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72997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型裂 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 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 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层;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 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材料 产生的裂缝。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 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二、裂缝形式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横向裂缝1. 1表现形式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 路面

2、部分开裂。1. 2产生原因(1) 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技术标 准,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 强度,产生横向裂缝。(2 )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从而产生 横向裂缝。(3) 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 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4) 桥梁、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 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1. 3预防措施(1)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 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用符合要求的沥青种类,以减少或消

3、除沥青面层的 温缩裂缝。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应该到本地区相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2) 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尽可能连续,尽量避免冷接缝。如不能避 免,冷接缝应按照要求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用 新的热混合料敷贴到接缝部位,使冷料部位预热软化,清除敷贴料,向接 缝壁涂刷0. 30. 6kg/m的粘层沥青,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3) 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先在横向接缝已压实的路幅上, 钢轮伸入新摊铺部位15cm左右,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 到压路机完全进入新摊铺层,然后再转入纵向碾压。(4) 半刚性基层所用的水泥宜

4、为质量稳定旋转窑生产,水泥剂量应符合 设计及施工要求,并且水泥与其他混合料要充分拌和,使之均匀。路用水 泥应该按照要求频率到相关部门进行试验检测。(5) 桥涵回填部位应选择透水性及材质良好的砂砾等材料,并按照要求 填筑充分碾压;沉降严重地段,应先进行软土基处理,并合理组织施工, 以减少回填部位的不均匀沉降。2纵向裂缝2. 1表现形式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2. 2产生原因(1) 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2) 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 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3) 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

5、度不足产生滑坡。(4) 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产生滑坡,造成路面开裂。(5) 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结合不 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2. 3预防措施(1) 使用合格材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填筑。(2) 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填筑应先将边坡松土清除,并按照 填土厚度要求逐级进行台阶处理并充分碾压。(3) 路基施工分层填筑,边坡充分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正确放坡, 高填方路段放缓边坡,减少边沟深度。(4) 面层施工尽可能采用全幅摊铺,如果不具备全幅摊铺条件,可2台摊铺机前后紧跟摊铺,尽可能避免前幅混合料己冷却再进行后半幅摊铺,确保混

6、合料热接;分幅摊铺时,上、下面层施工缝应该至少错开15era以上。如果产生冷接缝,应按照本文3网状裂缝3. 1表现形式裂缝纵横交错,缝宽在lmm以上,缝间距离在40mm以下,裂缝面积在 lm以上。3. 2产生原因(1) 纵横裂缝出现后,继续扩展,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经过冰冻水的侵 入发展而成。(2) 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拌和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者在储料仓中 存储时间过长,沥青本身老化,导致混合料抗变形能力降低而易产生的裂 缝。(3) 沥青的性能差,尤其是低温抗变形能力过低。(4) 路面结构中含有软弱夹层,粒料层松动,水稳定性差,从而形成网 状裂缝。(5) 沥青层的厚度不足,水分侵入。导致层间结

7、合较差,加速了网状裂 缝的形成。(6) 沥青总体强度不足,在损坏初期形成网裂,151后裂缝逐步扩展, 缝间距变小。3. 3预防措施(1) 采用低温变形能力高的优质沥青,并按照要求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 拌和质量。(2) 沥青面层摊铺前,认真检查下承层的施工质量,及时清除泥灰等杂 物,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承层稳定,并喷洒 0. 71. 1l/m的透层油, 必要时可以按照要求洒石屑或砂,保证层间结合。(3) 沥青各层要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连 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的积 水。(4) 路面结构设计中应该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

8、和路面总体强度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荷载的要求。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沥青 碎石柔性基层,以缓解网状裂缝程度。4反射裂缝4. 1表现形式基层产生裂缝以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裂缝逐渐反射到沥 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基层裂缝形式基本一致。对于半刚性基 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盖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 主要取决下承层。4. 2产生原因(1) 在已经开裂的旧沥青、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由于温度的变 化(降低),老路面的裂缝继续拉开,从而使新铺层在旧裂缝处断开。(2) 由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3) 新铺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从 而产生

9、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4. 3预防措施(1)在旧有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最好先铣除原有路面后再进行加铺; 或者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减少反射裂缝。(2)适当控制基层材料中粉料的含量及塑性指数,小于0. 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3)基层施工尽可能使混合料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并且碾压 充分,保证基层强度;同时要加强对已完基层的养生,要尽早铺筑上层, 或进行封层,以减少干缩缝。三、裂缝的处理措施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 响道路使用寿命。对于细裂缝(25mm )可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 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

10、行灌缝处理;灌缝 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 应洒布粗砂或35mm的石屑。素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城市道路及机场道面中,目前我国采用得最广泛的是现场浇 筑的普通混凝土路面,这类混凝土路面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边缘或角隅) 外,不配置钢筋,亦称素混凝土路面。牛 HewE V ta (Jii-tt;图3缩缝一般做成裂口深46厘米的假缝形式(图3a),上部亦灌以填缝 料,可不设传力杆。但在路基软弱或交通繁忙路段以及邻近长间距胀缝的 二三个缩缝上,也应设置传力杆(图3b)。纵缝可做成假缝、平头缝或企 口缝形式(图4),上部也灌以填缝料。为防止板块向两侧滑移,板厚中央 可

11、设置钢拉杆,杆径1420毫米,长4060厘米,间距80100厘米。素混凝土路面板大多做成等厚断面,厚约 2025厘米。由于板的边缘 和角隅最易遭到破坏,可设置边缘钢筋和角隅钢筋(图1)予以加固,或做成厚边式断面,从靠路肩1米处开始厚度逐渐增加,至板边缘厚度较中间大 25%。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可做成由内侧向外侧边缘逐渐加厚的梯形 断面。路面板大多做成单层式;当板较厚时也可做成双层式,上层厚度不 小于67厘米。下层使用品质稍差的材料做成低强度混凝土;为使上下层 结合牢固,下层表面应清洁、粗糙并设凹槽。混凝土路面切缝要注意:1、要注意切缝的时间,时间隔太长了会出现裂缝,太短了,会出 现毛边;2、要注意切的深度,浅了起不到效果,还是会出现裂缝,太深了, 又耗时耗力,浪费资源;3、间距要合适,一般控制在4-6米之间,间隔太 长了,中间会出现裂缝,起不到作用了,太短了,也是浪费;4、注意线形的顺直美观,特别是在弯道上,注意不要斜了;5、切完后及时进行灌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