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73698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育安排 光阴的快速,一挤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绽开新的旅程,是时候写一份具体的安排了。安排究竟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育安排,欢迎阅读与保藏。 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育安排1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支配依次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需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干脆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当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化的重要性。那应当如何培育幼儿的良好的常规呢?本班存在常规的问题:1、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参加热忱,自我约束实力还要进一步的提高,从日常的学习生活视察,还

2、不能从始至终地坚持良好的表现,常常出现限制不住自己的现象。如:急跑,不能仔细倾听,说话嗓门大等缺点。2、集体意识不强。由于全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特别地疼爱,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导致孩子不会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同学或集体带来什么,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3、在区域活动和桌面嬉戏,规则比较死板。自选嬉戏中,则要保证给与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究、自由思索、自由表达的权利。常规教化的目标:发展学习适应实力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我们要尤其留意孩子的学习爱好、学习热忱、学习专注性和长久性的培育,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2、区域

3、活动常规:能宁静地参与活动区活动,能实现同伴间的沟通合作,并有次序的收放玩具。3、坐的常规:(1)、会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托椅身,轻拿轻放,转椅子时要拿起椅子摆好再坐下。放椅子时不能有声音,知道爱惜桌椅。(2)、上课坐姿:双脚自然并拢平放。双手自然摆放,长时间坐着可以轻轻靠在椅背上。(3)绘画、写字坐姿: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离适当。(4)、避开不正确坐姿:斜靠椅背;斜趴桌子;坐时翘脚;驼背坐。4、卫生常规(1)、正确运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会运用勺进餐。中、大班会运用筷子进餐。(2)、一口菜、一口饭地进餐,不把菜全部倒入碗里,不急也不慢,不剩饭菜,

4、不洒饭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3)、宁静、用心地进餐,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不讲长话。(4)、用餐巾擦嘴,轻拿椅子坐到指定地点。宁静活动,不影响他人进餐、5、区域活动常规:能宁静地参与活动区活动,做好入区记录,能实现同伴间的沟通合作,并有次序的收放玩具、详细措施1、小桌长监督,组织本组幼儿评比当日吃得好的幼儿,并给表现突出的组加奖红旗,看哪组的红旗多就可得到“流淌红旗”。2、组织幼儿参与年段组织的各种实力竞赛活动,提高幼儿各方面的实力。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育安排2一、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将幼儿园的常规理解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常常运用权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5、”而所谓幼儿园常规教化则是指老师依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须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化内容对幼儿施行教化的过程。幼儿对常规的理解和驾驭是习得性和生成性的统一。对大多数常规而言,它们往往以预成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或组织之中,是要求幼儿必需适应、内化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通常须要由驾驭着权威和标准的成人(在幼儿园中主要是指保教人员)按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须要,科学地、有阶段地来告知幼儿什么是好的或坏的,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什么是应当的或不应当的,什么是允许的或被禁止的。由此,逐步帮助那些处在他律规则时期的幼儿不断习得这些常规,这也是幼儿园常规教化的必要性所在。但有些常规不是预先就存

6、在的,它们往往一起先就蕴涵在幼儿的交往和实践活动之中,在幼儿的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生成,并在类似的活动情境中通过反复运用巩固下来,具有自律的性质。而且,在一日生活中,教室常规的建立,是确保幼儿平安,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实力的关键。二、详细措施:1、避开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虽然整齐划一的组织管理方式已被否定,但在一日生活组织中,还是会常常出现类似的状况,如;吃饭时不准说话;幼儿在同一时间午睡、起床;先拿到食物的幼儿也必需等到老师一声令下后才可以起先吃饭等。因此,我们在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需先思索这种规则是真正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便利;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老师是否站在幼儿的

7、角度来考虑问题等。2、让幼儿预知一日生活的支配。有安排的活动时间支配和作息时辰表,使幼儿感到生活内容是可以预知和驾驭的,从而形成平安感和秩序感。3、让幼儿参加教室规则的制定。我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可以通过探讨来自己制定各项活动的规则。在出现问题后,老师引导幼儿探讨,选择解决的方法。从而制定新的规则,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贴在教室相应的位置。4、用环境指引幼儿的行为。通过环境的示意,可以避开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争吵和冲突,还可以提示、指引幼儿进行合适的行为。5、环节过渡紧凑、有序。环节过渡是较简单引起混乱的时段,老师如组织得当,就会削减幼儿无谓等待的时间。同时老师之间的合理分工也特别重要,这样可避开许多幼儿因为等待而引起的混乱了。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