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69093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内容提要: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视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意见。关键词:和谐融洽、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创造新课程赋予了课堂新的内涵与新的要求。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聆听与练习,教师开始扮演课堂的革新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跳跃着从纯粹的认知接受体蜕变成鲜活的智慧生命体。全新的角色意识、活泼的组织形式、深切的过程体验催生出充满活力的数学

2、课堂形态的诞生。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中不断变革与创新,呈现了开放的、动态的、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一、 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课堂交往的开放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高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发挥与课堂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自由轻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处于最佳状态。1、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在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整节课在讲台上的时间很少,多数是在学生中间

3、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包办的事情尽量的少,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尽量的多,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共同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适宜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这种和谐氛围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为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和接受,更应该是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它充满了灵性和智慧的挑战,教师应该提供和给足师生自由发展、创造的空间,只有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前提下,课堂上才会有教师激情飞扬、师生间真情流露,也才会有新奇火花四射。因此,在开

4、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真真正正地成为了学生的良朋知己,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2、学生能自主学习 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地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

5、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3、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开放性教学的优越性还在于它的合作性。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学生认知的需要,又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完美的认知状态。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我问你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间的质疑更体现了课堂学习的合作性,一个小组有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

6、的问题,老师点拨、引导,这样使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达到了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 4、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视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表达自己不同看法、想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同时,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心,获得了探究新知识的激励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二、 正确的理念导向,引发教法与学法的开

7、放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定位在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应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1、 数学课堂的探究性。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开放的数学课堂应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情境和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认识乘法”一课,可

8、写出几个加法算式:1+5=6,2+4=6,3+3=6,1+2+3=6,2+2+2=6,1+1+1+1+1+1=6。然后让学生根据加数的特点分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得出:3+3=6 1+2+3=62+2+2=6 2+4=61+1+1+1+1+1=6 1+5=6这时,教师提问: 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自然发现: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其中有30个2相加,学生会觉得算式太长了,写得很麻烦。教师这时启发学生: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产生“创造”新的表

9、示方法的需求。这样,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计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采用固定的解题模式。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得以共享,思维能力不断提高。2、数学课堂的实践性。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教学应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催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激发其真知灼见,实现学生感官的全方位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要把数学学习的自主权和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乐于操作,积极探索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在教学“

10、10的认识”这一课,我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中进行数数,而是课前先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找10,上课时先让他们充分交流找到的10。学生找到了铅笔、纸巾这样10个包装在一起的东西,有的发现了家里的药也有十个装在一起的;除了这些表示“十个”的10,他们还发现汽车有10路,比赛第十名这些表示“第十”的10。当学生对新知识的基础有了了解和准备,新知识的教学也就有了较高的起点,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索之中。课堂上充分展示这些生活中常见的10,学生都渴望能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3、数学课堂的创造性。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

11、造要学的东西,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再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应克服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探究知识的形成规律,实现学习的再创造。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33减8怎样算,教师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学生通过操作找到四种不同的摆法: (1) 3捆小棒全部打开为30根,与散开的3根合起来是33根,从33根中直接拿走8根,剩下25根。(2) 从3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拿走8根剩2根,最后与2捆3根合起来是25根。(3) 从3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再与3根合起来为13根,从13根中拿走8根剩5根,最后与2捆合起来

12、是25根。(4) 将散开的3根先拿走,再从3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5根,剩下的2捆5根合起来是25根。随后,教师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操作小棒的过程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并将结论有序、完整地口述出来。最后让学生评价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讲思维过程,将知识内化,不能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操作上。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意见。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适当的提问可以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打开思考之潮涌流的闸门,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乡市外国语小学 薛 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