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68502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 一、日本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一)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健全完善(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科学严密(三)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强,自救互救能力高为纪念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为“防灾训练周”。在此期间,通过组织综合防灾演练、图片展览、媒体宣传、标语、讲演会、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应急宣传普及活动。同时,将每年的1月17日定为“防灾志愿活动日”,1月15日至21日定为“防灾及防灾志愿活动周”。鼓励公众积极参加防灾训练,掌握正确的防灾避灾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四)应急保障有力二是应急设施齐

2、备。充分利用中小学牢固的体育馆、教室和空旷的操场、公园等,建设了众多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在街道旁设置统一、易识别的“避难场所指示标志”,便于指引公众迅速、准确的到达应急避难场所。日本的酒店、商场、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有明确的避难线路图,在线路图中清楚的标明目前所处的位置,消火器材、避难器具的位置及避难线路。所有建筑物的消防通道都标有红色倒三角,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员即可以迅速由通道进入楼内解救被困人员。防灾公园内有消防直升飞机停机坪、医疗站、防震性水池和防灾用品贮备,并架设电信通讯设施,确保了出现危机时有效发挥防灾功能。(五)预测预警和应急通讯系统完善发达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

3、本部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有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器,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和城市进行监控。指挥中心内还设有政府和商业电视台以及警察总部属的直升飞机的监控画面。发生灾害后,各地政府首脑(知事)和紧急防灾对策本部的所有成员将在指挥中心进行救灾指挥,使灾害紧急处置实现高效化。由于都道府县所属地区都建立了计算机骨干网络,使紧急防灾对策本部的信息中心,通过网络与所属的市町村和警察局、自卫队、水电煤气、道路等管理部连接在一起,以保证信息的通畅和救灾行动的实施。日本的防灾信息网络系统十分严密。它们除了运用计算机网络连接外,还用有线专用线连接以备用;如果以上线路都发生问题时,则利用卫星监控的gps定位系统来指挥救

4、灾,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日本政府建立起覆盖全国、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防灾通信网络。包括: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由固定通讯线路(包括影像传输线路)、卫星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线路组成的“中央防灾无线网”;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消防防灾无线网”;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都道县府、市町村的“防灾行政无线网”,以及在应急过程中实现互联互通的防灾相互通信用无线网等。此外,还建立起各种专业类型的通信网,包括水防通信网、紧急联络通信网、警用通信网、防卫用通信网、海上保安用通信网以及气象用通信网等。一是日本开发出一种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确认人身安全的系统,这一系统的功能由可以上网并带有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来实现。

5、中央和地方救灾总部通过网络向手机的主人发送确认是否安全的电子邮件,手机主人根据提问用手机邮件回复后,在救灾总部的信息终端上就会显示每一个受访者的位置和基本的状况。三是开发出了可由摩托车运载,能充当临时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受害者的手机信号,确认他们的安全情况,并把相关情况传递给急救车上的救护人员。四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紧急地震迅速预报”。具体说来,就是把家庭和办公室的家电产品、房门等和因特网连接起来,由电脑自动控制,当地震计捕捉到震的纵波以后,可在35秒后发布紧急预报,系统接到紧急地震迅速预报以后,能即刻自动切断火。日本在预防和处置地震、海啸、交通和火灾等事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成熟

6、的经验。加强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借鉴日本的应急管理理念和预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经验,对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当前社会管理的新课题,能力建设是关键。当前,一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推进专家库和人才库建设,完善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决策能力。特别是要设立专家有偿服务资金,以提高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加强综合、专业、专职与兼职、志愿者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资整合,加大专业救援队伍的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突发事故的预防和现场处置能力。三是加大应急信息平台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专业应急信息保障机制。当前,要适应

7、时代的要求,以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建设为载体,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应急资综合管理和应用系统,特别是在我局应急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快各市安监局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的督促和指导,整合现有应急系统资,实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通过建设省级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和10个设区市的应急信息平台,当突发事故矿发生时,实现省局应急指挥大厅与市级平台视频会议、数据传输、应急语音、互联网接入、移动中继等功能。县、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和组织处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沿,是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和第一防线。因此,强化基层固本强基,以应急管理工作“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为抓手,

8、加大基层科普宣教涉及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广告、网络等媒体平台,利用“活动日”、“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增强公众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为应急管理健康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加强基层应急力量的整合,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让基层成为应急救援的第一梯队。要不断完善基层信息报告工作,拓宽信息报告渠道,特别要将应急救援设备、技术向基层倾斜,提高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速度能力;要充分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整合现有资,走集约化建设之路,是当前我们做好应急工作,实现资最大化的必由之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

9、制约,我省部分行业、领域和企业现有的资参差不齐,队伍管理、资调动受一定的制约,各类大型设备、特种设备数量有限,救援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综合协调,各部门、行业和领域相互沟通支持;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预测、监控监测联系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资共享。特别是应急管理部门,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盘活现有资,用足用活现有资,防止资浪费。在增量建设上,要综合考虑突发事件的地域分布、应急救援能力辐射范围等因素,打破区域、部门壁垒,统筹规划,合理分布,实现一专多能、一建我用,防止多头建设、重复建设。组织民间团体和志愿者队伍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是有序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公众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是降低政府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与日本相比,我国的公安、消防、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偏少,基层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但是我们的人力资充足,特别是现有的基层民兵、预备役部队、企事业消防队伍等都是可依靠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借鉴日本的民间社团参与应急救援的经验,进一步整合、壮大现有资,探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五)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和政策研究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