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分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709541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分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由丙烯酰胺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2. 熟悉聚丙烯酰胺在碱溶液中的水解反应。二、实验原理聚丙烯酰胺可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由丙烯酰胺合成:nCHjCH -CQNHj -EcH3CO MHz由于反应过程中无新的低分子物质产生,所以高分子的化学组成与起始单体相 同,因此这一合成反应属于加聚反应。随着加聚反应的进行,分子链增长。当分 子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纠缠形成网络结构,使溶液的粘 度明显增加。聚丙烯酰胺可以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 y W”口 z NaQH!CONH :一一-壬匸日、一 曰唏 壬 丹+刃理专I4|

2、COKHjCOOHCOOr4a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有氨放出并产生带负电的链节。由于带负电的链节相互 排斥,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较伸直的构象,因而对水的稠化能力增加。聚丙烯酰胺在钻井和采油中有许多用途。三、仪器和药品1. 仪器恒温水浴,沸水浴,烧杯,量筒,搅拌棒,电子天平。2. 药品丙烯酰胺(化学纯),过硫酸铵(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四、实验步骤1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1) 用台秤称取烧杯和搅拌棒的质量(后面计算用到这一质量)。然后在 烧杯中加 入2g丙烯酰胺和18mL水,配成10%的丙烯酰胺溶液。(2) 在恒温水浴中,将10%丙烯酰胺加热到60C,然后加入15滴10% 过硫酸铵溶液,引

3、发丙烯酰胺加聚。(3) 在加聚过程中,慢慢搅拌,注意观察溶液粘度的变化。( 4)半小时后,停止加热,产物为聚丙烯酰胺。2.聚丙烯酰胺的水解(1) 称量制得的聚丙烯酰胺,计算要补充加多少水,可配成 5%聚丙烯酰 胺的溶液。(2) 在聚丙烯酰胺中加入所需补加的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高分子的溶 解情况。(3) 称取20g 5%聚丙烯酰胺溶液(剩下的留作比较用)加入2mL 10%氢 氧化钠,放入沸水浴中,升温至9 0C以上进行水解。(4) 在水解过程中,慢慢搅拌,观察粘度变化,并检查氨气的放出(用湿 的广泛 pH 试纸)。(5) 半小时后,将烧杯从沸水浴中取出,产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6) 称取产

4、物质量,补加蒸发损失的水量,制得 5%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胺。比较水解前后 5%溶液的粘度。(7) 将制得的聚丙烯酰胺倒入回收瓶中。五、数据处理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原始数据表烧杯+棒重(g)58.78药物重(g)2.00合成加水计 算(一)2.00、=5%解得:x =20.44(w 一 w )+ x总烧杯水解后补水 计算(二)加热前w=74.42g1加热后w=72.21g2补水质量w=2.21g实验观察现 象、结果加聚过程中液体粘度增加;合成加水搅拌后,稍微变稀;水解过程中液体粘度增加,并放出碱性气体,pH=9; 补水冷却后,与水解前相比,粘度明显增大。解释聚丙烯酰胺可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由丙

5、烯酰胺合成,随着 加聚反应的进行,分子链增长。当分子量增长到一定程度 时,即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纠缠形成网络结构,使溶液的 粘度明显增加。加水后聚丙烯酰胺的浓度变稀,粘稠度下降。聚丙烯酰胺可以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胺,有氨气放出并产生带负电的链节。由于带负电的链节 相互排斥,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较伸直的倾向,因而 粘度增加。六. 思考题1过硫酸铵用量对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有何影响?答:过硫酸铵用量大,聚合程度高,所得溶液的粘度更大;过硫酸铵用量小 聚合程度低,存在大量丙烯酰胺单体,所得溶液粘度较小。2.为什么聚丙烯酰胺合成时,要将温度升到60 C?答:聚丙烯酰胺合成时,温度过高,引发剂的分解速度加快,自由基活性较 大,反应容易失去控制;温度过低,反应过慢且难以生成大分子链聚合物。因此, 将温度升到60C,为反应最适温度,有助于生成大分子链聚合物。3试分析影响部分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部分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溶液pH值、溶液浓度, 反应时间、搅拌等。七、实验总结经过本次“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实验,我熟悉由丙烯酰胺合成聚丙烯 酰胺的加聚反应;以及聚丙烯酰胺在碱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实验中需要细心谨慎, 有耐心。再搅拌时,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在水浴中将烧杯碰倒。动手操作能力是 慢慢锻炼出来的,相信在以后的实验中也会不断总结,逐渐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