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73038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2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情感目标:观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二,教学的重难点1, 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2, 作者在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我们如何看待,要有自己的见解。三,课时安顿:两课时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 课文导入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非常珍爱一部书法作

2、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驰名的书法家,他坚定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亭集序。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嘱要

3、把这件作品与他合葬。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二,介绍作者及其?兰亭集序1,作者简介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他是东晋驰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爱鹅,从鹅的形态中悟出笔的走势。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盛,除?兰亭集序外,驰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

4、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假设游云,矫假设惊龙。2,?兰亭集序的相关背景A、兰亭: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从浙江绍兴城向西南,约20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有一座幽雅别致的古典园林,林中有一亭,相传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故名曰“兰亭。B、?兰亭集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他们这些人围坐在小溪边,然后把一个酒杯放在水流中,如果这个酒杯随着水流流在谁的面前不动了,谁就饮酒作诗。后来他们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在醉酒的状态下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

5、,即本文?兰亭集序。C、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表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三,朗读课文四,带着同学梳理课文。除了逐段的翻译全文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讲解字词的用法和特殊的句式。1,着重讲解的知识要点: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从“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看古代的纪年“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就是晋穆帝使用“永和年号的第九年,即公元353年,这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种纪年办法。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皇上就是家主,用他的号作为纪年是理所当然的。有时一个皇上不只有一个年号,像唐高宗就曾先后用了十四个年号,而皇上每换

6、一次年号就要按新年号重新纪年。“癸丑是采用天干地支纪年,这是古代另一种常用纪年办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年花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才用于纪年,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癸丑年是六十年花甲子中的第五十年。古文中常用帝号和干支双纪年。另外,先秦时,由于各国国王没有年号,就用国王的称号纪年,像周平王三十二年,即周平王做国王的第三十二年。2“修禊事也: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

7、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打消病灾与不祥。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工程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波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假设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假设吟不出诗,那么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4“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5“

8、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6“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7“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下列参阅钱钟书?管锥编 “一死生与齐彭觞: 语出?庄子齐物论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象细胞的新陈代谢,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认了生和死的区别。庄子认为寿命长短相对,故而否认了寿夭的区别,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

9、死去的人没什么区别。但作者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说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叹万端,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不是虚妄荒谬之辞吗?2,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一字词活用【少】少长咸集: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齐】齐彭殇为妄作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慨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固知一生死为虚诞: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二一词多用修例句 出处 释义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10、岳阳楼记 修建、修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治理、整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答司马谏议书 修订、修改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长期例句 出处 释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 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大铁椎传 约定时限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吕氏春秋 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察今 冀望、企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战国策 j满、周,一周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至、及致例句 出处 释义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柳敬亭传 送、送达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贾生列传 表

11、示、叙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达到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获得、得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招致、引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 致使、使得专心致志 成语 极、尽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 情趣、情致临例句 出处 释义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面对、迎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 面对、引申阅读居高临下 成语 从高处往低处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将要次例句 出处 释义1.贤能不待次而举 ?荀子王制 等次2.陈胜吴广皆次而行 ?陈涉世家 按次序3.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破军次之 ?孙子兵法

12、 在排列上次一等4.师退,次于召陵 ?左传僖公 临时驻扎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 ?陈涉世家 行军途中的驻地6.列座其次 ?兰亭集序 旁边五,思考题今天我们这节课从整体上把这篇课文的字词和相关的知识点梳理了一遍,因而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应该不成问题了,下节课我们讲从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着手,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下去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把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哪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并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第二课时六, 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1, 提出问题:上节课课后布置的作业,不知道大家下去之后思考了没有,现在我们接着学习和

13、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A.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并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每段作者的思想感情,B 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找出相关例证。 明确:在同学们答复的根底上进行归纳总结。第一段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第二段可以用一个痛字来概括,第三段可以用一个悲字来概括。 3.具体讲解。通过我们上面对这篇课文思想情感的总体把握,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一第一段老师先朗读第一段,让同学们思考何为乐。第一段作者的情感是“信可乐也,何为乐呢?每个人都又自己的见解,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幸福的看法。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可见在王实甫的眼

14、中,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人民的安居乐业就是他的高兴。则本文作者的乐趣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在第一段中又哪些时间是描写时间和天气的。一起答复学生答复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宜人爽目的天气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天时。大家再找一下文中描写地点和环境的句子又哪些呢?同学答复会稽山阴之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在这个环境清秀的地方集会,可谓是具备了地利的条件,这是作者乐的第二个原因。现在已经有了天时,地利,还缺一个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人和了。大家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场景的句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5、,长须幽情。大家想想这样的一个场景,名士,故人坐在一起,饮酒作诗,畅叙幽情,可谓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真是可以成为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而有之,作者想要不乐都很难啊。二第二段点同学起来朗读第二段,其他的同学在下面思考,作者是如何由乐转为痛的,作者为何而痛,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来。朗读课文 点同学起来答复文中叙述作者悲哀原因的句子,在答复的根底上引导同学进行归纳总结痛的原因A人生短暂:“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却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内室清淡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称心足,因高兴而忘了忧愁,竟然“不知老之将至。B世事无常之痛: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眼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叹系之矣。这就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