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73473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UT-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目:4UT_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毕 业 论 文(设 计)用 纸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

2、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

3、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注 意 事 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

4、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

5、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摘 要近年来,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与推广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国内机型以小型、配套动力小,结构简单、轻便为主。研制机具的技术水平也与国外相差甚大,劳动强度还是较大,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马铃薯收获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尤其是马铃薯的分离更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为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和讨论,对比他们的结构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的起获与分离设计方案。目前,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研究还比较少,与国外先进的联合收获机械还有很大的差距。改进后的马

6、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装置采用了弧形拨齿式分离装置。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克服了抖动链式和筛式分离装置在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上和中粘性土壤中使用的限制,提高了土薯分离效率。新型的马铃薯收获机的挖掘部件采用鸭掌铲,其挖净宽达99.8%上。关键词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挖掘;分离装置。佳木斯大学教务处 第 IV 页毕 业 论 文(设 计)用 纸AbstractIn recent year,the research and extension of the potato harvest machinery has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but at present,our

7、 machine type mainly in small type,small mating power,simple structure and light.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country about the technology level of the equipment research,the labor intensity is still great,they are seriously hold back the potatoe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tato

8、 harvest is a very heavy work, especially the potato separation is a tedious work.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save time, designer determined a new dig and separate part of potatoes united harvest machine, throug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potatoes harvest machinery in abroad and

9、 home , contrast of their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Recently,the study of potato harvester is little in domestic,there is large gap between home and the international. After improved the design of the potato combine harvester,which separating device used the arc round roller components.This dev

10、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good separation,overcome the restriction of the jitter chain and screen type separation,that in small type potatoes harvest machine and the use in viscous soil,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e digging part of new potato harvester is a shovel like the duck palm ,whi

11、ch can dig 99.8 percen of the potatoes.Keywords potato;combine harvester; dig; separating device.毕 业 论 文(设 计)用 纸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 1 章绪论11.1马铃薯种植概况11.2马铃薯的价值21.2.1马铃薯的营养价值21.2.2马铃薯的工业价值21.2.3课题研究背景21.3马铃薯收获机概述31.3.1国外马铃薯收获机发展历史31.3.2国内马铃薯收获机发展历史51.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内容及方法71.4.1研究意义71.4.2研究内容81.4.3研究方法9第 2 章

12、挖掘部件的设计102.1挖掘铲的设计要求102.2挖掘铲的设计102.2.1铲体总宽度112.2.2铲刃夹角112.2.3铲面倾角122.2.4铲体总长度14第 3 章喂入轮与拨土轮的设计173.1喂入轮的设计173.2拨土轮的设计18第 4 章分离装置的设计214.1分离装置的选型214.2分离装置的结构设计24第 5 章旋齿分离器运动分析285.1问题的提出285.2整机结构及工作过程285.3旋齿分离器的运动分析295.4公式的验证和问题的讨论33第 6 章结论与建议356.1结论356.2建议36参考文献37致 谢39附录140附录244佳木斯大学教务处 第 47 页毕 业 论 文(设

13、 计)用 纸第 1 章 绪论1.1 马铃薯种植概况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17 世纪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它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 目前, 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 148 个,总面积达 1838 万 hm2,总产量 3 亿 t。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马铃薯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西式快餐大量兴起、方便食品的不断涌现、加工产品的大量开发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以 10 万 hmm2/年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2001 年达到 472 万 hm2,产量居世界第 1 位;2003 年,黑龙江省种植面积 60万 hm2, 产量达到 960 万

14、t。 所以从机械化角度来看,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蕴涵着巨大的商机。 马铃薯(Solanlum tuberosum L.)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被称做土豆,洋芋,藩芋,山药蛋,荷兰薯等,在粮食产量排名中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而跃居第四位。我国马铃薯栽培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遍及全国,北起黑龙江,南止海南岛,是一种适宜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宜粮,宜菜,宜饲,宜加工的多用途作物。在19992000年期间,全球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1900万hm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hm,总产为3.1亿t,平均单产16t/hm。近年来,世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hm左右,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已达488.09万hm2,是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种植面积的25%以上,占亚洲种植面积的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