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7816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 文说明:1全卷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20分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子曰:“其恕乎! , 。”(论语)(1分)(2)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木兰诗)(2分)(3)凝望着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坠入大海的夕阳,老人哽咽着吟诵起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 ? 。”闻者无不潸然泪下。(2分)(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5)把杜甫春望默写完整。(4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博古通

2、今B有朋自远方来 / 今齐地方千里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北风在kng kung( )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这时候,腊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 ,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jian o( )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

3、词语。(2分)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充恰当语句。(2分)5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3分)寂寥 肆虐 毫无畏惧 凝聚 殊死 未必 按要求完成第68题。班上准备组织一次以“辨别不良广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班上准备围绕活动主题办一期墙报,请你就墙报内容提两点建议。(2分) 7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2分) 8某电视台近期播出的“白酒”广告中,一个成年人和一个未成年人一起举杯说:“真好喝!”你准备打电话向该台投诉,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二、阅读(4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

4、0题。(一)(8分)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二)(11分)某名

6、牌婴儿洁肤用品最近被曝检出有毒物质,引起公众特别是年轻母亲的不安。不负责任的制造商固然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然而消费者自身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我国一位儿科皮肤科专家指出,婴幼儿的皮肤天生就会分泌具有清洁功能的油脂,所以小孩洗澡时尽量不用洁肤用品,用清水洗就行了因为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如果一定要使用洁肤用品,首先也要强调温和无刺激。专家的话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尤其是婴儿自身有较好的清洁功能,洗澡用大自然恩赐的清水就足够了。使用洁肤用品必须适度,不然会反受其害。今天,不少人对于健康的理解是:住在清洁干净的城市和屋子内,没有细菌,一尘不染,吃消过毒的食物,喝消过毒的纯净水,使用经过抗菌处理的物品。

7、然而,正是这种过度的保护,将人类的健康推向另外一种危险。使用产品直接导致中毒是一种危险,而过度保护造成的危险却被广泛忽视。例如,今天的日本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国家之一,不少日本人出现了“洁净嗜好症”。在日本,不仅厕所用品,连圆珠笔也使用抗菌材料。由于没有适宜的病原菌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反而造成国民免疫力低下,日本人很容易就患上原虫和大肠菌引发的疾病。人需要与自然密切接触,包括接触各种微生物甚至是致病微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各种疾病。现代人对自身的过度保护,让自己人为地远离自然,结果就是受到自然的惩罚。哮喘、花粉症和过敏性皮炎等被称为文明病,在过去的西德增长最快。而与西德

8、不同的是,东德的这类文明病发生率低很多。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由于东德的卫生条件不如西德,环境污染也高于西德,因而东德的孩子们蛔虫等寄生虫的感染率高,结果他们体内的免疫球蛋白E也随之而升高,从而抑制了哮喘、花粉症和过敏性皮炎等疾病。人需要与自然全面接触,不能因为有致病菌和寄生虫等,就封闭自己或把微生物、寄生虫赶尽杀绝,它们是增强人类自身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保持一些所谓的“脏”,除了可以刺激和增强人类的免疫系统,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造成的伤害。俗语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有它的合理之处,最近国外就有一项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作者:张田勘。选自羊城晚报200

9、9年4月6日,有改动)12第段划线句子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段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一说法的合理之处。(4分) 14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三)(15分)寻石记 迟子建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一般的人家都

10、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

11、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母亲根本就不相信

12、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15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3分)16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4分)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17第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4分) 18结合全文,谈谈第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