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73322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薇甘菊是我国新入侵的、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在我国香港、 台湾、广东等地广泛分布并产生严重危害。总结我司多年来的研究成 果,系统介绍薇甘菊的生物特性、危害特征及防除技术。薇甘菊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除分布原产地热带美洲 外,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屿,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广 东等省区,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我省近40个市县有分布,在珠 三角和广东沿海地区分布极广,深圳、珠海、东莞为危害灾区。早期人们对薇甘菊的危害认识不足,曾作为有益植物引种。如 1949年,印度尼西亚的茂物植物园从巴拉圭引种作为橡胶园土壤的 覆盖物;1956年又被用作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物,后来蔓

2、延到整个印 度尼西亚。薇甘菊在中国最早记录是1884年香港动植物公园引种作为观赏植物。大陆最早记录是1984年在深圳银湖附近采到标本,但当时忽 视它的危害,20世纪末才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深圳是我国最早开展薇甘菊研究的地区,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现 总结我司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薇甘菊的生物特性、危害特征 及防除技术。甘菊的生物特性1.1形态特征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Asteraceae ,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原产中、南美洲,是一种 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是我国新的夕卜来有害生物,已列入植物检疫 对象之一。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3、,匍匐或攀缘,多分枝。单叶对生, 叶薄,基部心形或戟形。头状花序小,数目多,含小花4朵,在枝端 排成复伞形花序状。花白色,管状,5齿裂。瘦果细小,黑色。图1薇甘菊的叶片、茎蔓特征1.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薇甘菊是热带、亚热带有害植物,喜光好湿,生长在年平均气温 201以上的地区,在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地方生长旺盛。不耐阴蔽、 不耐干旱、不耐寒。冬季气温低于10以下且持续干旱时,薇甘菊地上部分逐渐死亡。1.3生长发育特性薇甘菊营养生长极其旺盛,一个节1天生长近20cm;有人在内 伶仃岛实验测得薇甘菊的一个节,在一年中分枝出来所有茎节的生长 总长度为1007m。营养生长迅速是薇甘菊在其侵入地区爆发并严重

4、 危害其他植物的主要原因之一。薇甘菊一般在3月开始生长,68 月生长最快,11月开始大面积开花,花期一般维持23个月,至 翌年|2月为结实期,开花结果后营养生长停止,冬季叶片干枯、 部分花枝枯萎。薇甘菊通过种子和节间繁殖,繁殖能力极强。薇甘菊的种子量非 常大,一株就有几千粒,种子小,似蒲公英的种子,可借风力进行远 距离传播。薇甘菊每个茎节处都易长出根而发育成新的个体,且每个 茎节处都可以长出二个枝条,每个枝条上又有多个节,每个节又重新 分生出枝条,蔓延和扩展的速度很快。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繁 衍速度更快。此外,薇甘菊还可通过人畜携带传播,农产品运输、园 林花卉的交流、交通工具的往来都是远距

5、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甘菊的危害特征2.1危害特征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果林、灌木林、池塘田埂 丛林、城市园林绿地、路边丢弃地等。通过攀援、缠绕、覆盖其它植 物,阻挡其光照,影响其光合作用,造成其它植物“缺光饿死”;同 时,薇甘菊生长旺盛,争夺水分和养分,使其它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与繁殖。故俗称薇甘菊是植物杀手”。薇甘菊危害直接破坏森林生态 系统,致使森林退化为灌草丛,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和种植业 直接影响是造成减产或成本增加。2.2激1|危害状况深圳全市均有薇甘菊分布据调查统计,深圳林区70%以上都有 薇甘菊的分布,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风景林、水源保护林、经济林 等。近几年来,虽经多

6、方治理,但薇甘菊蔓延势头丝毫没有得到遏制。 目前,深圳的薇甘菊面积已经发展到9.5万亩,较2年前的4.2 万亩翻了一番。薇甘菊率先入侵的群落多为人为干扰明显的周边地带 和丢弃荒地;对于自然植物群落,薇甘菊多发生于低海拔的沟谷地段, 主要危害灌木草丛或灌木林;对于人工林群落,薇甘菊主要危害疏于 管理的未成林地、幼林地和林相较差的疏残林,并对疏于管理的果园 也能造成极大的危害。甘菊的防治薇甘菊防治有人工清除、化学防治、种植遏制薇甘菊生长的树 木、引种田野菟丝子等4种方法。不同的生境,可选用不同的防治方法。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化学防治,因此尽可能地采用化学防治。也可 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即根据不同生态环境

7、特点,采用以上4种方法相 结合,综合使用,以达到长期控制薇甘菊危害的目标。而在这里我们 不能采用化学防治,只能采有其它三种方法。因深圳大部分饮用水水 源来自此处。薇甘菊越冬后3月开始生长,当薇甘菊零星出现时,尽早进行 防除,可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发生薇甘菊危害的地方一般是野 外的林地、灌木丛,在防治时要注意做好防摔倒、防蛇伤、防蜂和蚊 虫叮咬、防有刺植物挂伤等人身安全工作。3.1人工清除薇甘菊的根、茎被折断后遇土遇水可以重新复生为新个体,因 此一般不提倡人工清除。但对于管理强度较大的菜地、苗圃、绿化带、 住宅绿化地等,化学防除可能会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宜采用人工清除。 人工清除的方法是:在每

8、年4月9月用人工将薇甘菊连根拔起,清 除的薇甘菊枝蔓不要随意扔掉应集中堆放处理以防重新繁殖生长。 切忌在薇甘菊种子成熟期用人工清除,否则抖动薇甘菊导致种子飘 散,人为加速薇甘菊的传播。3.2化学防治薇甘菊生长多年、危害严重且周边没有敏感的菜地、农田、花卉 苗圃的区域,宜采用化学防治,即选用森草净(70%嘧磺隆可溶性粉 剂)进行防治。森草净是一种低毒、高效的防除薇甘菊专用药物,对 人和动物无害,对生态环境比较安全。森草净喷施到薇甘菊叶面、茎、 根表土,通过吸收输送各部位,造成慢性中毒,可连根致死,达到完 全杀灭薇甘菊的目标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好,是目前首 选的防治方法。3.2.1施药量根

9、据薇甘菊生长时间、覆盖厚度及面积等来确定施药量。用药 量范围为 0.05g/m20 . 1g/m2(即每 10 0m2用 5g10g 森草 净)。如薇甘菊生长时间3年以下、覆盖厚度10cm以下,一般用低 限量;如薇甘菊生长时间5年以上、覆盖厚度20cm以上,或薇甘 菊生长在阴湿的地方,一般用高限量;一般情况可用平均药量,即每 10 0m2用7 g8 g森草净。3.2.2配药方法按100m2用5g l0g药的比例配药。通常喷洒l00m2面积用水 量为15kg20kg,需药物5g10g。如将药物配在水箱内,则 15kg 20kg水箱加药5g l0g(平均7g 8g)。洗衣粉可增加着附 力,提高防治

10、效果,配药时加适量洗衣粉。有如下两种配药法:一是取森草净5g l0g和2.5g洗衣粉,用l kg水在容器中搅拌 至全部溶解,然后通过滤网倒入喷雾器中,加15kg 20kg水稀释, 稍加搅拌使药液与水混匀,按照上述施约方式均匀喷洒100m2。二是取森草净50g和25g洗衣粉,用l0kg水在容器中搅拌至全 部溶解,然后装入带盖的容器中备用。用时取lkg药液,通过滤网倒 入喷雾器中,加入15kg20kg水稀释并混匀后,按照上述方式均 匀喷洒l00m2。3.2.3施药方法施药时保持喷雾器的喷头呈雾状,对不同生境类型选用以下不同 的喷药方法。一是非定向喷雾法:对几乎没有其它植物生长的大面积薇甘菊区 域,

11、可采用高浓度限量、非定向施药法,对茎和叶面喷洒,直到薇甘 菊的茎或叶片有水流淌为标准。二是定向喷雾法:对薇甘菊覆盖其它植物或与其它植物混合生长 的区域,采用定向喷药方法,只对薇甘菊的茎和叶喷洒,直到薇甘菊 的茎和叶片有水流淌为标准。三是根部施药法:对薇甘菊攀上高大乔木或灌木的树冠层,可以 在地面寻找薇甘菊的地面茎和根,对其根和地面老茎进行喷药来回3 次喷洒,直到茎上有药液流淌为止,也可以对其根部的土壤喷药,直 到土壤表面湿润为止。3.2.4施药时间5月9月是薇甘菊生长较旺盛时期,在此阶段用药防治效果最 好。施药前注意天气预报,最好选择无风或微风、无雨的天气施药, 施药后24小时内不遇中雨和大雨

12、天气。3.2.5施药工具要达到既防除薇甘菊又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且工作高效,一般 使用背负式喷雾器。3.2.6施药次数大面积防治,常发生漏喷及喷后复生的问题。因此一般需喷3次 药:一普遍喷,二补漏,三杀灭。即第一次普遍喷药,23个月后 补漏喷药,补喷612个月后对重新复生的区域,进行第三次打药。3.2.7施药效果不同生境、不同施药量,施药效果也不同。一般要求防治后薇甘 菊根部杀灭率达95%以上;施药90天后,乔木林和灌木林中薇甘菊 再生的频次在5%以下,草丛林中薇甘菊再生的频次在10%以下。3.2.8注意用药安全沼泽地、溪沟、小溪流及阴湿区域的薇甘菊,一般不宜用森草净 进行防除。药物包装袋集中

13、销毁,沾过药的用具、容器及其清洗水, 禁止乱倒、舌L扔,防止污染农田、菜地、水源。对森草净敏感的个别植物,喷药时应尽量避开。这些敏感植物有: 对叶榕、紫薇、野芝麻、马缨丹、三裂叶野葛、臂形草、少花龙葵、野苦荬、类芦等植物及菊科其它植物、十字花科、禾本科等植物。图2薇甘菊严重危害马占相思林等植物图3 喷药防治后,薇甘菊死亡,而其它植物生长良好。3.3种植遏制薇甘菊生长的树木在菜地、农田、苗圃周边和水源林、林地,可先人工清除或对局 部区域定向喷洒森草净杀灭薇甘菊,2个月后种植幌伞枫、血桐、阴 香、海南蒲桃等能遏制薇甘菊生长的树木,种植密度可采用2mx2m、3mx3m等株行距,通过乔木树种快速生长,

14、及早郁闭,来遏制薇甘 菊生长和繁殖。3.4引种田野菟丝子田野兔丝子寄生,对薇甘菊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林地、陡坡地、 丢弃地及化学防除后植被恢复困难的立地,采用引入田野菟丝子寄生 薇甘菊的方法进行防治。按照每3 5平方米放置一株田野菟丝子袋 苗,养护一年的办法,可较好地控制住薇甘菊的危害。因是在水源区处理,只好采取人工清理,鉴于薇甘菊的根、茎被折断 后遇土遇水可以重新复生为新个体的特性,一般不提倡采用偶尔人工清除的方法 进行防治。但对于管理强度较大的菜地、苗圃、绿化带、住宅绿化地等,化学防 除可能会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宜采用人工连续清除方法进行(即:每年49月 人工清除34次),将薇甘菊连根拔起。2.3.1分析本工程为薇甘菊防治工程,薇甘菊结果期(一般1月、2月),这时严禁对 薇甘菊实施人工拔除,因为此时薇甘菊已结果,一株薇甘菊一年可生出几亿粒种 子,而几十万粒种子才一毫克重,此时人工拔除薇甘菊的种子会随风飘散,扩散 到更大的范围,危害极大。2.3.2解决方案如果发现薇甘菊要组织人员尽早拔除。拔除时间最好是薇甘菊生长和开花期 (一般是每年的4月至11月),因为这段时间对其进行人工拔除,可以有效降低 其对树木的危害。编制单位:深圳市鹏森环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日 期: 2009年11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