E. Lucas)及理性预期学派的工作,于1995年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的承认. 记得海耶克在接受1 974年诺贝尔奖时警告人们,任何知识都只是局部有效的,诺贝尔奖带来的危险是使社 会盲目崇拜某一种局部有效的知识从而助长其滥用权利(感谢后现代主义批判家们,我们现在知道了知识 就是权利,话语的权利)我欣赏伍迪.艾仑(Woody Allen)从不参加评选奥斯卡金像奖的态度.不过,既 然有了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也不妨借题发挥,借了介绍卢卡斯的工作之机,发挥一下我对经济学 存在的基本问题的看法.这篇文章分成三节.第一节综述卢卡斯本人

2、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又分做早期,中期,和后期, 因为从新闻中知道诺贝尔委员会奖励的是他发展和应用理性预期假设,由此改变了宏观经济分析和深化 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了解 (明报1995年10月11日) ,据我的理解这是卢卡斯中期的工作,又被称为对 凯恩斯主义的卢卡斯批判.第二节评价卢卡斯及合理预期学派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第三节讨论经 济学存在着的基本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未来的走向.这构成我所谓批判的批判.一. 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卢卡斯批判卢卡斯,1937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州,1959年于芝加哥大学得到历史学学士,1964年仍于芝加哥大学得 到经济学博士.1970年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3、得到教授职位,1974年加入芝加哥大学任教至今.在我看来,卡内基-梅隆学派的西蒙(Herbert Simon,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其非正统的分析 方法至少影响了曾经在他身边工作或学习过的两位目前著名的经济学家-卢卡斯,和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人物).卡内基-梅隆的风格是管理学院的风格,一切理论都应当切合经 济,社会,和人类心理的现实,因此卡内基-梅隆学派注重行为学和组织理论的研究.西蒙最早把有限理性 假设引入经济学,同时觉得有必要深究不确定性给经济分析带来的变化.西蒙的两篇论文对卢卡斯早 期的研究有很大影响,一篇讨论不确定性情况下动态规划

4、,另一篇综述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参见Herbert Simon,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under uncertainty with a quadratic criterion function. Econometrica 24(1956 年):74-81 页;及theories of decision-making in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9(June 1959年):253-283页.)卢卡斯早期的研究(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初)集中于单个企业和单个工业的最优投资问题(参见卢 卡斯,1965 年,distribu

5、ted lags and optimal investment policy; 1966 年,optimal investment with rational expectations, in Lucas and Sargent, eds.,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1981),这在 当时(六十年代)的经济学系和管理学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受到大经济学家诸如西蒙,阿罗(Kennith Arrow,以其一般均衡理论与希克斯一起获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乔金森(Dale Jorgenson,哈佛教授), 莫迪格利雅尼(Franco Modigliani,19

6、85年获得诺贝尔奖,六十年代初在卡内基-梅隆任教,后终身任职于 MIT),法玛(Eugene Fama),格里利希(Zvi Griliches,哈佛教授,六十年代中期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等人工 作的推动.那个领域是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的活跃场所(以阿罗的研究为先导).我相信卢卡斯当时所用的那 种动态规划分析方法始终伴随着他的理论表述,以致合理预期学派及其新宏观经济学必须在八十年 代末推出一本专门讲授动态经济学递推方法的大部头著作,以消除那些在萨谬尔逊经济分析传统下长 大的经济学家的陌生感(参见 Nancy Stoky and Robert Lucas, .哈佛大学出版社1989年).而我本人(以 中

7、国科学院数学硕士,最优控制理论专业,的资格),至今仍不认为那是表述动态经济学思想的必要方式.单个企业的最优投资问题成为当时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因为:(1)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三 十年代经济危机产生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投资正是需求方面最重要最主动的因素(凯恩斯通论的基本 假设之一是消费惯性假设,也就是说在总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由于习惯而变动缓慢,对比之下,资本 投资的变动不居成了经济波动的主因).但是凯恩斯并没有深究投资者的动机,他凭着直觉把投资动机分 成两部分首先是自发性投资,受到资本的野兽冲动(animal spiri t)的驱使其次是投资者基于对市 场信号(例如利率变化,价格变化,总产

8、值的增长等等)的观察作出的理性投资决策我们不妨称之为理性 投资.随着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的成功,对投资动机做深入研究,从而理解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战后经 济学顺乎自然的选择.但是当经济学家们深入研究投资与增长的各种因素时,在英国和美国的学术思想传 统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史称两个剑桥之争(一个是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主义大本营,认为市场体制有 严重缺陷并且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相关联;一个是美国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所在地, 新古典经济 学大本营,在佛里德曼之前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体系).争论的焦点是资本理论,但由于资本理论的深刻性 争论几乎涉及了社会和经济学全部领域,从五十年代延续到六十年代读者可

9、以参考洪(Frank Hahn,剑桥 经济教授)与马修斯(R.C.O. Mat hews)的综述文章经济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 th: a survey. Economic Journal (December 1964年).以上的讨论造成了卢卡斯所受教育的第一个大背景.(2) 投资与市场信号的关系,尤其是从古典经济学承传下来的所谓加速度原理(即认为投资总额正比例依赖 于总收入的增长额),在战前的经济研究中已经传统地被认为是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型经济周期的主因. 道理很简单:当总收入增长时,不论是价格信号,边际利润,利率信号(有争论),还是按照收入减去习惯消

10、 费所剩余的可供投资的基金,都相应增长,于是投资者为追求利润而增加投资.但是增加了的投资,按照凯 恩斯的解释,进入总需求,产生了乘数效应(即初始的需求诱致初始的供给,但是供给同时产生了对投入 品的需求,这第二层需求又诱致第二层供给,如此无限推引,如果所有这些需求加在一起是收敛的,那么就 存在一个大于1的实数,它是每一单位增加的需求在这个无限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的收入),也就是进一 步增加了总收入.这个加速的运动会一直进行,直到整个经济膨胀遇到某种资源(或者货币供给)限制为止 一旦扩张停止,利润率下降,投资就会缩减,并且形成反向的加速运动,一直到整个经济下降被某种底线 阻挡住(例如资本品自然消耗

11、殆尽,又例如出现了新的市场和外来的需求增长).然后开始新的循环.在这 个传统观念的主导下,投资问题就成了经济波动研究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波动与经济信号的不确定性 给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事实上,以艾兹涅尔(Rober t Eisner)为首的企业投资与推广了的加速度原理 研究给了卢卡斯早期研究很大的影响.(3)投资问题的时间特征要求使用远比由萨谬尔逊在四十年代后期 完善了的阿尔佛莱德.马歇尔的静态分析方法复杂的动态方法.试想一个简单的故事:你用第一个月节约 下来的午餐钱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买了将在下个月到期的银行存款证(bank CD).你的最优决策应当是比 较以下两件事,首先,你放弃了一些

12、午餐,也就是一些幸福,这叫做成本,如果你不投资,你原本可以享 受那些幸福的.其次,你所放弃的午餐幸福,在第二个月给你带来了一定的利息收入,也就是增加了你将来 可以享受的幸福,这叫做收益.你的决策是使收益减去成本在某种投资策略下达到最大值,你的任务是 找到那种最优的投资策略.在静态分析中,这个最优策略是保证你从未来利息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即利 息带给你的最后那一单位的幸福)等于你所放弃的午餐所带走的边际效用(即你放弃的最后那一单位的 幸福)的那个策略.实践起来,你可以先通过你自己的价值判断实验地画出一组无差异曲线(问你自己当 你正在享受某一定量的现在幸福和未来幸福时,你打算放弃多少眼下的幸福来换取

13、一个单位未来的幸福, 这就是你正在享受的幸福所对应的那个无差异曲线在对应于现在幸福与未来幸福量处的斜率,你将能够 在现在幸福和未来幸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组曲线在每一个点处的斜率),然后在你目前正享有的 现在与未来幸福的那一点上,问你自己,为了换取利息带来的一个单位幸福,你愿意放弃多少单位的现在 幸福?把这个答案与和它相等的那个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重合起来,你就找到了一个静态最优策略.现在我 们把这个故事稍微变化一下:假设你每一天存入银行的午餐费都按照复利计算到下个月换取利息.现在你 的问题复杂的多,因为较早存入银行的午餐费产生较多的利息,另一方面,较早存入银行也较早地放弃了 享受午餐的幸福.

14、所以为了比较,你应当把所有距离今天不同时间的幸福按照某种折现率贴现到今天,然 后寻找投资策略使总的现值计算的收益减去成本达到最大值.从原理上说,上面讲的静态方法仍然可以用 于这种情况,但非常麻烦.所以我们通常使用动态方法,它只需要用一个贴现值计算公式把每一项成本和 收益结合进去,形成一个所谓净现金流(net cash flow).投资决策就是最大化这个现金流的现值.这是 香港人(凡做过投资的) 都非常熟悉的方法了. 这种方法的时间特征与资本理论使用的最优控制理论是一 回事. 这就是卢卡斯早期工作的第三个大背景.为了说卢卡斯及合理预期分析的方法, 我们不得不先说明一下最优控制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5、. 就象 上面的故事所显示的那样, 所谓决策, 就是在每一个时刻, 决策人必须采取一个行动, 当时间从所考虑的 时期的开始时刻流向重点时刻, 就要求决策人一连串的行动. 我们称这一连串的行动为一个方案或一个 策略. 决策人通常在每个时刻可以有许多选择, 于是从这许多各个时刻上的选择可以组合成许多方案 (假如你在两个时刻各有两个选择, 那么你可以组成 4 个不同策略;假如你在三个时刻各有三个选择, 那么 你可以组成 27个不同的策略, 通常, 策略的数量比可供选择的行动多得多). 最优控制理论就是研究如何在 如此众多的可能方案中找到最优的那些方案(最优可以是净现值最大, 可以是总效用最高, 可以

16、是任何 对计划者有意义的目标). 读者可能会不以为然:现代计算机的能力足够从任何数目的方案中一个一个 地试算出那些最优的来. 其实不然. 在中国政府第八个五年计划中有一个重点研究项目是以中国科学院 和清华大学为首的几十所重点院校合作开发一个系统设计软件包, 其中数学家们努力的目标之一就 是寻找优化算法. 当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八十年代试图计算未来五十年最优的人口生育率时, 他们 发现最先进的计算机仍远远不够用来计算以年为时刻点的按年龄分布的人口控制过程产生出来的如天 文数字之多的可能方案. 这个事实非常重要, 因为早期的海耶克反对计划经济的理由之一就是这种社会计 划的空想性. 我们在第三节还要看到, 理性主义运动始终要与之对抗的困难之一就是如西蒙(有限理性 假设)早就说过的, 没有人能够完成如此复杂的理性计算.现在可以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