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74009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某知名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最古老的酒令当为投壶,要将特制之矢投入一口广腹大的壸中。投壶从射礼转化而来, 盛行于春秋战国,史记中载有投壶盛况。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 谈老庄,游心翰墨,喜作流觞曲水之举。择一风雅静僻所在,依次安坐于潺潺曲水边,置酒 杯于上流使顺流而下

2、,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笔,作出诗来。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辛集序。这种酒令,虽为罚酒手段,但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而变得不同凡响。当然在民间亦有简 化为只饮酒不作诗的。南北朝时期,由“流觞曲水”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流行较盛。士大 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得以长足发展。“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当时较盛行的是“藏钩”“射覆”等几种。“藏钩”就是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搓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

3、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度之意。李商隐就曾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举凡世间人物、花木、虫禽、 词牌、中药、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清人俞敦培把酒令分为雅令、 通令、筹令。雅令,是指文人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等多种。比如字令,因汉字形 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制成的字令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变化 万千,趣味盎然,真正是考较与座者的智慧与敏捷。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雅令是文人的“智力竞赛”,虽情趣古雅,但一般人做不来,而“通令”不必劳神,几乎 人人可为,比如投骰子,划酒拳,全凭

4、运气。至于筹令,则是雅俗共赏,因是从筒中抽筹行 令,故名。筹上多镌刻诗词、典故,每筹下注明饮酒对象及数量,诙谐幽默,每每令人捧腹。 小说红楼梦中就有多处行酒令的描写,妙趣橫生,宴乐无穷。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自由选择,几经发展。这一有趣的艺术形式,已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酒文化。1 .下列对文中“酒令”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是文人雅士们智慧的结晶。B. 酒令的产生是出于辅助酒礼的需要,后来逐渐成为了佐酒助兴的最佳手段。C. 酒令起初形式单一,直到明清时代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品种变得丰富起来。D. 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令洒

5、宴妙趣横生,兴味无穷。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自然喜行流觞曲水这种酒令。B. 投壶是最古老的酒令,从中同古代“六艺”之一的射礼转化而来,在春秋战国时代极为盛行。C. “唐人饮洒必为令为佐欢”,“藏钩” “分曹” “射覆”就是当时较盛行的洒令,都是以“猜”的形式来定胜负,猜错罚酒。D. 酒令是为众人会聚畅饮美酒来助兴的,但也可能变成有的人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人酒令中融人了丰富的语言和义学知识,因此参与者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助于在行令过程中胜出。B.

6、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旬“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生动地描写了酒宴上的行令场面。C. 清代有人将酒令分为通令、雅令、筹令,人们可以各依需要来自由选择,因而酒令在各个阶层都能盛行。D.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我们再没见过酒令的出现,酒令文化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永远消亡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秋风袅袅秋虫鸣张强秋天是虫的季节。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己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在豆棵下“吱吱, 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

7、娘躲在 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己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 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 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己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宋代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层秋雨一层

8、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 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 “薄暮末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 身世之痛,有的是故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 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漓露的梦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 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

9、温暖。“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 蛐缠缠绵绵的歌吟。秋夜,纺织娘“轧织,轧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的叫声一点儿也不比蟋蟀逊色,和蟋蟀不同的是,纺织娘似乎很少躲到村庄的屋檐下,野外的草丛才是它们最宽广最自由的舞台。纺织娘古称“络纬”,诗正义中“络纬鸣,懒妇惊”是说纺织娘叫起来的时候,懒惰的妇人突然开始吃惊,原来她意识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还没准备好过冬 的棉衣,她怎能不惊呢,其实猛然吃惊的何止懒妇,李白长相思中写道:“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

10、长叹。”霜降三候为“蛰虫咸俯”,俯,蛰伏也。过了霜降,秋虫的吟唱渐渐稀疏,这古人认为秋 虫都蛰伏了,实则不然,即使养在笼中,置于炉旁,蟋蟀、蝈蝈、纺织娘也只能勉强活过春 节。虫的寿命使然,非人力所能逮也。但秋虫的一生是响亮的一生,它们认认真真活过,这 是它们对生命的尊重。我庆幸和小虫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吧,它们还醒着,还用村庄朴实的方言唱着大地的歌,生命不息,大地的歌唱也永不会停止!(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情。B. 人们常以寒蝉

11、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思或离别之苦,这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 古人认为蟋蟀、蝈蝈、纺织娘到霜降后都蛰伏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作者认为这时的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条理清楚,行文自然流畅,极富文化意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秋虫的赞美。5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 分)6在作者看来, “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就:靠近,接近 闻:知道 恨:怨恨 追:补救)7.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就砺则利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恨晨光之熹微8

12、.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句读之不知B.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 生生所资D. 策扶老以流憩知:知道加:更加资:凭借策:拄D. 知来者之可追9. 下列句加点的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悦亲戚之情话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将有事于西畴亦崎岖而经丘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金就砺则利A. B. C. D.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或命巾车,或棹孤舟C. 吾从而师之眄庭柯以怡颜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乐琴书以消忧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13、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瞻衡宇,载欣载奔B. 吾尝终日而思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悟已往之不谏D.其可怪也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2.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问征夫以前路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 蚓无爪牙之利C. 遂见用于小邑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 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5题。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另U与潘璋

14、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 ”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

15、。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 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 ”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 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 “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 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 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 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 奸/觉诛 /权深忿之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