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23861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江苏鲁迅研究精讲9官方笔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研究第九节课官方笔记目录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二、本章/教材结构图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四、配套练习题五、其余课程安排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二、教材节构图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一) 选择题1. 关于散文文体分类问题,一般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之分。在狭义散文中,根据作品不同的社会功能,大体上又可以区分为叙事性、抒情性和议论性这三种不同性质的抒情散文。2. 从文学史考察,“杂文”这一概念,最早不知起于何时,见于何书。今天能够见到的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杂文”这一词汇的,是范哗的后汉书文苑传。3.1925 年 11 月,鲁迅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杂文集热风,其中绝大多数作品写于 1918 年到

2、1922 年间。这是鲁迅杂文艺术的初创时期,也可以称之为热风时期。4. 鲁迅说: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热风作为鲁迅杂文写作的最初成果,所收作品,大部分是偏重于说理的,鲁迅称之为“短评”,这种短评体裁,和鲁迅所欣赏的唐末皮日休、罗隐、陆龟蒙等人的散文小品有一定的承传关系。5. 热风的表现手法和语言:1) 就表现手法来看,热风最常用的手法是:先指出一种消极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错误论点,加以分析批评,在分析批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正面见解, 总的看变化不是很多,比较单纯。随感录二十五就是从孩子们在马路上乱闯这一社会现象谈起,提出了对儿童教育问题的见解。随感录五十七先引出复古派反对自话文

3、的一种论调,加以分析批判,然后指出其危害性。随感录三十三批判封建迷信思想,指出要以科学的观点对待各种社会现象,才能看出问题的本质,找到前进的方向。2) 此外,有的是正面提出并论述自己观点的,如:随感录六十六就正面阐述新陈代谢是生物、也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规律这一观点,有的是先正面说明自己的论点,然后批判某种错误倾向的,如随感录四十三,先说明了自己对进步的美术家、美术作品的要求,然后批判了当时上海讽刺画的一种坏倾向。3) 热风的语言是犀利明快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并不隐晦曲折。6. 热风时期鲁迅杂文的特点: 明朗有力的思想特点, 明快晓畅的艺术特点;7. 相对于热风时期,华盖集时期的杂文,思想更加深邃,

4、艺术上则开始形成独特的鲁迅式的杂文风格;8. 华盖集时期鲁迅式的杂文风格:(1) 形式:鲁迅把小品、随笔这种形式,运用得极为灵活: 如导师、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看镜有感、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等等,都是小品或随笔的佳作。 这一类作品,其中虽然有的题目用了“论”、“说”等字眼,但并没有一般论说文的架子,反而不拘一格,显得生动活泼。这时期的鲁迅杂文,形式多样: 有的是用寓言故事写的,如战士和苍蝇、夏三虫; 有的是用对话形式写的,如论辩的魂灵、牺牲谟;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杰出的抒情散文。 鲁迅还创造出书简体杂文(如答 K.S.君、厦门通信),日记体杂文(如马上日记等体裁。(2) 手法:鲁迅杂文使议论

5、形象化,常用的手法是:使用比喻、比拟、讽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夏三虫全文以比拟手法写成,把某些文人比拟为苍蝇、蚊子。鲁迅杂文中用得最多的讽刺手法是“反语”:表面上赞美、肯定,实际上是批判、否定。(3) 内容: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就内容来看,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泛论一般社会文化问题的,这类作品,大多是直抒已见,正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从而使这些的谬论受到彻底批判,使他们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是辩论性的,如对“现代评论”派、对“甲寅”派的论争,鲁迅抓住他们的那些荒谬言论和卑劣伎俩,或正面批判,或旁敲测击,或冷施热讽, 都是针锋相对,毫不容情的。总之

6、,“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就是这一时期鲁迅杂文艺术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和嵇康的风格是有近似之处的。9. 影的告别就是野草里最早出现的鲁迅剖析自己空虚和失望思想的一篇作品。10. 复仇塑造了两种对立的艺术形象: 其一是一对男女“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他们的“鲜红的热血”在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在“拼命的希求偎依,接吻,拥抱”中获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倘若这一对男女由于憎而相互杀戮,“用一柄锐的利刃,只一击”,便是“那鲜红的热血激箭式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戮者”,杀戮者和被杀者都将在“生命的飞扬”中得到 “极致的大欢喜”。他们的爱僧、是非都表现得热烈而分明。 其二是“路人

7、”们,他们“从四面奔来,而且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和杀戮”;当他们得不到“赏鉴”时,就只剩下无聊、干枯,“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去了生趣”。(二)主观题1、影的告别的题旨: “影”是一个抒情性的形象,是鲁迅坦露自己空虚和失望的象征,既不向往虚无缥缈的天堂,同时僧恶那吞食人的躯体和灵魂的地狱,也不轻信那没有付出血的代价而轻率许愿的“将来的黄金世界”。 读影的告别,会感受到鲁迅那种陷于“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而又未能证实的矛盾的心境,会听到鲁迅“绝望的抗战”的声音。作品实际上表现了鲁迅对自己虚无思想的认识和力图除去它的渴望。2. 希望的思想内容: 希望一文,同样表现了鲁迅苦闷的思想情绪及矛

8、盾的心境,写出了 20 世纪以来包括作者在内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的“希望一绝望一希望”起伏更迭的心灵的历程。 鲁迅希望世上有为的青年保留着能代表新世纪的“精神与气魄”的青春 “虽然是悲凉缥缈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3. 野草的主题思想:野草所表现的鲁迅思想是复杂的,所体现的鲁迅的哲学,是融希望、斗争、求索和牺牲精神于一体的哲学。 虽然某些作品不免阴冷灰暗,但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 虽然在创作上也曾借鉴了 19 世纪未象征主义代表作家波特莱尔等人的艺术经验,却并不颓废和消沉; 虽然也从尼采等存在主义先驱那里汲取过思想,但主要表现为张扬个性和发扬主观精神,并无他们那样的荒谬感和无所归属感; 虽

9、然也写了孤独、彷徨、失望、虚无等感觉,但并不是为肯定这些,而是为了否定它、摆脱它; 鲁迅的反抗绝望也不是为反抗而反抗,而是出于对未来的进步的坚定信念。因此,着重表现作者自己内心世界的野草的哲学,与面向社会,暴露国性弱点,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呐喊、彷徨以及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的哲学是相通的、一致的。四、配套练习题1、散文诗集野草写于( ) A:19201925 年B:19241926 年C:19261928 年D:19281929 年2. 讽刺现实生活中那些缺乏爱憎感情和是非立场而习惯于持旁观态度的麻木的人们的作品是( )A: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B:这样的战士C:淡淡的血痕中D:复仇3. 鲁迅面向自身,面向内心,解剖自己的思想,鞭策自己继续前进的工具是( )A:狂人日记B:朝花夕拾C:彷徨D:野草4. 反映了鲁迅在努力探求新路的思想特点的诗句是( )A:我以我血荐轩辕B: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C:俯首甘为孺子牛D:路漫漫其他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五、其余课程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