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70842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2限时自测44 新人教版选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自测44选修3专题2(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 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 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育出完整的植株B.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的植株C.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的植株D. 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的植株2. 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属于无性生殖B. 都属于细胞工程的技术范畴C. 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 都体现了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3. (07高考天津)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 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 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4. (08高考江苏)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 离体器官或组织都必须经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

3、伤组织基因相同5. (08高考江苏)(多选)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 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B. 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C. 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D. 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6. (08高考上海)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细胞培养 细胞融合 胚胎移植 细胞核移植A. B. C. D. 7. 植物体细胞杂交能解决不同种植物之间由于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有性杂交的问题。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不涉及的是( )A. 使用限制

4、酶B. 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 诱导两种不同的细胞融合D. 选择利于杂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8. 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效应B细胞,则细胞融合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 )A. a、aa、ab、bb、ba、aa、abab培养B. a、aa、ab、bb、bab、bb、bab培养C. a、aa、ab、bb、bab产生特定抗体的ab培养D. a、aa、ab、bb、baa能无限增殖的aa培养二、非选择题(共84分)9. (10分)作物育种的方法有多种。请针对下面两种方法回答问题:方法1种子经过射线处理含有新基因型的种子新性状植株选择得到良种方法2细胞导入基因愈伤组织胚状体种苗(1)方法1称为

5、 ;方法2称为 。(2)方法1的“新性状植株”不能都作为良种保留,根本原因是 。(3)方法2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细胞的 ,它形成“胚状体”的过程可称为 。此方法的基本技术手段可称为 。上述过程证实了已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 性。(4)两种方法都能获得新品种,共同原因是利用了生物能够产生 变异的特性,但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方法1利用了 的变异;方法2利用了 的变异。10. (07高考上海)(18分)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 ,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 。(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 细胞

6、,这种细胞具有产生 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 ,但不会产生抗体。(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 。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 。(4)过程的主要目的 。通过过程或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 抗体。11. (08高考海南)(28分)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子,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 过程,表示的是 过程

7、,X代表的是 ,表示的是 过程,表示的是诱导 过程。(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 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源于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 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 。(3)对植株进行 ,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 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乙、丙两种植株中,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是 植株,该植株群体中每一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 种,该群体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 种。花药培养在育种上的特殊意义是 ,从而开辟育种新途径。12. (08高考宁夏)(14分)回答

8、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 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此时,瓶壁上形成细胞层数是 。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 。(2)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 细胞,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 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 ,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 。(3)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染色,而活细胞不染色,原因是 。(4)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 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9、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 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 的活性降低,细胞的 速率降低。(6)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 进行攻击。13. (09高考江苏)(14分)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2)气室中充入5CO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 ,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

10、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材料用具: 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实验过程: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甲乙丙丁步骤一:加入肝脏培养液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

11、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 。答案限时自测44选修3专题21. B 2. B 3. D 4. D 5. ABCD 6. A7. A 8. C9. (1)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2)突变多害少利(突变是不定向的)(3)脱分化 再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4)可遗传 不定向 人为定向10. (1)糖蛋白 抗原(2)免疫B淋巴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 快速大量增殖(3)杂交瘤细胞单克隆(4)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抗A单克隆11. (1)脱分化 再分化 胚状体 分化(或发育)生根(2)激素 单倍体 细胞的全能性(3)染色体加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无性繁殖乙(或经过染色体加倍) 一 多 缩短育种周期12. (1)相互接触 接触抑制 单层(或一层) 胰蛋白酶(2)衰老甚至死亡 不死性 降低 减少(3)由于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色(或由于死细胞的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 (4)中 (5)冷冻(或超低温、液氮)酶新陈代谢 (6)抗原13. (1)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2)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3)种类和剂量(4)向乙(或丁)组装置中放置肝脏小块 染色体形态和数量 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具有解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