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3069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 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 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 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 行更新和持续改进。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的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 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3定义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

2、危险 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职责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 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 风险等级。4.2安全员4.2.1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汇总和记录以及具体组织实施;。4.2.2负责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的保存。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企业的各级 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

3、险 控制。5.0程序内容5.1评价组织5.1.1组织组成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技术科、生产科、品管科、业务科、人事科、设备 科等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 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5.1.2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5.1.2.1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5.1.2.2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5.1.2.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5.1.2.4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5.1.2.5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5.2风险评价5.2.1风险评价目的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

4、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 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5.2.2风险评价范围危害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具体应包括:5.2.2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5.2.2.2常规和异常活动;5.2.2.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5.2.2.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2.2.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5.2.2.6乍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5.2.2.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2.2.81弃、废弃、拆除与处置;5.2.2.9气候、

5、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5.2.3风险评价准则5.2.3. 1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 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5.2.3.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5.2.3.3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及其他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要求;5.2.3.4合同规定、相关方的要求;5.2.3.5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5.2.3.6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5.2.3.7其它需要关注的要求。5.2.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5.2.4.1各部门根据工作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的特点,填写作业活动清单。5.2.4.2根据作业活动清单中列举的作业岗位和作业活

6、动分析辨识所涉及到的 危险有害因素。将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填写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中, 危险源的辨识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 来)。以及参照GB6441 199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分为的20类事故类别。序号事故类别名称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他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他伤害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生产过程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 ) 的分类要求中危险因素

7、的六种类型,详细的见附件1。5.2.4.3各部门填写危险源分布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安全科汇总,报 评价组审核和分析评价。5.2.3.4安全科对各部门上报的危险源分布登记表进行汇总。汇总的原则如下: 对员工以及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外部访问者、顾客等非操作人员)有极小影 响可以除去;管理方法,危害影响相似的危害因素可以合并,汇总后形成整个公司 的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5.2.5风险分析评价5.2.5. 1按汇总的危险源分布登记表选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 )对各个 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条件分析,每位评价组成员单独对各个作业活动打分,然后取均 值汇总在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中。5.2.5.2根据

8、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对作业活动进 行分析评价,并将分析评价的结果填写在工作危害分析(JHA )记录表中。5.2.5.3对于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法律法规符合性等,采用安全检查 表(SCL )法,然后将分析评价结果汇编在安全检查表(SCL )中。5.2.5.4对于新建、扩建、改建、技改项目和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采用预先危险性 法(PHA)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汇总到预先危险分析评价表中。5.2.5.5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5.2.6风险评价方法5.2.6.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a)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度R=可能性Lx

9、 后果严 重性S,其中R、L、S的取值及判别准则分别见表5.2.6.1-1表5.2.6.1-2表 5.2.6.1-3 表 5.2.6.1-4表5.2.6.1-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 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业未作出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制度执行,或危 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

10、过去曾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 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 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咼,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5.2.6.1-危害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对声誉的影响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万元2套以上装 置或设备停 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万元2套装置或行业内、省内设备停工影响不符合行业的安全方针、制慢性病10万元1套装置或地区影响度、规定等设备停工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320分1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可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 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必须禁止工作;2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文件对于潜在的紧急 情况,应制定应 急准备和响应控 制程序,按程序 进行管理可忽略风险160-320 分1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必须配给大量 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2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