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最全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73912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最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美育最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美育最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美育最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美育最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育最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最全资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育的学科性质一、美育学研究的对象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3、审美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4、审美教育的规律:指审美教育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5、美育学: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二、美育学研究的围和根本容1、美育学研究围:包括美育的根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2、美育的根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功能、地位、与德、智、体等方面的关系等。3、美育的实践的实施包括:美育的媒介、途径、实施原则和方法、审美素养4、美育是探讨人类如何

2、美化自身的科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人的命运、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个性完美、人的全面开展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等,它是以美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种学科穿插的“边缘性学科。三、美育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一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美学是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容有四块: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美育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局部,美育学与美学有在的亲缘关系,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二美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3、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开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开展的需要,教育学所元宝的一般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等,教育学也为审美教育提供发理论前提,可以说,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局部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但是它们又是五笔 特殊、整体与局部折关系。此外、教育学更注重理性教育,美育学则注重情感教育强调结合。三美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一切心理现象的理论根底,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感教育,必然涉及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借助于心理学研究的材料和成果,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美育学则是心理学所提醒的心理规律在审美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表达,反过来,美育学研究的成果,又必将丰富

4、和深化心理学研究的容。当然,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而美育学研究的是审美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四美育学与艺术学的关系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艺术美是美育的主要媒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容。二者区别在于,艺术教育研究的围更广泛,除了艺术教育,美育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教育。第二节:美育的开展历史一、古代美育思想一西方1、发源地:古希腊、罗马2、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快乐教育思想渊源: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二中国1、古代美育的最初形态:“诗教和“乐教2、孔子主“诗教和“乐教来培养“仁人君子,最早提出“比德思想3、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美人、“

5、美政、“美俗4、老子、庄子把美育扩展到大自然的领域5、比拟:孔子:强调的是自然的道德化功能,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到达道德教育的目的,使个体服从社会、感性服从理性、人服从自然老庄:强调的则是自然美的满足情感和解放精神的作用,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娱情畅神,获得心灵的慰藉二、近现代美育思想一西方1、美育独立理论形态的形成是社会开展和科学开展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开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门科学日益分化,美学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开展为美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根底;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大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和人性的分裂,使人失去了人格的完整与个

6、性的和谐2、代表:席勒、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二中国1、先驱人物:梁启超,首次提出“趣味教育2、王国维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质和独立地位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家3、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美育代,提出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主弃代之美育,美育是自由的,而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是有界的4、近现代中国美育理论思路:救国先救人,救人先救心,救心须去欲,去欲靠美育,但往往赋美育思想更多的道德容,让美育承当过重的社会责任,过分夸张美育的社会功能三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1、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观点消灭私有制,铲除异化劳

7、动,人们有更多的由他们支配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方面的活动,审美活动才能更加丰富多样,人的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协调开展2、关于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社会实践在人的生成和开展中重要作用,产生一种自由创造的愉悦情感3、关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问题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突出特点是它的情感性,它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三节:美育的现实意义一、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立塑造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审美需求,加强审美文化建立,增强审美修养二、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1、道德失2、情感失调3、心理失衡

8、审美教育必将在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净化人的情感、协调人的心理、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三、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削弱和消解人们对大自然的急功近利的态度,发现自然界的珍贵价值和审美因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并按照客观规律和美的规律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审美对象。四、 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要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从偏重理性教育向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开发智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转变;从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向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科

9、学教育穿插的综合性教育转变;从培养片面开展的“单面人向培养全面开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完成这些转变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容,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进展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第二章:美育的性质第一节:美育是感性教育一、 感性的界定1、感性认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容:(一) 官能感觉(二) 本能欲望(三) 情感2、感性的特征:自然性、动物性、模糊性、本原性二、美育与感性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有以下具体容:1、 解放人的感性2、 泄导人的感性首先,作为一种感性教育,美育通过不断地刺激、不断地感知,从逐渐唤醒了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

10、,积聚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日的黑暗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美育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的和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充分地抒发、自由地表现。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依赖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垂直切断3、 升华人的感性升华:本世纪初弗洛伊德所创立,指被压抑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美育与德育和智育的不同:A、美育主要是对人的感性来进展的B、美育是超功利的、超实用的,对人的情感的激发,它对人的想像的开启,并不将它们引向实际的对象总之,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审美和艺术,减少人的感性中的兽性的成分,增加其中人性的容,使人的感性由兽性的层面上升到人性的层面第二节:美育是趣味教

11、育一、 趣味的界定1、 趣味具有感性品格2、 趣味具有精神属性3、 趣味含有生命活力总之,趣味的生成有其深刻的人性根源,它的有无与深浅,关系到人的生命力的大小与强弱;它的高低,则关系到人性开展的趋向二、美育与趣味1、趣味教育: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的层面引向人性的层面三、趣味教育的意义1、从趣味的形成看,趣味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产物2、从趣味的性质来看,它也有高低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3、从趣味的作用来看,趣味与和生有很多重要的关联4、趣味教育对于和生的青少年阶段尤其重要目前群众趣味现状:1、 长期以来人们对趣味教育重视不够,导

12、致了我国一些国民趣味水平不高这一现实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趣味明显地陷入了*种误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它的世俗化趋向3、 “畸趣的出现第三节:美育是人格教育一、 人格:人不同于任何其它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安康人格的根本特征:1、整体性:人的诸种心理机能感性和理性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2、协调性:安康人格具有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爱,是他们处理上述诸种关系的一个根本方式3、创造性:4、情感性:三、美育与安康人格:一美育通过开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安康人格审美教育是感性教育的最正确途径二美育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开展来塑造安康人格美育能彻底根治人性的分裂:1、 乐教

13、或审美教育是直接针对人的心的一种教育,所以它对人的心所起的作用也是最大、最直接的2、 美育的主要功能就是调和或协调,它可以协调个体诸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达成人的多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协调,使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使人性日益丰富与完满总之,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可以升华感性、引导趣味和完善人格,它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它既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又是人格教育第三章:美育的特点特点: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第一节:形象性一、 美育的形象是活的形象(一) 美育中的形象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三个方面:第一, 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根底第二, 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第三, 美育的形象

14、是美育活动的目标(二) 美育中的形象是客体的物象与主体的情意相融合的“审美意象(三) 美育中的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形象二、形象性的特点一具体可感性二生动丰富性三深邃意味性第二节:愉悦性指在美育活动中,爱教育者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一、 愉悦性的生理根底:生理快感二、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精神愉悦一审美愉悦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二审美愉悦具有普遍必然性生理快感是个体的、浅薄的、外表的、即时性的三、审美愉悦的层次一悦耳悦目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表现为:1、直接性: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立刻就感受到愉悦2、易变性:审美感知与悦目悦意、悦志悦神比拟而言,是不持

15、久的、容易变化的二悦心悦意定义: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些深刻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审美心理愉悦的特点:1、稳定性;2、和谐性;3、意会性: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形成了一种非常概念认识、非逻辑推理的审美认识活动三悦志悦神定义:审美主体在精神境界所产生的愉悦人的精神境界概括三个方面:求真、求善、求美精神境界上的审美愉悦的特点是: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总之审美愉悦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它使受教育者在美育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或者悦耳悦目,或者悦心悦意,或者悦志悦神,通过情感的感染和冶作用,到达教育的目的。所以,寓教于乐以情动人是美育的显著特点之一。第三节:自由性定义: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和种精神状态。人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专心致志,排除一切利害得失的考虑,摆脱一切功利欲求的束缚,完全沉浸在对美的观照之中,因而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到达心灵的超脱和解放审美的自由性表现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