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73458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灼口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灼口综合征概述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又称舌痛症(glossdynia)、 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是一组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 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通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 病理变化。该病发病因素复杂,学术界尚未统一观点,可能源于中枢神经和(或) 外周神经损害, 也可能与局部刺激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 关系。英文名称: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其它名称:舌痛症、舌灼痛、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ICD

2、疾病编码:暂无编码。疾病分类:口腔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 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遗传性:否。发病部位:口腔。常见症状:舌部烧灼样疼痛、味觉改变、口干。 主要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检查项目:口腔专科检查、血液检查、过敏测试、唾液流率检测、心理测试。 重要提醒:灼口综合征的症状和临床体征不一致,出现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 即使口内黏膜没有明显损伤也请尽快就医。临床分类:1、根据病因分类(1)原发性灼口综合征:没有明显的局部和系统因素,发 病机制可能是特发性的,可能与神经系统的病变有关。(2)继发性灼口综合征: 与局部因素(如牙结石、残根、残冠、过敏等

3、)、全身因素(如全身系统性疾病、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或心理压力等有关。2、有专家根据疼痛的特点将本病分为三型I型:患者睡眠不受影响,烧灼 感会在一天中逐渐加重,大概35%的患者属于该型,它往往可以找到系统疾病因 素,比如营养缺乏或维生素缺乏。II型:患者有持续的疼痛,影响睡眠并且持续 一天,55%的患者归为此型,很有可能存在精神障碍。III型:患者伴有间歇性疼 痛, 疼痛可发生在口底或咽喉处,大概 10%的患者归为此型,多认为是一种过敏 反应。二、灼口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传染性无传染性。传染源暂无资料。发病率灼口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0.6%15%。好发地区暂无资料。好发季节暂无资料。传播途径暂无资

4、料。发病率灼口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0.6%15%。发病趋势暂无资料。好发人群好发于50岁左右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三、灼口综合征的病因病因总述:灼口综合征发病因素复杂,目前尚未统一观点。目前多认为可能 与神经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局部刺激因素、系统性因素等有关。基本病因:1、局部因素(1)局部不良刺激牙结石、残根及残冠:这些存在锐利的边 缘,可能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不良修复体:口腔修复体(如义齿、烤瓷冠 或全瓷冠等)的选型、选材不合适的话,修复体的边缘可能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 激。术后瘢痕刺激:口腔内因颌面外科肿瘤或非肿瘤疾病行外科手术后遗留的 术后瘢痕,也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可能与灼口综合征相

5、关。口腔不良习惯: 如咬颊、咬唇、吮唇、口呼吸、吐舌习惯等,可能造成舌在牙与义齿之间反复摩 擦。有的患者因为怀疑自己得了口腔癌症,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伸舌自检,过 度运动就会造成舌肌筋膜紧张或拉伤,从而引起疼痛。过度饮酒、大量吸烟、 长期嚼用含大量薄荷油的口香糖等。(2)局部过敏反应患者对义齿材料(如甲基 丙烯酸甲酯、 4甲基苯二醇胺、过氧化苯甲酰) 、口腔充填材料(树脂、金属等) 、 药物、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调味剂)过敏,使口腔黏膜出现灼痛。(3)口腔 感染口腔局部细菌、病毒、真菌感染 被认为是引起 BMS 的因素。(4)唾液成分 改变舌部微循环出现功能障碍,会使唾液成分中Na+、Cl-

6、、Ca2+、Mg2+、磷酸盐、 蛋白质等发生改变,若患者口腔内含有金属材料的修复体(烤瓷牙、金属嵌体、 金属牙冠、带金属的活动假牙等),则会在口内形成微电流,可能与灼口综合征 相关。2、全身性/系统性因素(1)内分泌改变糖尿病:35%左右的灼口综合征患 者患有糖尿病。有专家推测糖尿病与灼口综合征发病有关。雌激素:绝经后以 及围绝经期妇女的 BMS 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失去雌激素的神经营养与保 护 作用有关。甲状腺功能:有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三叉神经感觉(触 觉、温度觉、疼痛觉) 增强的 原因,同时,因其抑制了大量味觉乳头的三叉神 经躯体感觉敏感度,从而导致口腔烧灼感。(2)其他系统性疾

7、病有研究发现免疫 相关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肾病等与灼口综 合征的发生关系密切。(3)营养缺乏维生素B1、B2、B4、B12、叶酸、锌等缺乏 与灼口综合征的发生相关。(4)药物因素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菌群失调,长期 使用抗焦虑药、利尿剂、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压药及氯己定漱口液等会 引起口腔内味觉异常及烧灼样疼痛,可能与灼口综合征的发生相关。3、精神因素有研究发现,灼口综合征患者多为焦虑型、抑郁型性格,情绪 不稳定。此外,高于75%的灼口综合征患者存在恐癌症,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其 中有80%的患者辗转就医。17%的患者因家人得过舌癌、37%的患者偶尔发现舌根

8、部疙疙瘩瘩的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而频繁对镜自检,陷入了自检恐慌-再自检更 恐慌-舌痛加重的恶性循环。4、神经因素通过最近的神经生理学、 心理物理、神经病理学和脑成像研究 证据证明,神经病理学机制在大多数原发性BMS患者中发挥关键作用。危险因素:1、女性发病远多于男性。2、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3、即将绝经或已经绝经。诱发因素:1、大量吸烟。2、过度饮酒(尤其是烈性酒)。3、食入过敏的食物。4、近期有特殊用药。5、精神心理压力,如经历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工作压力大等。6、进行过口腔特殊治疗,如牙科手术。7、最近患有一些慢性医学疾病,例如纤维肌痛、帕金森氏病、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四、灼口综

9、合征的症状症状总述:灼口综合征发病因素复杂,目前尚未统一观点。目前多认为可能 与神经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局部刺激因素、系统性因素等有关。典型症状:舌部灼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麻木感、刺痛感、钝 痛不适等感觉异常。1、疼痛性质为烧灼样或像喝开水时的烫感,一般不影响进食及睡眠。也可 表现为麻木感、刺痛感、钝痛不适等。2、疼痛部位多发于舌根部,约占灼口综合征的 70%,其次为舌缘、舌背和舌 尖,也可发生在嘴唇,牙龈,上颚,喉咙或整个嘴巴。以单个部位发病多见,但 也可累及 2 个以上部位。3、疼痛变化规律一般早晨起床时症状较轻,午后逐渐加重。过度说话、吃 干燥性食物、空闲静息时会加重。在工作

10、、吃饭、熟睡、饮酒、饮食、适度说话 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无疼痛加重,或反而疼痛减轻甚至消失。伴随症状:1、味觉改变 BMS 患者常伴有味觉改变,如口腔出现异常的金属味、咸味、 苦味等。2、口干可伴有口干症状,但临床检查并无口干体征,唾液腺功能正常,唾 液流量正常。3、其他(1)如果口腔内存在局部理化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残根、残 冠等)时,口腔黏膜内会有黏膜上皮充血、发红、局部水肿、溃疡、糜烂等。(2) 更年期女性患者,可能有明显的全身表现,如失眠、头痛、疲乏、潮热、易怒、 多汗、注意力不集中、性欲降低、阴道灼热感等。病情发展:暂无资料。并发症:1、进食及吞咽困难(黏膜烧灼样疼痛影响进食)。

11、2、患者常精神紧张,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3、患者味觉丧失。五、灼口综合征的检查预计检查: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口腔黏膜专科检查,包括口腔视诊、触诊, 判断有无异常体征。接下来,通过血液化验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葡萄糖水平、甲 状腺功能、营养因子和免疫功能等,为口腔不适的来源提供相关线索。也可能会 进行唾液测试检测患者唾液流量是否减少。疑似感染者,医生通过在口腔内采集 样本进行真菌、细菌、病毒培养,以检测是否患有真菌、细菌或病毒感染;疑似 过敏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过敏测试,以检查患者是否对某些食物添加剂、 牙科材料等过敏;疑似精神心理因素导致者,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心理调查检测 是

12、否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体格检查:医生会首先观察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的发病部位,检测是否有糜 烂、溃疡等器质性病变;是否有局部刺激因素的存在,如牙结石、残根、残冠、 锐利的牙齿边缘、不良修复体等;是否存在术后瘢痕;是否有口腔不良习惯,如 咬颊、唇、吮唇、口呼吸、吐舌习惯等。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检测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葡萄糖水平、 甲状腺功能、营养因子和免疫功能等,为口腔不适症状寻找依据和线索。2、口腔过敏试验辅助筛选过敏原。常引起患者口腔过敏的物品包括义齿材 料、口腔充填材料、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调味剂)、口香糖等刺激口腔黏膜。3、唾液流率检测唾液测试用来检测

13、患者的唾液流量是否减少。常用的唾液 流率测定方法包括静态唾液总流率测定和动态唾液总流率测定。静态唾液总流率 测定主要用来检测涎腺基础状况下的分泌情况,动态唾液流率反映了涎腺的贮备 功能。(1)静态唾液总流率测定方法滴取法:手持带漏斗的试管,使唾液沿 下唇逐渐滴入试管,结束时受试者将口内剩余唾液全部吐入试管。吐取法:使 唾液在口底聚集,受试者每隔60 s将其吐入试管,一般收集10 min。吸引 法:用真空吸引器将唾液自口底持续吸入试管,吸引头置于舌下,结束时用吸引 头环绕口腔前庭及口底一周,吸取剩余唾液。棉棒法:将大小约0.2 cm *0.6 cm的棉棒预先称重,置于口内各大涎腺开口处,收集结束

14、后重新称重。(2)动态 唾液总流率的测定酸刺激法:将0.1 mol/L的枸椽酸滴于舌背前部或直径约 2.0 cm的滤纸上,置于舌背前1/ 3,隔1 min更换1 次,检测唾液的分泌量。咀嚼刺激法:将1 g胶姆以20次/min的频率咀嚼10 min或温水泡软5 g医 用白蜡,咀嚼6 min,检测唾液的分泌量。方糖法:取1.5 cm* 1.5 cm的方糖 放于舌背,在正常分泌情况下,1530 min后方糖全部溶解,否则为分泌功能 低下。4、病原体检测主要用于灼口综合征是否有致病菌感染的检测,检测方法常 用涂片法和培养法。(1)涂片法:医生会用棉签取患者口腔黏膜病损区域的黏膜 组织涂于载玻片上,而后

15、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若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见芽生孢 子和菌丝;若有病毒感染镜下可见含嗜酸性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及病毒颗粒。(2) 培养法:医生用棉签取患者口腔黏膜病损区域的黏膜组织、唾液等作为标本,将 标本分离培养后,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进行观察。若肉眼可见乳白色圆形菌落,且 镜下可见厚壁孢子可确诊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若镜下见细胞肿大且形成融合细胞 可诊断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患者,医生会建议进行雌激素水 平检测。怀疑甲状腺异常者,医生会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暂无资料。病理检查:暂无资料。其他检查:心理测试:主要通过填写心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量表主要包

16、 括SCL-90项自觉症状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型行为量表、自评抑 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Beck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BAI)、汉密顿抑郁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等,以帮助检测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六、灼口综合征的诊断诊断原则: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寻找可能的诱发因素,并检查患者口腔有 无异常体征。医生最常使用的诊断方法为排除诊断,首先排除三叉神经痛、舌癌、 舌部溃疡、舌淀粉样物质沉积、舌乳头炎等其他所有可能的器质性病变,然后根 据舌或者口腔其他部位的烧灼样疼痛等异常感觉,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不协 调的特征作出诊断。目前本病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在国际疼痛疾病分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