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案篇四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68981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教案篇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过秦论》教案篇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过秦论》教案篇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过秦论》教案篇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过秦论》教案篇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秦论》教案篇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教案篇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教案过秦论教案 高一语文免费教案 2006年 2月 15日 15:30过秦论教学目标 1.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 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 下的进步意义。 2. 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 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 3.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 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 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 句运用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课时一、 作者介绍 贾谊(前 200-前 168) ,西汉洛阳人, 年青时就有才名,经人荐举,被汉文帝召

2、为博士,一年 后,升至太中大夫。他学识渊博,很有抱负,曾针对时 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但遭到了守旧的 贵族和大臣们的打击和诬陷,被迁为长沙王太傅深为忧 伤愤懑,四年后改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贾谊 自伤未尽大夫之责,经常哭泣,以至郁郁而死,年仅 33 岁。后人辑他的文章为贾长沙集,另新书十卷。 贾谊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他在政治上强调要削弱地方 割据势力,巩固中央政权,全力抗击匈奴的侵扰,主张重视农耕以充裕民食。二、解题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 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 种文

3、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 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 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 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 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 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三、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 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 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 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 商业萧条。奸

4、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 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 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 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 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 我们不能苛求。四、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腴(yu)轸(zh e n)镞(cu)笞(ch 1)恬 (ti a n)藩(f a n)瓮(we ng) 牖(y6 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 没(mb)

5、召滑(sh a o)俯首颈系(x 1)践华为城(hua) 劲弩(j i ng)不及中人(zh o ng)墨翟(d i)蹑足行伍(h a ng) 将数百之众(ji a ng)度长絜大(du6)比权量力(li a ng) 万乘之势(she ng)朝同列(ch a o) 一夫作难(na n)通 假字: (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 (通“横”) 合从缔交 (通 “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 (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百 有余年(通“又”) 五、朗读课文 , 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段, 交代秦的地理优势,政治雄心;概述商鞅变法与张仪连 横的情况以反西河之战首告大

6、捷的情况:总的是写秦孝 公的功业,他为秦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段,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第三段,总写秦始皇帝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 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第四段,总写陈涉起义的情况 及其亡秦的结果。 第五段,归纳作结: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 也可以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 (1-4 自然段 ) 写秦国由盛到衰的过程 . 叙述第二部分 ( 第 5 自然段 )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 议论五、讲析第一、二自然 段 1. 生朗读一、二段,正音。 2. 译析一、二段,理解文 意。 地利据、拥 固:险要地方。 条件 人和 君臣固守 窥:伺机夺取。1、始强

7、 内政务、修斗:使相斗。 政策 既没:已死。 外交外、斗 弱:使动用法。 文治:蒙故业,因遗策 与:结交。 武 功:六国一一合纵缔交一:数词用为名词。2、日强秦国九国不进 之属:这一类人。 结果:纵散约败 伦:类 (不伦不类) 。 割地赂秦 延:迎。厚:宽厚而爱 人(厚道);赏厚而信(深,重。信,有信用。) 厚今 薄古(看重);厚酒肥肉(味浓)通:通其意(沟通); 道路不通(通过、顺畅)不肯为通(通报、传达) 通今 博古(通晓);通夜不寝(整、全) 第二、第三课时教 学要点:译析三至五段;总结课文;完成练习;背诵三 至五段。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过秦论 的写作目的 是什么? 注音:崤;逡;笞

8、;隳;镝;牖。 2、讲析 三、四、五段。 (方法:读、讲、背) 1、始强 百越俯 首 雄心勃勃 攻 2、日强 外交:执、御 北却匈奴 所 向披靡3、极盛 废道焚书 内政:执、鞭 势异 隳城杀 杰 势如破竹 ( 原因) 余威: 震于殊俗 出身:贫苦农 民 陈涉才能:不及中人 4、灭亡人力:疲弊数百 一败涂地 物力:斩木为兵 仁义 守 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不施 国力:非弱 地利:自若 秦国 六国陈 涉5、亡因 地位:非尊 比较(不可同年而语) 武器: 非銛 陈涉 今:七庙隳 实力:非抗 秦 战术:非及 昔: 序八州 叙事实 析原因秦创业 雄心勃勃 兴秦日盛 所向 披靡 强 教训:不施仁政秦统一

9、 势如破竹 盛秦灭亡 一 败涂地 亡多义词: 制:制其兵 (控制,统率) 金:金 人十二 (铜) 制其弊 (制服) 金城千里 (牢固) 制 六合 (控制) 闻金声而止 (锣) 增其旧制 (规模) 势: 攻守之势 (形势) 制礼作乐 (制定) 兵势强盛 (势头, 力量)周制,(制度)万乘之势(权力,势力) 家: 以六合为家 (家庭) 。 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诸侯 统治的地方叫“国”。 A. 名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同上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同 上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同上在国内、向南序 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招致履

10、至尊而制六合同上登上然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同上用破瓮作用草绳系B.动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却匈 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约从离衡使动用法 使离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外连横 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矣使动用法使灭亡 C.形容词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 使动使弱,削弱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且 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制例句出处释 义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 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秦有余

11、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王寥、 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规定、 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规模 亡 例 句出处释义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 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 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 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固 例句出处释义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 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 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坚 持、坚决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 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既、已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固然、诚然 利 例句出处释 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 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益、好处商人重 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 法也孙子谋攻胜利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 贞有利于遗

13、例句出处释义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 神演义丢失的东西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遗漏、忽略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 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 度 例 句 出处释义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生 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规章、制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一年一度 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感慨今昔,因自度 此曲扬州慢谱写、创制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 矣(指南录)后序考虑、思虑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 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

14、推测、猜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通“渡”, 过 3. 提问: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然陈涉瓮 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 陈利兵而谁何。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 之师也。 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析讲:三段:秦始皇是怎样统一天下的? 统一天下后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 外交上,执长策而御 宇内。用武力统一中国以后,国力空前强盛。开头用五句话写出了“威震四海”的局面。接着又以“百越俯 首”“北却匈奴”的事例,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 扩展了版图,巩固了边疆,国力强大之极。第二层,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废道焚书”、“隳城杀杰”,迅速 把

15、它的统治置于同人民敌对的地位。更有甚者,他穷兵 黩武,想凭借险要的地势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 仗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和依靠“良将劲弩”、 “信臣精卒”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自以为这样就奠定了 “子孙万世之业”。 以上三段,叙述了秦国从开始强大 一步步发展到统一中国以后赫赫威势。作者这样写,都 是为下文写秦国的迅速灭亡做衬托文章。 四段:强大的 秦国是怎样灭亡的? 这一段的第一句,对秦国的势力的 强大再扬一笔,做足文章;接着,用“然而”一词,调 转笔头,把整个文章转到反面。先写陈涉出身,次写才 能,再写人力,后写物力,接着,写由陈涉起义引起的 巨大反响,“天下响应并起亡秦”。这一段是本文的第 二部分,写秦国在陈涉发动的起义面前迅速灭亡的史实。 五段: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段在上述大量 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见板书)拿秦与陈涉进行比较,照应第1 3段与4段, 最后用“何也”引出全文结论。3、辩证分析:怎样看待秦亡的原因?作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从结论中可以看 出,作者是主张“施仁义”来统治的。这种思想属于儒 家的政治思想的范畴,是对孟子“施仁政”这一思想的 发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秦国的逐步强大以 至迅速灭亡,有着经济的、政治的多方面原因,不能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