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72879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高中生物教案集锦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生物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3、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4、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5、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6、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二、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2、通过让学生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能力和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2)“退耕还林(还草)”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护森林。近年来,首都北京等地频繁出现了“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在西北植树造林方面依据生态工程的原理,要注意树种不要过于单一。解题提示:本题考查了必修教材内容中决定生物的生态因素之一:非生物因素一一水;联系西北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得出。还考查了生态工程建设中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应用,“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物种多样性的同时

3、,植被具有的特殊生态功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随之体现,改善了西北气候,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答案:(1)水(2)物种多样性原理自动调节能力(3)防风固沙物种多样性高中生物教案篇3知识与能力方面:1. 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3. 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4. 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来了解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开激烈的讨论.了解抗生素的史话以及作用机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人们健康.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1. 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2. 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1课时。(导入新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和危害。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素用法的认识。每位学生提出自己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个讨论。教师:展示电视广告中一些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一些内容,学生讨论。课件展示:某同学患感冒后,打点

5、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还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认为多了好得快。以此实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1. 抗生素史话(1) 青霉素的分子式学生通过看课本,熟练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的具体写法。(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学生看课本讨论)a. 细菌的结构b. 作用机理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他们的目的。2. 合理使用抗生素(1) 学生讨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2) 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3. 对如何保健,

6、少用药。或不用药展开讨论。4. 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生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1. 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霉素B. 把剂量加大,好得快C. 根据情况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D. 使用抗生素及时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2. 利用发酵工程,可以是产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发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无氧呼吸。B. 抗生素是蛋白质。C. 抗生素能对付所有的病原体。D. 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3.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A. 分解蛋白质,为细胞的繁殖提供营养。B. 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

7、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C. 是为了保证细胞的活性D. 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做学案上的练习题抗生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做法不一样。有些人主张多用多好,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观点各异。通过一节课的讨轮和探究,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了一个合理的认识。高中生物教案篇4一、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物理模型模拟等,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

8、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繁杂,我将它们置于本节课之前和之后分别讲解。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由于课时调整,我在上完DNA结构后直接跳跃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主要是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描述,而且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

9、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后,已经能够建构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对DN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DNA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

10、但是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五、教学策略与手段基于以上分析,在整体上我决定,一方面从学习目标的任

11、务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完成什么是转录?怎么转录?什么是翻译?怎么翻译?这四个问题。另一方面调整课堂结构,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叙事程序,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模拟等形式,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但教材中的八幅图表不能放弃不用,否则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2、六、教学过程高中生物教案篇5一、教材分析1. 地位作用。本节课位于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了基因突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第3节人类遗传病做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2. 主要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教师应从雌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入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B、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

13、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B、通过对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间的联系。3)情感目标:A、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4. 重点、难点和关键。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教学难点:A、染色体组的概念。B、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教学关键:成功地用好各种直观教具与各种教学方法。二、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1. 教法运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科特点,坚持以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

14、综合运用讲授、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 学法指导:依据教法,指导学法,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观教具的使用和电化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运用形象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三、教具使用依据直观性、科学性的原则,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获得感性认识,积极思考。四、教学程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杂交、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

15、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悬念。本节导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们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现在有一种西瓜无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请看教材“问题探讨”,并讨论西瓜“无子”的原因。想知道更多有关的知识吗?据报载,在上海第五人民医院降生一猫叫综合症男婴,婴儿面容特殊:小头小脸、眼距宽、塌鼻梁、皮纹改变,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因哭声像猫而得名,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解放后全国有记载的仅20例。研究证明,这是因为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遗传病。为什么染色体部分缺失就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染色体变异2. 出示目标,自学交流。多媒体展示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师生互动,建构目标。多媒体展示如下资料:A、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患猫叫综合征。B、果蝇X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的重复,可使正常的卵圆形眼变为棒状眼。C、如果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发生易位,会使人患惯性粒细胞白血病。D、如果使萝I、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主根粗大产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所含的维生素C大约多了一倍。对玉米和番茄来说细胞内少一条染色体就不能成活。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染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