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51373127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五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既通,前坐。元礼及宾

2、客莫不奇之。人以其语语之。2.翻译系列句子。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了结论。请你把它补写出来。 4.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悲守穷庐,将

3、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 作者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

4、过寻阳,与蒙论议(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并释义。 通 ,释义 。 通 ,释义 。3.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不同含义。辞以军中多务。( )以丛草为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以我为不信。( )4.根据下列句子,写出成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成语:( )5. 翻译下列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5、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解:值:适逢。郡:此指城。相视:看望你。败义:毁坏道义。一:整个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 B.水陆草木之花C.怅恨久之 D.属于作文以记之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今死矣,子速去。 (2)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6、? 螳螂捕蝉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3) 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 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7、小时了了1.拜访 走上前 感到奇怪 以为奇(认为奇怪)告诉2.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色。3.难怪大后,如此不佳。4.机智聪慧,能言善辩。 孔融让梨诫子书1.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8、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孙权劝学1.广泛阅读谁,哪一个就,于是到,等到2.“邪”通“耶”,吗 “耳”通“尔”,罢了3.用 把 凭(凭借) 认为4.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待)5.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6 (供参考)时间就如海绵力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读书不一定求精,广泛阅读对丰富一个人的见识总会有好处的;读书能够改变人。荀巨伯探友1.B2.(1)我现在要死了,你赶快离开。(2)(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你,可你却让我离开,使我成为一个不讲道义而只顾求生的人,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3) 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独自离开)。3.友情无价。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城的友爱,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螳螂捕蝉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伸长 正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