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70033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记录下来 角i角r第一次 第二次 (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1、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4、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5、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

3、。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大小的比较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第一次 第二次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测量和观察。(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2f实倒缩fu2f实倒放uf虚正放类型二、热

4、学实验实验4、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方法与步骤: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时间/min01234温度/C 4、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类型三、电学实验实验5、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连好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2、照图乙连好电路,将开关都闭合,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3、分别断开S1、S2、S,观察灯炮的亮灭情况。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的

5、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不变;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中的用电器,用电器的位置变了,它的控制作用可能改变。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甲 乙实验6、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方法和步骤1、照图甲接好电路。2、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A、B、C三点,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A、IB、IC。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4、照图乙连好电路。5、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A、IB、IC。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甲 乙实验7、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

6、压规律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及总电压。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甲 乙实验8、探究欧姆定律方法与步骤:1、按图甲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R=R1=5)电压U/V 电流I/A 2、换接另一个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R=R2=10)电压U/V 电流I/A 3、在图乙中画出每个电阻的U/I关

7、系图像。4、分析得出电流I、电压U的关系,可表示为:同一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成压比。5、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甲 乙实验9、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方法与步骤:原理: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算出电阻。步骤:1、照图所示连好实验电路。2、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3、多次调整变阻器的滑片,再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4、利用公式算出电阻值。5、比较计算出的电阻值,大小相同吗?你得出的规律是什么?你对出现的现象怎样解释?测得的电阻值大小不同,且所

8、加电压越大,电阻越大,是因为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实验10、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方法与步骤:原理: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原理: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IU可知,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器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它的电流,代入公式即可求出。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检查无误。2、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标在灯口上),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算出额定功率的大小。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它的实际

9、功率。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它的实际功率。注意: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以下两点:A、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B、闭合电路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阻值最大处(或最右端),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实验1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方法与步骤:方法:1、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2、实验时,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多少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步骤:1、将电磁铁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试着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2、保持线圈匝数一定,线圈内有铁钉,改变电流大小,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3、保持线圈匝数,电流一定,比较线圈中有、无铁芯时

10、磁性强弱。4、保持电流一定,线圈内有铁芯,改变线圈匝数,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内有无铁芯。类型四、力学实验实验12、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方法与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1)将天平水平放置。(2)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3、读出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4、若要测液体的质量,则用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质量即可。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向盘中加减

11、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实验13、构建密度的概念方法与步骤:1、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2、将数据填入表格甲,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如图乙所示。3、通过分析所作的图像,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4、用铁、木块做实验,并作出图像,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m/gV/cm3铝块1 铝块2 铝块3 甲乙实验14、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2、方法与步骤:测量的原理:用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质的体积,利用公式P=M/V求出物质的密度。步骤:(1)测固体(石块)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B、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C、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D、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E、利用公式=M/V算出石块的密度。(2)测液体(盐水)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c.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d.利用公式=m/V算出盐水的密度。实验15、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方法与步骤: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得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就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得: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概括得: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实验16、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