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99543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期末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汉语期末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期末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期末考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知透彻定澄泥娘余喻4章照3昌穿3船床3书审3禅唇音帮非滂敷並奉明微齿音精清从心邪庄照2初穿2崇床2山审2喉音影晓匣喻3半舌来半齿日孟子:民贵君轻;平治天下;宗周 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极为突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共7篇韵母:一个音节中除了声母之外的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元音和韵尾。韵是主要元音和韵尾。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就构成诗韵。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和怎样用)句尾韵是最普遍形式,一韵到底和换韵,韵脚的距离(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交韵)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韵部是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

2、韵的字属同一个韵部清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顾炎武十部、段玉裁17部、江有诰21部、黄侃28部 当代 30部双声:两字声母相同;叠韵,两字韵相同重唇音:帮滂并明轻唇音:非敷奉微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齿头音:精清从 心 邪正齿音:照穿船 审 禅牙 音:见溪群疑喉 音:影晓匣喻舌齿音: 来 日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双音词中,除叠音词外,不少双音词的两个音节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树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古人称之为连绵字(绝大多数双声叠韵)双声:参差、踟蹰、缤纷、憔悴、犹豫叠韵:窈窕、忧受、须臾兼:辗转名词性:蟋蟀、伊威

3、叠韵:崔嵬、薜荔同义近义双叠玄黄、亲戚、妻妾叠:经营、贪婪、涕泗、刚强古音通假:古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古音通假的原则:语音必须相同相近假借:本有其字,人们书写时写了一个同音字;本无其字,从一开始便借用同音字来表示;一个字的引申义造的后期区别字和这个字的关系被人们误认为假借。 唯君图之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维此奄息假借字形式较自由,同音或音近即可;同一地域同一时期写法相当一致归(出嫁)之子于归(馈、馈赠)惠(仁慈、恩惠)小人怀惠(慧)十三经注疏周易 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 旧题汉孔安国传,唐诗经 汉毛亨传 汉郑玄笺、唐周礼、仪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 汉郑玄注、

4、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公羊传 汉何休注、唐徐彦疏谷梁传 晋范宁注、唐杨世勋疏论语 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孝经 唐玄宗注、宋尔雅 晋郭璞注、宋孟子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笺”补充修订毛传;传,阐明经义随文注疏:传注、义疏、章句、集解注解:释词、串讲、释词并串讲、通释全章大义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则修文德以来之)意动:不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形容词所标示的性质和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左右以君贱之也)名作状语法意义比喻,那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

5、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椓人立而啼)对待人的态度,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做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彼秦者,虏使其民)表示处所或工具(而相如廷叱之)“以”介宾词组语序变化介宾词组可在动词前,也可在动词后(以母则不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而” 然指示代词,而连词,然“如此”,整体翻译为如此,可是诗经里没有押韵的字,古音学家又根据先秦别的诗歌韵文和散文中的韵语和谐声偏旁把它归入韵部。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也有分类:一类与匣母相同,另一类接近定母。双声叠韵和上古构词法有密切的关系“生孰”的“孰”假借为疑问代词“孰”,与“八月剥枣”的“剥”假借为“攴击”的“攴”,这两种假借

6、有什么不同?本有其字,人们书写时写了一个同音字。“小击”本字(攴)书写剥。表选择的疑问代词没有本字,一开始便借用本义“事物加热到可吃的程度的孰表示,后没有为这个疑问代词造字,而是替孰本义所表示的词创造了熟5、注解古书,使用“貌”这个术语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6、使用“谓”这个术语时,常常是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7、使用“犹”这个术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 或近义 的关系。8、使用“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 来说明假借字。使用“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9、使用“之言”、“ 之为言”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10、古书上某字注以“如

7、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的本来的读音读。11、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注解的术语是之、为、言。12、史记索隐的作者是唐司马贞,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1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有李善注和王臣注。14、三国志注的作者是南朝裴松之。15、“衍文”也叫衍字,这个术语是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文”也叫脱字,这个术语时专指古籍中的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二)古注术语“曰,为,谓之”与“谓”有何区别?谓,具体释抽象,一般释特殊。被释词放在谓前。谓之、曰、为时,被释词在后楚辞,句法参差错落,篇幅较长,有浓重的地方色彩。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宋玉唐勒景差、汉淮南小山、枚乘、王逸诗经305,风雅颂。15国风160篇,雅105、颂40庄子内7、外15、杂11共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