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谋篇布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69552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如何谋篇布局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作文如何谋篇布局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作文如何谋篇布局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作文如何谋篇布局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作文如何谋篇布局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如何谋篇布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如何谋篇布局(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秋寒初二年级语文学神班语文秋寒第十五讲:作文如何谋篇布局复习题【例题1】以下哪个不属于记叙文六要素( )。1. 地点2. 环境3. 时间4. 起因【答案】B【解析】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例题2】“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上述描述的记叙顺序是( )。5. 顺叙6. 插叙7. 倒叙8. 补叙【答案】C【解析】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

2、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一般不作考查。 一、考场常见问题近年中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出现大量问题:1.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即即写记叙文无主题,写议论文无论点,说明文无说明,写散文是形散神也散;2.一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

3、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有些十几秒)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9. 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10. 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 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二、何为谋篇布局谋篇布局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主题的统帅下,把表现主题的有关材料进行安排,先写什么,后写

4、什么,怎么展开,怎么过渡,怎么结尾,有条不紊地组成完整的篇章。谋篇布局涉及到文章的各个部分,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段落和层次、详写和略写等等。文章的整篇要谋划,文章的各个部分要巧妙安排。把握每个方面的要求,写出来的文章就能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繁简得当。初中阶段常考查的写作主要为记叙文,故而本节课主讲记叙文的谋篇布局。 三、记叙文的谋篇布局 (一)记叙文结构的几种实用模式 1时序顺进式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抒情、议论点题)。例文:

5、栀子花情结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引出故事)那也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初夏的夜还是稍稍带点凉意的。我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背影。是爸爸妈妈!他们俩?我跟了上去。爸爸妈妈牵着手,宛如一对热恋中的情人。我暗暗发笑,想不到爸爸妈妈也风花雪月起来了呢!“啊欠!”猛然间,妈妈打了个寒颤。爸爸紧张起来,一把脱下身上的外套,赶紧给妈妈披上。“啊呀,怎么着凉了!”爸爸紧了紧妈妈身上的衣服,

6、又细心地把她额前轻扬的发丝顺到耳后。“没事,没事。对了,这么凉,孩子也会着凉的!”妈妈有些焦急。“孩子长大了,该知冷暖了,还是把自己照顾好吧!”爸爸像责怪一个孩子那样柔声说道。(对故事主体进行细致刻画)我鼻子一酸,是啊,我长大了,可我何曾像爸爸那样关心过妈妈?(抒情点题)他们继续踱着,忽然停在了一棵栀子树前,栀子花大朵大朵地开放,仿佛精灵一般绽放在夜间。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花儿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对故事主体进行细致刻画)那一刻我怦然心动,刹那间终于明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馨

7、,明白了父母在为儿女操劳时,也有自己的世界,我更懂得了珍惜幸福,付出爱意。栀子花飘香的季节里,重温那怦然心动的感觉。我也在深思:长大之后,我是否能左挽妈妈,右扶爸爸,在栀子树下,让那朵栀子花在生命中常开不败呢?(抒情点题)2平列展开式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且多用小标题形式。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例文: 点滴真情令我感动在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事实在太多了。但我不为一件漂亮的衣服所感动,不为能住上豪华的房子所感动,不为金钱所感动,不为名利所感动能感动我的只有世间那点点滴滴的真情

8、。(开头,引出材料)一缕白发使我感动。某日,妈妈头痛,她让我给她按摩按摩。当我按摩时突然发现妈妈鬓角已有一缕白发,顿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股热流冲向眼窝,泪水一滴一滴掉在妈妈的背上。妈妈啊,你刚过不惑之年,怎么就有了白发?是不是因为我不听话让你费心,是不是因为我考得不太好让你寒心,是不是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让你劳心,是不是妈妈,为了我的成长,为了这个家庭,为了你的事业,你付出的太多了,你的白发就是最好的见证,不懂事的女儿啊,为什么你今天才发现了妈妈的白发?那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什么叫“感动”。(材料1)几句关心的话语使我感动。“小枫,中央气象台说明天要下雨,别忘了带雨具,别忘了加衣服”,“小枫,

9、中午吃干粮时,我办公室有开水,你们千万不要喝冷水”“小枫”这是我们上初中时老师常嘱咐我们的话。这话实在太平常不过了,但从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出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特别是当我处在友情与恋情的矛盾之中时,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这句话我是从我的作文评语后面看到的,当时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句话是这样写的:青春的序幕刚刚拉开,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即使你有情他有意,还是要挽住理智的缰绳来制约感情的奔马,不要让它践踏两人心中那片友情的芳草地。(材料2)意想不到的行为使我感动。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对我从来未说过关爱方面的话,而往往是通过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来使我感动。有一次,在途中我的自行车链

10、子坏了,一步也不能骑,只好推着车子摸黑回到家,八九点了,还未见到爸爸的面,我只好把此事告诉给妈妈。村里又没修车的,明天的学怎么上?当我们正犯愁时,爸爸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得知我的车子坏了后,手没洗一把,水没喝一口,就找上改锥、锤子等工具修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干这修车活,怎么也修不上,我等到快十一点了,在妈妈的催促下才去睡觉,睡梦中偶尔还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当我第二天早上醒来去看车子时,见到车子链子修好了。从妈妈的口里得知,爸爸午夜一点多了才睡觉,早上五点多就又起来了。当我得知这一切后,我的眼窝湿润了。早饭后,我又骑上爸爸亲手修好的车子出发了,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觉得只过了一夜,自己就长大了许

11、多。(材料3)没有得大奖的喜悦,没有当明星的荣耀,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使我读懂了人生这本书,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正是一次次的感动,使我走向了成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结尾抒情)3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来表现情感的转折。其基本模式为: 反面材料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正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还是先写反面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例文: 风雨中,我理解了父亲来城里念书两个多月了,我还没有回家过。回家看看的念头不是没有。只是一想起父亲那可怕的面

12、孔,想起他出门时那几句不冷不热的话,我总是止住了脚步。 父亲把我送到学校的那天,丝毫看不到他逗弟弟的那份开心。到了学校门口,父亲把一叠皱巴巴的钱塞到我的手上,那神态似有几分苦楚。分别时嘱托的几句话也是硬邦邦的:“你不要老往家里跑!来来回回,好几块呢!” 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着并且从心里埋怨着他。他的话让我感到我是他的包袱。弟弟才是他一生劳动的希望。我,一个初次离家的女孩子回家看看则是在浪费他的血汗钱。不过我也算有骨气,真的一直没有回去过。直到天气转凉,我才想到回家取一些必要的衣物。(反面材料) 为了不让父亲过于心痛,我向同学借了辆自行车。那天下着蒙蒙细雨,坑坑洼洼的山路比以往似乎要长了许多,走到

13、半路,雨越下越大,出门时的白球鞋和衣服早已看不出它们原有的颜色。想起身边同学的那种幸福劲头,我的眼泪和着雨水一直往下淌。这时的我对父亲早已不再是怨,而是恨了。 我骑了差不多三小时的车,天黑前才晃晃摇摇回到了久违的家中。只见弟弟一人在家。父亲不知哪去了。唉,他又怎么会关心他女儿的冷暖呢!我也顾不上搭理弟弟,恼火地收拾需要的东西。“姐姐,这些日子你怎么都不回来看看?”我没心情理会他,只是随意地“嗯”了一声。弟弟见我不高兴,忙端来一杯热茶,说:“这段时间家里农事太多。爸爸每天都忙得很晚,妈妈到现在还没从田里回来。”看看渐渐懂事的弟弟,我的心情稍稍平静了一些。“姐,每周星期六,爸爸都去村口等你。他说这

14、周你不回来,他就去给你送被子。”(正面材料) 我愣住了,父亲他 真的吗?我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出房子,冒着大雨向路口冲去。夜幕下,雨水、泪水又一齐向我的脸上涌来。(结尾抒情)4穿插回放式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其模式为: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发展(引出材料)高潮(引出材料)结尾(抒情、议论)例题3文章: 钢笔人生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