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73368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文章目录*一、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二、活血止痛的中药*三、 中药外敷疗法注意事项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1、治疗癌痛。如乳香、没药、山甲、元胡、血竭、冰片、蟾蜍等。热证酌 加青皮、山栀;寒证加丁香、肉桂;气滞加香附、川穹;血瘀加鸡 血藤、桃仁等。临床选用中药因疼痛部位不同而差异颇大,应在 医生指导下应用。2、治疗胸痛。白芥子、薤白、荜拨、丹皮、牙皂、细辛、乌头等。以气血 瘀阻为主的止痛应化瘀通络,重用桃红四物汤及栝楼薤白半夏汤 煎汁外敷;以痰湿阻肺为主的胀闷疼痛应燥湿化痰,用药以二陈 汤为主。3、胁痛。桃仁、青皮、柴胡、香附、佛手等。4、肝痛。蟾蜍膏、琥珀止痛膏(琥珀、天南星

2、、黄连、蟾蜍、樟脑、 冰片、斑蝥、马钱子、小茴香等。5、腹痛。乌药、川椒、小茴香、三棱、毕澄茄、南星等。活血止痛的中药1、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祛瘀通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 环障碍,使微循环血管开放数增多,降低血压与利血平有协同作 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A2,降低纤维蛋 白稳定性;镇静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 强心作用,可能通过心脏0受体兴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放 射, 抗维生素 E 缺乏。常用剂量 3-10g。2、郁金。郁金,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 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 其余按性状 不

3、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清心 凉血, 利胆退黄。用于胸胁刺痛, 胸痹心痛, 经闭痛经, 乳房胀痛, 热病神昏, 癫痫发狂, 血热吐衄, 黄疸尿赤。3、姜黄。姜黄,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洗净, 煮或蒸至透心, 晒干, 除去须根。破血行气, 痛经止痛。用于 胸胁刺痛, 胸痹心痛, 痛经经闭, 症瘕, 风湿肩臂疼痛, 跌扑肿痛。4、乳香。乳香, 中药名。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 树脂。活血行气止痛, 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 胃脘疼痛, 痛经 经闭, 产后瘀阻, 症瘕腹痛, 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跌打损伤, 痈肿 疮疡。活血

4、止痛的中药有哪些5、五灵脂。五灵脂,又名药本、寒号虫粪、灵脂等分为灵脂米、灵脂块(血 灵脂、糖灵脂)两种。灵脂米即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灵脂块是其 粪便与尿液的混合物夹以少量砂石干燥凝结而成。五灵脂为复齿 鼯鼠的干燥粪便,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 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 虫咬伤。6、枫香脂。枫香脂,中药名。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树脂。7、8 月间割裂树干,使树脂流出,10 月至次年4月采收,阴干。活血止 痛,解毒生肌,凉血止血。用于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吐血,衄血, 外伤出血。7、赤芍。苦辛微寒。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增加冠脉血

5、流量 及心输出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镇静、 解热,抗惊厥;抗菌、抗病毒;弛缓平滑肌,解痉镇痛。常用剂量 3-15g。8、丹参。苦微寒。养血安神,调经,活血化瘀。增加冠脉血流量,调整 减慢心律;抗血凝,抑制纤维胶原合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 血脂、血压、血糖;抗变态反应,降低IgE及Y球蛋白;抗菌、抗 肿瘤。常用剂量 10-20g。9、益母草。辛微苦寒。调经,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利尿,降血压,扩张血 管,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血小板凝集,溶栓,调 整肠管平滑肌活动,兴奋呼吸中枢。常用剂量 10-20g。10、丹皮。辛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消瘀。降低

6、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溶酶而达到抗炎作用;降血压,对肾性高 血压也有效,解热,止血;抗菌,抗病毒;镇静,镇痛。常用剂量 5-10g。中药外敷疗法注意事项1、所贴患部一定要严格消毒。注意膏的软硬度,破口处可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拭 干后再贴药臂。在经穴部位、有关解剖部位及患处贴药时,先用 75%酒精消毒后再贴药。2、患处如因敷药而发生水泡、损烂,可将膏药取下,涂以龙 胆紫药水。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挑破,流尽液体,再涂紫药水。破溃的水 泡可以涂上消炎软膏,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3、使用膏剂敷贴时。应防药膏干燥,裂伤皮肤,引起疼痛或溃烂。若为硬膏,贴前 应将膏药加温,微烤后再贴。注意温度要适当,避免过凉粘贴不牢, 过热烫伤皮肤。4、穴位贴药时。敷贴穴位不宜过多,每穴药量宜小,敷贴面积不宜过大,时间 不宜过久,以免引起其它不良反应。贴后若发生患部发痒,可在膏 药外面按摩,或用酒精涂擦患处后,再将膏药加温贴上。5、小儿贴敷药物时。注意护理好患儿,勿令抓破或撕开。由于小儿皮肤嫩薄,贴药 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贴1-2 个小时或1小时以内,以免引起毒副 作用。6、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 20 分钟左右,老年体弱、虚寒证、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外伤破损、炎症后期、心脏病、水肿等患者,不宜冰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