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70328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期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第一单元:健康心理第一课 超越自我教学目标:1.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学习毅力; 3.帮组学生突破学习困境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毅力,突破学习困境。预计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热情和毅力使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困境,我们要怀着满腔的热情,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努力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不断走向成功。二、 新授1. 如何保持学习热情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到了初二在学习上觉得苦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学习热情对学习有什么帮助,怎样保持学习热情?2. 如何培养学习毅力组织学生学习柏拉图的故事,谈谈自己看法和对自己的影响,同学们自觉地

2、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坚持一步一步去完成自己的计划。3如何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1) 首先让同学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2) 战胜困难时我们越觉得它是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会加快我们的成长。(3) 困难是一种考验,客服困难的过程对人是一种磨砺。(4)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选择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找的突破困境的好方法。三、 小结: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保持热情和积极地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取得成功。四、板书:第一课:超越自我1、保持学习热情2、培养学习毅力3、突破学习困境

3、第二课 倾听与诉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交流的意义; 2.让学生懂得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之间交流。 2. 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沟通。预计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与人交往,想朋友倾诉自己的心绪,与同学交流彼此的感受拥有良好的“听”、“说”技巧,实现有效的沟通,我们的青春会更加多姿多彩。二、新授1、交流的意义叫同学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完成后相互比较自己的“作品”。然后互相交流(提供交流机会)。活动反思;想要提升自己在交往中与人沟通的能力,我需要 。看小资料:名人名言2、沟通的技巧沟通,是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与反馈的过

4、程。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应掌握依稀沟通技巧。学习小资料:良好的沟通技巧活动:创设情境,当你遇到如下情况你会跟人如何沟通。小结:总之,我们学了这课,要明白我们要懂得倾听与诉说。采取适当的沟通方法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倾听和诉说的朋友。板书:第二课:倾听与诉说交流的意义沟通的技巧第三课 享受亲情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辛劳、对自己的悉心关爱和精心教育,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心底学会感激,学会感恩,并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再现生动感人的“亲情故事”和回忆自己的父亲母亲,感染、震撼学生的心

5、灵,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借助心理实验,帮助学生体会自己与父母之间难舍的亲情,体会父母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愿望与情感;探讨交流孝敬父母的方法与行动,促进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3、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知道怎样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提高学生与父母正常交往的能力。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谁与我们朝夕相处?又是谁愿意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给予我们?对!是我们的父母。一生中我们可能有无数个选择的机会,但我们不能选择谁来做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拒绝很多种情感,但我们唯独拒绝不了父母亲情,今天让我

6、们来感受父母亲情,让我们去了解他们,让我们试着与他们沟通尝、试着为他们做点什么,好吗?体验亲情“亲情”: (展示网页: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你有困难了,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你冷了,为你抵御严寒。亲情是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亲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亲情”,初步激发学生对父母、家庭、亲人的情感。 俗话说:“母爱如诗,细致入微;父爱如山,博大宽广。”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深情地。 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

7、去郊游,在乘坐高山缆车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到途中突然发生故障,眼看就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小孩得救了。 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曲天亮了(播放flash天亮了)提问:这个感人的故事、这首凄美的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畅谈感受)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我的父亲母亲可能有的同学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一种负担,对这种关爱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厌烦,有这样一首小诗,希望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迪。(学生欣

8、赏小诗甜蜜负担: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觉得很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边训你,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做父母。)提问:这些话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父母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说一件父母最令你感动、使你难以忘怀的事。(学生交流、分享、感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谈自己的父亲、母亲;再现父母最令自己感动、难忘的事件,重温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引起同学间的共鸣,感受父母之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细说心中情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在人与人的情感中,母子之情是最神圣的;而在于爱的给予中,父母之

9、爱是最无私的!学生活动一:心理实验 下面请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心理实验:“难舍亲情”。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支笔、一张纸,把你生命中最珍爱的五项事物写在上面。要求:你所写的五项事物中有两项必须是“我”、“妈妈”,比如:我,妈妈,朋友,智慧,事业等等。 注意:(1)这里的“我”和“妈妈”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命,而生命是最宝贵的。 (2)你所珍爱的事物必须依附于你而存在,如:你珍爱“事业”,但它必须要靠你去开创,如果你都不存在了,那么你的事业也将随之停止。实验步骤:实验开始交流感受: 好了,同学们都已作出了最后的选择,我们的心理实验也该到此结束了。请大家回到现实中来。看看窗外,窗外依然阳光明媚,花香草

10、绿,生活依然美好安宁,大家没有失去母亲,母亲就在你们的现实生活中。做完这个残忍的实验,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你刚才的感受。1小组交流,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互相交流。(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谈一谈刚才自己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2挑选几个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母亲为例,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心理实验,然后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一步步的实验,使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体会到如果一旦失去母亲的痛苦,从而真正意识到母亲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懂得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好好珍惜父母的关爱,学会体谅父母,孝敬父母。 学生活动二:共诉心曲配乐诗朗诵感谢父母让我沐浴在阳光下(配幻灯片及背

11、景音乐“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进一步舒缓心理实验带来的伤感,调节实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抒发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强化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与体验。孝敬父母 爱需要勇气、爱需要表达、爱更需要行动。情景联想在某敬老院墙上发现下面几段文字:(文字 )学生交流探讨:以上的文字,反映出父母对子女怎样的一种感情?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联想自己,谈谈应该如何孝敬父母?(配乐诗朗诵)春晖 设计意图:表达感受、讨论交流孝敬父母的做法,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三、亲情留言箱: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写写

12、、画画你的认识。在留言条上,可以诉说自己最近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与苦恼,请求父母的帮助;可以把你心里的小秘密、你的欢乐、你的忧愁与父母分享;也可以诚恳地给父母提一点建议或者陈述一下你的愿望;还可以是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体贴、谅解的话语。折成千纸鶴寄给父母。 设计意图: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会与父母平等交流,掌握与父母交流的正确方式、方法,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对父母要永存感恩之情,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计划(做一件可以持续的孝敬父母的实事)、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并进行记录(记录父母的态度,记录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制定计划并实施、与同学交流感受,将感恩之情化作实际的行动

13、。第二单元:成长的感觉第四课 男孩 女孩教学理念: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正值异性好感期,异性同学间的神秘感、吸引力悄然萌生。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心理上处于愉悦、兴奋、好奇、压抑等状态,渴望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而受心理发展与交往水平所限,往往现出不够恰当的交往行为。因此,应给予相应的引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优势特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与友谊。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男女生交往活动中的现象,领悟男女生交往的必然性与恰当方式,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教学方法: 游戏法 辩论法 体验法 重难点: 本课重难点均为帮

14、助学生学会运用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课前准备: 课件 水果教学过程:导入活动:小游戏:拼一拼请男女生各一名在课件上拼出照片(男生拼女生照,女生拼男生照)。探究活动:1头脑风暴请男女生说出对照片中异性同学的第一印象;请学生完成探究园的填空;请46名学生(男女生各半)交流(男女生互说),全班分享。(从之前本主题的学情来看,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部分已进入异性好感期,部分尚处于异性疏远期或介于二者之间;因而在此活动中,往往会出现男女生互相攻击的情况,故紧承上面“最欣赏的男(女)生”之后的“最不喜欢的男(女)生开展辩论活动。)(师:既然男女同学彼此如此“仇视”,不如我们建议学校将男生女生分班上课好了。好,既然有赞成又有反对,那我们就采用一方的观点作为辩题,来辩一辩吧!)2辩论会显示辩题:男生女生同班有利于共同成长;正反方各4位辩手陈述观点和理由后,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记录。教师结合之前所交流的“最欣赏的男(女)生”内容给予正面引导归纳:男女同学同班可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共同成长。(男女生同班学习,必然地进行交往,怎样才能让彼此间纯洁的友谊之花常开不败呢?)3体验明理小游戏:手拉手(播放轻快的音乐)请男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