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68708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对策。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上市公司1330多家,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已突破10.25万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土预测,约为20.23万亿元)的50.67%,成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例必将稳步提高,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也不断加强。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日益令人担心,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强力推动下,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一些上市公司大钻政策空子,

2、有的甚至不惜违法乱纪,粉饰伪造会计报表,以欺骗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和社会共众,逃避政府监管,严重扰乱了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1999年1月,证券时报刊登了该报与联合证券公司共同进行的问卷调查。该调查主要是针对100家上市公司的经理人进行的,调查的主题是“上市公司利润包装”,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而且危害巨大。从最近几年查实的一些案例来看,有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仅谈不上真实可靠,充分及时,而且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也做不到,有的已经构成犯罪,这些公司往往目无法纪,肆意妄为,弄虚作假的程度让人无法想象,其危害之大也使社会各界倍感震惊。当然

3、,大多数上市公司还是比较好的,但正是这样,少数害群之马更要严加惩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构建一套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之有效的机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证券上市的严格条件来看,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当说非常健全的,一般的非人为的小差错尚可理解,如果出现了重大的会计差错,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要小心了,因为这说明要么公司内部的监督稽核机制不健全,要么是公司涉嫌伪造会计信息,所以都是应该加以防范和治理的。 从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来看,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首先从上市公司自身来分析,第一,

4、高额回报是经济诱因。作为企业,追逐高额回报本是所有者(股东)的最高目标,无可厚非。但在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的情况下,难免有些公司要尝试通过非正常的途径来获取超额利益,为此就“很有必要”伪造会计信息了,一旦冒险成功,就会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而一发不可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它公司也会随之跟进,使会计信息失真逞漫延之势;第二,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是客观因素。我国虽然也颁布了公司法,但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结构不合理,运作不科学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这个问题在上市公司也普遍存在,客观上为公司伪造会计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样在高额回报的诱导下,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的

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再从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来看,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也有两点,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够,社会道德有所滑坡,讲诚信,守信用没有能够占据主导地位,相反地一些欺诈行为却能大行其道,不良的社会风气给造假贩假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撑。许多上市公司虽然口头上谁也不承认粉饰会计报表,但是事实表明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罢了,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这种心态绝不是所谓的面子问题,而是从道德层面上证明大家都在“做”报表,就像潜规则一样都心照不宣,但无人捅破,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做错事并不可怕,怕的是不以错事为错,是非颠倒,荣辱不分,久而久之,还有谁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

6、信息?第二,政企不分,管理混乱,监督不力,惩治不严,大大降低了违法乱纪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客观上放纵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年来在对上市公司监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样地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国有企业虽然改制了上市了,但与政府的关系依旧是剪不断理还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国有企业在上市公司中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再者,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社会现实,造成监管上的真空地段,加之执法人员、会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的素质参差不齐,往往使上市公司能轻而易举地

7、以很小的代价,伪造会计信息来获取巨额利益,被查处后所受到的处罚同其所得到的利益相比甚为轻微,这就更助长了上市公司伪造会计信息的不良风气,个别公司受到处罚后之所以不思悔改,一犯再犯,与此有很大关系。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 针对上述情况,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完善市场体系,为上市公司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最根本的治理之策。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使其步入良性的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从源头上杜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第二,以会计法为母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可能地减少上市公司钻政策空子的机会,同时加大惩罚的力度,对违法乱纪的上市公司要冲破各种“保护伞”的束缚,毫不留情地坚决予以打击,使其不敢再滋生伪造会计信息的念头,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第三,改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发挥股东会、监事会、工会、审计等内部监督机构的作用,避免董事长(总经理)搞一言堂,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冷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透析J,事业财会,2003,(01) 2王子权,李凤华,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成因的分析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12)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