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74307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专项 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一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题目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题目2遗传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裔)的现象。题目3环境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之总称。题目4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平常说的“结识”。图式图式是指自身有构造,又用于组织其她不同对象的动作。题目平衡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种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涉及同化又涉及顺应。题目7近来发展区近来发展区是指小朋友独立完毕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她通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题目8同化与

2、顺应同化是指把一种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构造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顺应是指当小朋友变化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题目9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谋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接近庇护人。题目10小朋友的社会化小朋友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规定小朋友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一般方式行为,就是规定小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分。)题目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阐明遗传也导致亲子相异性。答: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导致相似性,也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差别性。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导致“截然不同”而只是限

3、度不同。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阐明遗传也导致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也许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导致亲子间在与否近视方面有差别。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阐明遗传也导致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浮现了遗传导致兄弟姐妹间的差别。题目简述布鲁纳有关“学科基本构造”的思想。答:布鲁纳的“学科基本构

4、造”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觉得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构造就更善于进行摸索了,而只有在摸索性学习中,才干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构造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摸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构造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题目13简述维果茨基有关“内化”的思想。答:前苏联出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小朋友认知发展的重要,她的小朋友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成果却相称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题目14请

5、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答: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重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她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类4型。(1)安全型;()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对抗型;()紊乱型。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他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成果心灰意冷;(二)体现为妒忌、敌视,甚至袭击性行为。题目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伙游戏的相似与差别。答:小朋友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伙游戏,小朋友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联合游戏与合伙游戏的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是都在一起玩,均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

6、的目的,互动重要表目前互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伙游戏是环绕一种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队目的。题目1简述小朋友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体现。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她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她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心理学家塞尔曼觉得小朋友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如下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小朋友不能结识到她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映行为。例如由于自己喜欢小猫,就觉得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爸爸也会快乐的。阶段: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小朋友已能结识到别人的观点也许与

7、自己相似,也也许不同,因而开始体现出对她人心理状态的关怀。例如觉得霍丽的爸爸如果不懂得霍丽爬树的因素就会气愤,但是如果懂得了,就不会气愤。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此阶段的小朋友结识到虽然自己和她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她们已能考虑到她人的观点,并预期她人的行为反映。阶段3:互相性观点采择阶段(01岁)。此阶段的小朋友不仅能考虑自己和她人的观点,并且还结识到她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体现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2岁成人)。如觉得霍丽的爸爸会气愤,并惩罚她,由于爸爸一般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某些

8、人会说,霍丽爸爸的反映取决于她对“服从”强调到什么限度。三、论述题(共5道试题,共40分。)题目17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如何拉大和缩小小朋友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别的?答: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小朋友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别的。(1)学校对小朋友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毕。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行教育,那么小朋友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别。目前,义务教育制度规定学校普遍地对小朋友少年实行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2)小朋友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别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限度也有

9、很大差别。虽然很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一般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称低的。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协助大部分无力承当子女教育的家庭实行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本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别。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小朋友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别的。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多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导致个体差别分布的调节。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也许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由于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也许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

10、大了她(她)与其她条件相似的同窗之间的个体差别。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爱好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小朋友少年个体都能更充足地得到发展。题目18论述皮亚杰小朋友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答:皮亚杰的小朋友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目前:一是皮亚杰独立于学校的教学来考察小朋友认知的一般发展。因此,如果她的理论是对的的,那就为学校教学奠定了基本,坚定了我们有关教学的限度要以小朋友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本的信念,从而不会去拔苗助长。二是皮亚杰有关小朋友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

11、启发教师去思考,通过如何的具体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或顺应一种新样例。这样的思考是与在国内目前颇为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接得上口的。题目19论述维果茨基近来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答:所谓“近来发展区”是指小朋友独立完毕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她通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国内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近来发展区”的一种形象的体现。维果茨基的近来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伙学习也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拟定学生的近来发展区?如何的作业算是“稍稍超过”学生既

12、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近来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阐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摸索。题目20论述培养小朋友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措施。答:训练观点采择一种较好的措施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规定个体临时置身于她人的处境,并按这一处境所规定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可见角色扮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她人的处境,体验她人在此处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者可以互换角色,其她同窗在旁观时练习分析与评论,为也有助于她们克服自我中心,最后教师应有所总结。题目2论述柯尔伯格小朋友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答:她都集中研究小朋友的道德认知,亦即道德观念。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道德观念的教学。她把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当作是同义的。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学校进行道德观念教学不应当仅仅是灌输现成的道德观念陈述,而应当讲清理由;讲清理由也不能仅仅按照“由于因此”、“如果那么”之类的句式来做。柯尔伯格和皮亚杰在研究中采用的对偶故事和道德两难故事启发我们的是:学校道德观念的教学要富有智力挑战性,要使学生在道德行为的矛盾冲突中领悟道德观念及其理由。她探究小朋友赖以进行道德判断或道德行为的活思想,这特别值得教师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