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相关制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680913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相关制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一、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各血。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同意书记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3、 术前自身储血由血库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贡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

2、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检、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6、对于Rh(D)阴性和其它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血库人员共同实施和医院。二、输血前核查制度根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九、三十条规定,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双查双对,为保证临床患

3、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以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输血过程中实施检测并有完整记录。三、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凡申请输血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输血相关指标以及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查,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1、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

4、、丙肝、转氨酶。2、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检查。3、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4、凡输血患者必须做两种试验以上的交叉配血试验。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依据河南省卫生厅豫卫发【2000】22号文件以及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要求临床医师针对临床患者的症状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特制订以下审核制度:1、经治医师在申请输血时要经上级医师对输血目的、临床指征、临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并签字。2、输血科医务人员接到患者输血申请单后要对申请书上述逐项内

5、容审核,对不符合输血要求或输血不合理的要及时与临床上级医师沟通,确保患者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五、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凡申请输血治疗的要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规范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写清输血目的。2、开具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的九项检查,内容为: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3、与患者或其家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无家属签字和无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上报医务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4、交主治医师逐项审核签字后生效。5、对一次用血量2000ml的须经科主任批准,医务科备案。六、标本采集运

6、输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确保临床患者输血安全,要求临床输血需全程监控,标本采集运输需按以下制度进行:1、确定输血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2、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配血检验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3、首次输血必须进行输血前体检。七、标本管理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标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对患者血样进行全程监控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1、确定输血后,由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

7、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3、输血科对临床医护人员所送标本经过双方核对无误后进行标本登记。4、患者标本应存放在4+2冰箱内至少存放7天。5、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八、审核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建立双人双查审核制度。1、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检验单送交输血科时,输血科医务人员要同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认真逐项核对。2、交叉配血试验时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查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必要时两人双查双对。3、发血时

8、输血科医务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要进行逐项核对。九、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交叉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血库领取血液。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人员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3、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

9、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者追查原因。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十、输血制度1、 输血前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2、输血时,有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

10、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调整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6、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7、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血库至少保存一天。十一、输血反应检查制度疑为溶血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受血者血样

11、、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抗人球蛋白和相关抗体效价检测。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一步进行鉴定。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取血袋中血液进行细菌学检验。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十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以及处理登记制度1、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认真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2、立即抽取患者血样做血

12、红蛋白生化检测,尿常规的检测,同时送血样至血库进行输血前后血样做直接抗球蛋白的检验,重复ABO血型定型、Rh(D)血型以及抗体的检查,重复交叉配血试验。3、对输血患者输血反映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十三、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为提高血液质量,调查不良反应原因,特建立输血后不良反应及传播性疾病登记制度,请临床各科认真配合执行。1、血库在发放全血及成分血的同时,向各临床科室发放“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2、临床发现严重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时,要详细填写登记报告单。具体由血库负责收集反馈单,及时上交给血库主任及医院主管部门。3、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时,要求立即停止输血将血袋、输血器具妥善保存,不得

13、污染,立即送血液中心,调查原因。4、血库人员要认真收集(登记)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时反馈给血液中心及医院主管部门,不得漏项。十四、差错处理登记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为切实保证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对临床输血实行全程监控,对工作中的差错事故要进行责任追究,要求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操作要求:1、认真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2、实行临床用血质量管理制度。3、实行临床用血质量责任追究制度。4、执行差错处理登记制度。5、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加强输血安全意识,如实记录工作的真实情况,建立差错处理登记本。十五、输血后血袋管理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完毕后将血袋至少保存

14、一天的规定。为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和输血后正规处理医疗垃圾,避免中途污染,特制定以下制度,要求各临床科室凡输血完毕后:1、 将输完血袋单一保管并保存24h以上。2、 设血袋回收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供者:血袋号、血型、成份、发血日期、血袋处理时间。3、 交专人无害化处理焚烧,交接签字。十六、报废血液管理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管理制度和河南省卫生厅豫卫发【2006】22号文件工作质量评价指标第七条血液在有效期内使用率100%的要求,为确保临床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当中安全有效的使用上新鲜和高质量的血液成份,要求全科同志认真做好血液发放管理工作。1、 根据临床输血需求在保证临

15、床用血的前提下合理贮存血液。2、 依血液采集时间顺序合理使用血液。3、 当出现临床用血偏型时及时提前与血站及兄弟医院沟通调整血液,确保国家稀有资源不造成浪费。4、 要求零报废。十七、临床用血质量责任追究制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要求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比须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为做到万无一失,责任到人,特制定以下制度。临床医师职责:1、临床医师按要求填写输血申请单,做输血前九项检查。2、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合理使用血液,按要求开具输血申请单。3、根据患者情况开具相关血清学检查。4、与患者或其家属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凡以上工作中出现工作失误的,一律由主管医师负责。临床护理职责:1、采集标本时按要求认真核对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2、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3、取血时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