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徐悲鸿励志学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733594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徐悲鸿励志学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徐悲鸿励志学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徐悲鸿励志学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徐悲鸿励志学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徐悲鸿励志学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徐悲鸿励志学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徐悲鸿励志学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徐悲鸿励志学画学校:西新桥小学 班级:教师:时间:学科:语文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时:两课时人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制定依据: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用徐悲鸿的事例激励学生从小励志,感悟徐悲鸿的一颗赤忱的爱国之心。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起步在于让学生基本了解徐悲鸿这一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并能通过自学、互学等方式来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通过为什么励志、怎么

2、样励志、结果怎么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段落的划分,初步建立段落的概念,即把讲述相同内容的自然段划分到一起,形成的就是段落.二、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对徐悲鸿是早有耳闻,以画马成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介绍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这课的学习难点在于要让学生在几个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段落的划分,学生对段的概念刚刚开始起步,在学习天安门广场一课的基础上,教师继续用提纲挈领的几个问题进行引导,交给学生划分段落的基本方法。解读文本后,依据文本的语言、结构、思想诸方面特点,结合学生现有学习水平,我认为本课要完成以下教学。陈述性知识:理解本课出现的生词、新词,特别是对感悟文本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和俗语,如“励志”“潜心”“工夫不

3、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等。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主要途径,以课文第、6自然段为重点,从段到句再到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了解徐悲鸿“励志”的具体过程,体会他为取得成功所付出的艰辛,进而认识到徐悲鸿对祖国的热爱。用上课后第3题提供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4。继续学习“总分”写作方法。程序性知识:。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语。2。边读边思,抓住重点字词,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4.学习“总分”习作方式,以“功夫不有心人”为总起句,结合身边实际写一个片段。策略性知识:学习本课前对徐悲鸿的了解。2运用想象、联想,丰富文本,

4、选择组织语言进行表达;3.选择阅读策略,认识人物形象,感知徐悲鸿的爱国之情。4课堂自律,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各项目标。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名画,引出课题、投影出示奔马图2、简介徐悲鸿,导入新课3、说说课题的意思。4、再读课题,学习质疑5、归纳问题,引入新课。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观察图画,了解这是徐悲鸿画的名画.齐读课题,释疑“励志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

5、: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从背景资料入手,让学生对徐悲鸿有初步的印象,课题中“励志二字是全文的题眼,也是难点,所以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从字面意思入手,进而结合文章内容感受徐悲鸿的人格。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2、给课文分段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第一段 为什么? (第13自然段)第二段 怎么? ( 第6自然段)第三段 结果 (第7-8自然段) 、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不懂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提纲挈领的几个问题,能理清课文条理,初

6、步形成段落的概念即把内容相同的几个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形成的就是段。三、交流活动4、指导学生读好长句。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交流词语的理解.3、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概括能力。抓住重点,突破长句朗读上的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四、学习生字教师相机点拨。、学生交流较难生字、描红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练习设计朗读课文,并利用课外阅读搜寻徐悲鸿的资料。教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制定依据:一、教学内容分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

7、下真正的中国人!”是全文的精髓,教学可以从真正的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入手,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寻找答案,这样教学流程育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一次次的人物分析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全文的落点落在“震惊”一词上,收尾呼应,展现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二、学生实际分析 学生要把文中精彩的对话读好,要取决于对人物情感的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来源于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不同的学生个体对语句的理解程度不同;不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述的含义是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概括和总结的,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多读、多想、多感悟,而不能用简答的统一答案去代替学生的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8、: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反馈1、默写本课词语、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二、问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2、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徐悲鸿立下的志入手,从课文整体入手,避免了把课文嚼碎,板块式教学更有助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三、情景再现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

9、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通过体会主人公内心感受,从而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从而把语言读好.四、品味感悟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大段。2、重点体会“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学习构段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

10、描述的(生读)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以读代讲学习第七自然段“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徐悲鸿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志向的?通过2个大问题,让学生对文章的第二大段落进行阅读理解,用学生的思考代替老师细碎的分析。对重点段落要舍得花时间,教给学生对重点语段分析的方法。渗透写作顺序的教学,也是对写作方法的一种铺垫.五、回归中心积累内化练习复述、读后理解“震惊”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朗读活动,谈体会。板书设计徐悲鸿励志学画外国学生 徐悲鸿很不礼貌冲着被激怒(立志) 每逢就 潜心 (努力) 一间一杯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 轰动(结果)练习设计 写给徐悲鸿的一封信教后反思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