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落实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72054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制度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强化制度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强化制度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强化制度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制度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制度落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制度落实,建立图书质量保障机制图书质量是出版界多年来的一个老话题,只是人人都知质量重要,提到开展就会忘掉。许多时候,只有出了重大的质量事故,人们才会想起来,平时并没有把质量管理纳入到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最多也只是把质量当作一项软性工作对待。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图书品种大扩张的同时,我们的图书质量却呈下降的趋势,无错不成书几乎成了出版界的家常便饭,连一些出版界的百年老店,也存在以往少见的质量问题,他们甚至也要学着汽车制造业的召回制度,召回一些有质量问题的图书。可见质量问题的严峻程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图书码洋崇拜、产业多元扩张的当下,重提图书质量的话题,似乎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2、但我们需要重申的是:质量恰恰是图书出版的生命线,是衡量优秀出版物的标准,是图书文化价值得以表达的根本保障。出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图书那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瑰宝,我们理应存有一份敬畏之心、礼敬之情,决不能走有些制造业低质廉价的老路;否那么,优秀的文化传承就会出现隔膜和断层,也不可能出现高质量的传世文化精品,更不可能在世界的文化开展格局中表达中华文化应有的地位。因此,放弃或松懈对图书质量的监管和要求,就是对文化的糟蹋和亵渎,是对文化出版使命的弃守。在出版大开展、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我们强调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就是为出版业的良性开展夯实基矗图书质量,一般来说主要是指图书

3、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前者是图书的主体和灵魂,后者是前者的承载和依托,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假设把一本图书比作一座大厦的话,内容质量代表的是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而编校质量那么好比大厦的一砖一瓦。残砖次瓦,必定筑不起美观的高楼大厦。编辑不单是这座大厦的维护者、装饰者,更是大厦建造过程中的统领主体。因此,我们认为:抓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编辑是关键。只有充分发挥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从思想上、认识上加强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才能将质量问题真正落到实处。有些出版社在质量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编辑所筹划的图书码洋再高,创利再多,假设编辑质量不合格,就是考核不合格。这些措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如今

4、面临的问题是:如今的编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编辑,他们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图书消费的创业者,身上担负着筹划组织、沟通结合、上下协调、内联外拓、营销推广等多重功能;在码洋指标的高压下,他们已然不能终日依身于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功利、急躁的心态下自然难以精审、精编、精校。因此,将图书质量的重担全部压在编辑个人身上,也是不尽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统筹协调,整合社里的编辑资源,在制度上作出保障。一、设立书稿运作中心,专门从事书稿的文字加工、编辑、管理任务据理解,这几年随着出版品种的扩张,文字编辑工作量也大幅提升。在一些出版社,事业部内的文字编辑已经不敷使用,因此,全社成立一个专业的文字编辑队伍书稿

5、运作中心,就可以部分解决这样的后顾之忧。中心可以外聘一些优秀编辑,但核心成员必须是出版社的正式员工。我们可以针对编辑的不同特点及才能程度,对社内编辑分类组合,合理调配:那些拓展力强、作者人脉广,有一定整合组织才能的编辑可以担任筹划编辑,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组织筹划优秀的书稿,可以承担一些或不承担文字编辑任务;而部分文字功底较好,性格沉静内敛,责任心比较强的编辑那么担任中心专门的文字编辑,这样就能使社内各位编辑各擅其长,各得其所。中心内的专业岗位那么可以根据出版社的开展方向和专业要求按需设置。在详细管理上,要有一位社指导专门负责管理书稿运作中心,要建立详细的书稿编辑流程制度,对每个环节强化管理。对中

6、心的书稿编校质量也要实行监管,由两位资深编辑负责对中心人员的编辑质量进展抽查,有些重点书稿还可以互查,在操作流程上确保中心人员的编辑质量。中心要关注对文字编辑工作积极性的保护。在工作的价值认同、薪酬体系、思想工作等方面不时地进展沟通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高度的认同感、责任感,在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要充分表达他们的工作重要性。二、在各个出版事业部设立管理编辑的岗位一般说来,出版社的各个出版事业部的出版范围不同,从出版形式上分,有高校教材、一般学术图书、根底教育等;从出版内容上分,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书稿运作中心不能包揽一切文字加工工作,因此可以考虑在相似的出版事业部内设置一

7、个管理编辑的岗位,或由部门内遴选一人兼职担当本部门的编辑管理工作,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本部门的书稿进展分类管理,并承担部分书稿的分派、落实、审读等工作。例如一套系列图书,从专业内容、编辑要求上考虑不宜放到书稿运作中心,或者因为出版时间比较紧,书稿运作中心一时不能全部承担,我们就可以要求管理编辑在事业部内落实编辑工作。对于许多列入社重大工程的图书,因其编辑工作量较大,出版要求比较高,出版周期比较长,也可以请管理编辑跟踪管理,充当社重大工程责任人的角色。管理编辑要请具有一定编辑经历的同志担任,要使管理编辑成为各个图书出版中心主抓质量、进度的抓手。三、强化落实三审制,使得三审制真正名至实归图书出版的

8、三审制一直以来就是出版质量的制度管理形式,但在目前出版编辑流程的施行过程中,三审制有名存实亡的危险,尤其是二审、三审,往往容易走过场,没有本质性的落实。以往二审一般是由室主任和具有编辑副高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但因为需审读的书稿较多,或因为学科的差异性,使得二审抽查的内容幅度、广度有限,对有问题的书稿不能及时区分。也有的二审工作因为工作量计算不明确,以致二审编辑工作积极性不高;到了总编辑的三审,更容易忽略详细内容的审查。有些总编辑整日忙于业务的组织、落实等工作,有的一天要签发许多书稿,连签字都来不及,更遑论仔细审读了!针对这种新情况,我们需要对三审制的落实作出补充规定,详细来说,就是强化一审,奖

9、励二审,保障三审。所谓强化一审,就是在责任编辑的责任两字上下工夫,使责任编辑成为真正的责任人,出了图书质量事故,主要处分责任人。对于二审,要给出详细工作量的奖励额度,进步二审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在三审的最后一关,可以聘请资深编辑,或担任过编辑管理工作的同志协助总编审读,特别要重点关注问题书稿的审读,并将审读意见及时与总编沟通,对有质量问题的书稿及时作出处理,构筑起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四、加强全社的质量管理意识,加强编辑的培训、轮训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质量管理与效益的关系,以质量管理促效益。全社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形成对质量问题的统一认识。要让大家认识到,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

10、一个出版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主要来自于读者群众对出版质量的认可,这是企业真正的消费力和开展原动力。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才能出细活,图书消费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有急躁的心态。文化的传承更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沉淀,需要积累,我们要以一种沉着的心态去从事这样创造性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对质量管理的主体编辑的培训、轮训工作。这几年许多出版社招聘了不少新人,他们的编辑经历相对欠缺,我们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组织编辑内容讲座、参加各类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迅速进步编辑的业务程度。同时积极鼓励编辑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在编辑的队伍建立上下工夫。质量管理要常抓不懈,不管是内容质量的把控还是编校质量的管理,都要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说到底,质量管理决不单单是编辑的任务,更是社长、总编的职责。出版码洋再高,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一切就会前功尽弃,这是一个零和博弈的问题。因此,注重质量管理,实现出版业的科学开展,应该成为出版界同仁共同追求和努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