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第51-52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五、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
2、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从中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而且又让学生懂得列举的方法。因此,在巩固练习中,应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找到其它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生:3的倍数有3、6、9、12、15。 师:2的倍数呢? 生:2的倍数有2、4、6、8、10。 师:3和2的最小倍数都是几? 生:都是他们本身。
3、师:那么,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 生: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师:(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几个数? 生:50个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圈出4的倍数,用圈出6的倍数。 (学生操作圈数) 师:谁能说说4的倍数? 生:4的倍数有4、8、12、16、以直到48。 师:6的倍数呢?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以直到48。 师: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12、24、36、48,这些数既用圈出,又用圈出,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二)教学新知 师:那么,能否给这些数
4、起一个名字呢? 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公倍数? 生:公倍数就是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 师:那么,在这几个数的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 生:它是最小一个,所以它的名字叫最小公倍数。 师:那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共同探究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 师:在寻找最小的公倍数时,经常用到这种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做教材第51页的试一试。 (学生练习。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强调集合圈的写法) 师:谁来汇报练习的结果? (学生展示各自的练习) 师: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生1:我认为用书上的方法寻
5、找最小公倍数太麻烦,所以我不用这个方法也能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我在想6的倍数,想到18这个数时,就发现它也是9的倍数,那它一定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不用写到50了。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不过应该从9的倍数找起会更快。因为9的倍数比6的倍数大,会找得更快。生3:我发现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就是35得到的,所以求最小公倍数就用两个数相乘就行了。生4:我不同意,6和9相乘得54,而6和9得最小公倍数是18。生5:我发现54要是除以6和9的最大公因数3就是18了。师:那么,同学们对这几位同学的发现有什么看法,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这几位同学的想法,从而总结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出
6、示教材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求最小公倍数。师生共同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出示教材第52页的第4题,讨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四)拓展应用1、填空:6的倍数:8的倍数:6和8的公倍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2、找出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5和136和75和86和129和325和103、从1,5,6,三个数中选择一个数字填入方框内,使组成的数符合题目的要求。(1)是2的倍数:3,8,2。(2)是3的倍数:2,4,9。(3)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0。(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0。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重组,使课堂里的数学能够以一种充满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
7、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整体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具体地说,就是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自动地”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内部结构特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生活“进到数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进一步提炼,总结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拉长”了,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
8、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各种外部的物质材料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通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源”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生活中的问题”,为数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这一一进之间,也许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这一退一进之间,也许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