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67992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我是韦庄中学的赵娟,结合我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浅谈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托尔斯泰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多年的实践结果也让我体会到,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创新精神,还有助于改变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可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鼓励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

2、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数学教学方法,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运用鼓励教学法,也是增强农村中学数学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种困境,就是大部分学生对这门功课感觉学习困难,缺乏起码的学习兴趣。但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数学课的学习,教条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事实已证明难以奏效。相反,通过不断地鼓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喜欢数学课,却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地好办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了以下三种方

3、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鼓励方式的实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

4、)。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意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成绩优异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一节数学课上一些基本概念,直接应用本节课知识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而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这类较难的问题,则会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

5、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语气亲切,表扬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数学课。 鼓励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真正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现在我们多媒体基本普及,所以我认为多媒体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方便。传统教学过程总是将教学内容,以半数形势写

6、在黑板上,学生学习以记为主,方法上缺少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从黑板转向电视屏幕,学习内容从枯燥的文字转为优美的图象、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乏味转向兴趣,学习方法转变带来了学习效果的改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粉笔充斥整个课堂,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一些抽象内容通过影响变得直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环境的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改变。总的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约了备课时间,增加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学视野,收获菲浅。 3.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

7、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

8、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我们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4. 创设情境, 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

9、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 使学生进行

10、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上都是我不成熟的见解,浅 谈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法韦 庄 中 学赵 娟 2014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