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73463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风俗新咏二十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风俗(十八怪)新咏二十首展开全文年关将近,思乡情切,忆起当年儿时所亲见东北风土人情,倍感亲切。结合传说的关东十八怪”,赋诗二十首。将关东十八怪”一一以图文注解方式评说。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东北三大怪。如今这些老东北的民俗,大多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成了我和一些老年人的历史记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老东北过去那些鲜为人知的民俗风情。其一:咏糊窗纸冬至屋御寒,人人换棉衣。家家糊窗纸,窗缝无风袭。昔日暖房技,今朝已不取。民生无小事,赞叹今胜昔。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窗户纸糊在外解:窗户纸糊在外”。过去东北人家因地制宜的一种冬季御寒措施。东北冬季温度普遍

2、在零下三四十度,经常刮西北风,下大烟儿泡”雪。为了取暖,保持室内的温度,又不能让风把窗户纸刮掉,或者因为屋内外的巨大温差将窗户纸弄湿而掉了,一般都把窗户纸糊在木制的小格子窗外面。不论平民百姓的破旧房屋还是富豪大臣的深宅大院,都是如此。窗户用纸是当地人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的,耐用,结实,亮堂,保暖,一般都能用一两年。现在偏远的东北农村也看不到了。其二咏苫草房一年一度秋风急,枯草已被风搬离。秋后稻香秸秆新,苫我房舍暖无比。旧茅换下可取暖,顽童钻入藏猫迷。最喜爬高放眼望,家家户户新天地。第二怪:草苫土房篱笆寨草苫土房篱笆寨解草苫土房篱笆寨”。草苫土房篱笆寨是对昔日东北人家的住房和院落的普遍描述。用从山上

3、或者草甸子割来的草苫房;先是找那些耐腐烂的草,后来也有用稻草等代替的。用黄土与轧碎的草和泥做成坯,晒干之后垒墙盖房,然后在坯垒的房墙外面再抹上混杂着碎草的泥;从附近的山林中砍来细木头截成一人左右高,将房子和空地围起来,形成一个院落。草都是耐雨抗腐烂的,房屋和墙保暖性能好。现在这样的房屋很少见,土房早换成砖瓦房,墙也是红砖砌成。其三咏草泥烟筒铡刀切草段,黄土和成泥。烟筒傍山墙,堵烟好清於。扒开捞灰膛,省钱又省力。风天要防火,家家要注意!第三怪:烟囱贴在山墙外烟囱贴在山墙外解烟囱贴在山墙外”。老东北汉族房屋一般都把烟囱贴在山墙外。为了让保持热度的烟火给房间内带来更多的热量,一般都把烟囱紧贴着山墙修

4、筑,也有的把烟囱的大部分直接裸露在室内,还把烟囱安上插板”通常用铁片)。冬季晚上睡觉前,还要烧一遍炕,生烟出的差不多了,关上插板”,这样火炕能一直热到天亮。风大的天气,为防止从烟囱里夹带出的火星儿引燃苫房草,一般不烧火,等风停了再烧。烟囱一般都是泥坯垒起来的。其四咏跳大神驱邪病装神弄鬼舞翩迁,神婆神汉演的欢,疾者不知何为此,唯有求者心稍安。科学昌明百病医,破除迷信天地变。而今再无神婆汉,权当历史趣闻谈第四怪:除病驱邪萨满舞除病驱邪萨满舞解除病驱邪萨满舞”。萨满信仰是满族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信仰形式。萨满沟通人神两界,有着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满族的萨满分为两种,一种是氏族萨满,也叫家萨满;一种是职

5、业萨满,也称野萨满。为崇信者除病驱邪主要是野萨满,萨满行祭时要跳太平神或家神,俗称跳大神。野萨满除病驱邪时也跳神,而且法衣、法器俱全,身带腰铃,手持神鼓敲击。舞蹈模拟各种动物跑动飞翔的姿态,以示各种神灵附体。现在东北城乡连由此变异而来的装神弄鬼”的都很少见,更别说萨满舞了。其五咏烤火盆木炭草灰留余热,老人盘腿围着坐。地瓜土豆穿串烤,香味扑鼻小儿乐。顽童不知有利害,扔进黄豆爆灰落。奶奶嗔怪笑骂道,淘气给你一烟锅。第五怪:火盆上炕烤爷太火盆上炕烤爷太解火盆上炕烤爷太”。火盆和火炕、火墙一样,是过去东北地区冬天取暖的必要设备之一。除去日常用火之外,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热”的要求。冬天过于寒冷和漫长,所以

6、早晚要烧木头或者玉米瓤子”之类硬柴,然后将碳火放在火盆”里取暖。火盆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用黏土做成口大底小呈圆形的器皿。黏土做的火盆不需要什么技艺,大人孩子都会。泥火盆保温效果好,搬动也不烫手,用料一般选黄土,到处都有。后来有铁的、铜的等火盆,但用的不多。家有老人的,因为身体和寒冷的原因,冬天基本不参加户外活动,就坐在热炕头上,盘腿抽烟袋,烤火,给小孩子讲故事。火盆的用途除了暖身之外,还用来烧烤一些食物,烧水,热饭等等。中年人和青年人火力旺,家有火盆的都要先让给长辈和年幼的孩子。现在的东北农村一般采用地炕(相当于楼房的地热)或者电暖气等,铝合金门窗封闭的更严实,废弃虽然暖和,但是翻动时,会让灰尘

7、跑满房间的火盆,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儿了,不过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火盆带来的温暖和幸福不是语言能描述的。其六咏皮靰鞡百褶不怕寒来袭,里层还有靰鞡絮。雪深没脚可到膝,抖落积雪不湿里。莫嫌东北人愚笨,就地取材智无比。民间智慧人民创,社会进步谱新曲。第六怪:百褶皮鞋脚上踹百褶皮鞋脚上踹解百褶皮鞋脚上踹”。百褶皮鞋就是靰鞡,也叫乌拉,东北满族人最先发明和穿着的一种特有的鞋子。靰鞡多用牛皮或者鹿皮缝制而成,鞋帮和鞋底有的是一整块皮子,鞋脸儿带褶并缝有穿鞋带的耳子,鞋面可以盖住脚背。鞋里面絮上靰鞡草,穿在脚上松软暖和还结实。靰鞡鞋因为絮靰鞡草得名。这种鞋曾经在东北非常流行,尤其是那些赶大车的车老板更喜欢穿。现

8、在完全看不到了,只在一些民间收藏家或者民俗村里能到真正的百褶皮鞋,也就是靰鞡鞋。东北还有一句歇后语,靰鞡头子迈门槛,先进者(褶),说的就是靰鞡鞋。其七咏单腿驴儿时记忆时泛起,冰上娱乐最有趣。爬犁虽稳飞不快,比赛尤喜单腿驴。驾驶技术不用教,摔打到位自出奇。叹惜孙辈无此乐,寒假探爷送此趣。第七怪:双腿没有单腿快双腿没有单腿快解双腿没有单腿快”。与双腿没有单腿快”类似的还有马拉爬犁比车快”等等,说的都是和东北的冰雪有关的怪”冰雪一直是东北的独特景观,过去交通不便,一到冬天,河流封冻,到处都是积雪,人们便用马拉爬犁”这样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通行的问题。双腿没有单腿快”是描述大人们为了帮助孩子们消遣漫长的冬

9、季时光,想出来的冰雪娱乐活动的一种。当时冰上滑具有双腿的小爬犁和单腿、双腿的划子,有些地方管划子也叫单腿驴”划子和现在的滑冰鞋的构造和原理差不多,只是材料是木头和厚铁片,人的双脚站在上面划子占地面积小,冰上阻力小,所以在铁钎的支撑辅助下,行进速度比爬犁更快更敏捷更需要技巧。后来又出了一种木制的双脚同踏的蹲式滑具,两手握铁钎用力支撑,滑具可前后滑行,需掌握平衡。此滑具也叫单腿驴。其八咏冬钓河上冰雪盖,天地一片白。凿冰一口井,钓钩往里埋。忽见绳索动,迅速往上拽。乱蹦是活鱼,钓者乐开怀。第八怪:冰上钓鱼单线拽冰上钓鱼单线拽解冰上钓鱼单线拽”。冬季凿冰捕鱼,在关东有悠久的历史,形式多样。有的在冰下撒网

10、捕鱼,有的在冰下放置诱鱼进去的器具,定期砸冰来取。冰上钓鱼单线拽”是老关东人根据个人的经验,凿开冰面,和夏季在河边钓鱼一样,将鱼线、鱼钩和鱼饵放到冰面下,但鱼竿和鱼漂儿此时就派不上用场了,所以只能根据每根线的蠕动情况来判断是否有鱼上钩。钓上来的都是大鱼。其九咏女孩爬树林海茫茫采山货,男孩女孩多快乐。练就攀爬真本领,野猴闻风胆吓破。姑娘光脚敢爬树,野果摘得满筐萝。羡煞猴王咂白眼,为何我就摘不过?第九怪:大姑娘上树比猴快大姑娘上树比猴快解失姑娘上树比猴快”。生活在东北山林地区的百姓,每年到了收山货的季节,女人们便三五成群地进山打山货,摘松籽,采猴头,捡蘑菇。日积月累练就了一身登高爬树的本领。她们的

11、胆量和技能,令男孩自愧不如。孩子们都是从小和大人们一起上山的,不分男女。所以在东北,有些地方女孩子爬树玩耍是很正常的事情。国内其他山区,也应该有这样的现象。其十咏东北姑娘喝酒两首:咏男女拼酒东北女人有多狂,喝酒不惧男儿郎。吆五喝六冲上炕,干杯吹瓶又何妨。男欢女叫无禁忌,大碗一端灌进嗓。面红耳赤浑不觉,摇摇晃晃还较量。猜拳喝酒东北女人喝酒狂,大碗披尅上战场。哥俩好哇五魁首,都来了哇四喜旺。男人猜令拳未出,女子先拳已曝光。输拳认罚一饮尽,眼冒金星脸放光。第十怪:大碗白酒轮着喝解大碗喝酒轮着喝”。过去关东人亲友聚会,招待客人或者红白事儿,尤其在农村,饭桌上除了丰盛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一大碗白酒大家

12、轮着喝,喝光再满,尽醉而止。东北人大碗喝酒的习惯,和过去关东的气候和人的性格有关。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忙碌一天,男人盘腿上炕,烫一壶酒,媳妇给炒几个菜,大口吃肉,和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样,是典型的幸福生活。因为大雪封山封路,没特殊事情,很少有人走亲戚看朋友,一旦来了,主人肯定热情招待,说不完的话,喝不够的酒。过去东北人赶车出远门儿,也随身带着白酒,冷了下车跟着车马跑一段儿,跺跺脚,最好也啁上一口白酒祛寒暖身。东北人爱喝酒,讲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现在东北人喝酒,喝白酒,喝纯正的东北粮食酒的习惯还普遍存在。其一咏欻嘎拉哈猪羊腿骨嘎拉哈,翻来覆去有变化。粮食口袋空中抛,手舞足蹈乐哈

13、哈。女娃最爱熟人赛,不赢钱来不玩赖。争个第一眉头开,回家报喜显能耐。第怪:嘎啦哈姑娘爱解抓嘎啦哈”。抓嘎啦哈曾经是东北地区汉、满、蒙等民族比较流行的,具有游猎生活遗风的民间游戏。嘎啦哈满语发音,是一种用猪、牛、羊的蹄骨和一个布面内装粮食或者沙子的口袋来进行的一种游戏,口袋上抛过程中,以手翻动和抓取嘎啦哈的多少,同时接住下落的口袋为胜负标准,骨头四面都有不同的累计标准,花样繁多,几人一起玩,乐趣无穷。过去嘎啦哈不仅仅是大姑娘喜欢,所有人都喜欢,也是进入冬季,北方室内活动中多人参与的重要娱乐活动之O其十二咏抽旱烟袋的女人东北女人好奇怪,抽烟喝酒全都爱。旱烟笸箩长烟袋,牙黑口臭人不坏。偶然有点小脾气

14、,老头不嫌儿女爱。悠然自得玩小牌,胜似神仙好自在。第十二怪:女人叼个大烟袋解女人叼个大烟袋”。这样的说法没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或小姑娘叼着个大烟袋”更吸引人,但更贴近现在的生活实际,只是用烟袋抽烟的人,越来越稀少了。如今的农村姑娘抽烟的很少,倒是城市里的吸烟女子越来越多了。农村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许还有抽烟袋的习惯。过去女孩子抽烟都是从小学会的,先是就着火盆,抽几口,把烟袋点着了,然后递给老人,一来二去就学会了。女人叼烟袋和过去的生活条件艰苦有关。汉族民间还有新娘子要给公婆行装烟礼”公婆掏装烟钱”等等和抽烟有关的习俗。烟袋曾经不但是女人,也是关东人人必备的器物。和烟袋有关的故事与传说,以此衍生出

15、来的趣闻也数不胜数。其十三咏育儿棉被火炕当产房,亲朋好友来贺访。阵痛过后添幸福,声微气喘吻娇郎。莫言十月怀胎苦,只盼孝子莫忘娘。襁褓经常梁上挂,悠车荡起入梦香。第十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养活孩子吊起来解养活孩子吊起来”。满族先民的狩猎生活,女人也要骑马。妇女生小孩难以携带,为防备野兽对初生婴儿的伤害,就用桦树皮编制成最初的摇车,把孩子放进去,挂在树上。后来生活条件改善,这样的习俗被保存了下来。北方汉族也用这样的方式抚育孩子,只不过悠车挂在房梁上,孩子安全。悠车子摇起来,防苍蝇、蚊虫,有细微的风,孩子睡得舒坦。摇车、摇篮,悠车等都是大致相同的东西,古时制作一般用桦树皮,长四尺,宽二尺,两端呈半圆形

16、,状如小船。后来多选用椴木薄板,边沿要漆上颜色,绘制花纹,写上吉利话等等。为了避免孩子从摇车里翻出来,还要把孩子的胳膊肘,膝盖,脚脖子等地方用宽带子捆起来。悠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后来就越来越讲究了。比如结籽多的树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隐喻着多生儿育女。比如借谁家有出息的孩子曾经睡过的摇篮等等。现在这样的养活孩子的方式也没了,有摇篮,也没地方挂了。过去裸露在房屋内的大梁,都用钢筋做成的房梁代替了,还吊了棚。其十四咏蒸豆包腊八过后年来到,勤劳农妇紧莳到。磨米拌馅蒸豆包,金黄满院香味飘。一年收获喜乐会,巧妇比赛蒸花糕。松鼠耗子烙黏饼,三十年夜包饺饺。第十四怪:年节喜庆吃豆包年节喜庆吃豆包解年节喜庆吃豆包”。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说的就是东北的粘豆包,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鸡蛋,色金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