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67790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启超传读书心得梁启超,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1506050118 15广告 苏慧【图书简介】本书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 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 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 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本书堪称梁启超辞世83年来最为详尽、客观的传记。【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 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着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读书心得】梁启超可谓才大如海

2、,革命之元勋;堪称“群流模范,万古江河”;靠中国风气之先,论 功不在孙黄后。梁启超给我了留下的印象,一是善变,二是他看问题的透彻。善变,只因身处乱世,在一 个变化莫测的社会。从成年,到去世;从戊戌变法,到国民党崛起。历史正经历着沧桑巨变, 所以他也在不断地变。同时,他的“变”,恰恰是因为他的透彻,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变化, 他在热情而积极地参与其中的同时,他也能够深刻地体察到这种变化或不变背后所蕴藏的深 刻含义,于是他也会随之转变他的态度。“识实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很多场合下都有一 种反讽的意味,但是在梁启超这里,这句话却是实打实的称赞。如作者所说,变是表面,不 变的是他的救国救民之心。并不是每

3、一个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含义,甚至可以 反过来说,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的时代,但是梁启超无疑是做到了,甚至他不公体 察到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还目光深远地看到了今后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问题,这样的人 不是俊杰又是什么呢?读了这本书后,梁启超对我而言,不在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个需要背诵的历史人物,他的性 格特点鲜明,饱满,让我敬佩。他的性格特点从以下几个事件中,即可一目了然。一、康梁交恶。康有为、梁启超两人基本与“戊戌变法”划上等号,我们也是因戊戌变法, 将他们的名字一起倒背如流。然而后期两人交恶,尤其是张勋“复辟”以后,梁启超所说“且 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渎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

4、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其 中所谓大言不惭之书生就是指康有为。而康有为更是回骂梁启超违背伦常,食父食母,禽兽 不如。解玺璋在书中认为,康梁二人交恶,既有主义之争,“康有为是以不变应万变,早年 由于太超前,万年由于太落伍,所以医生都被国人视为怪物梁启超以善变而追求不变, 变的是他要努力适应这个时代”,当然也有康有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康有为向来以“为圣人” 自居,设孔教,自认教主,再加上新学伪经考这样的异类邪说,因此触犯了一大批传统文人的底线,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而在后期,康有为感到梁启超对于自身地位的威胁, 因此也多般挤兑、打压,在这点上,梁启超平淡如水,从容应对一切,波澜不惊,也拥有水

5、一般的包容,倒是与其老师的火爆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二、与袁世凯的关系。众所周知,因袁世凯的出卖,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遭到血腥镇压, 因此康梁流亡期间也多次发起倒袁行动,然而等到民国初建,这两位昔日的敌人似乎又联手 企图“一文一武”治理中国。作者认为,梁启超不是没有看清楚袁世凯的野心,而是认为一 来袁世凯确实是当时唯一能稳定局势之人,二来他相信进步党(其实更确切地说他相信自己) 有能力监督袁世凯。事实证明,梁启超又一次栽倒在同一个坑里。不过,在整个梁启超归国 以后至倒袁护国运动开始,梁启超在思想上放弃了对立宪、对民权的诉求,转而呼吁国权, 呼吁专制,却是值得深思。三、与徐志摩的师徒情谊。梁启超与徐志

6、摩师徒最广为人知的事情莫过于梁启超在徐志摩 与陆小曼结婚仪式上略带责骂的证婚词:“你们的生命,从前很经过些波澜这些痛苦和 误解也许有小半由你们自招吧我问你,你现在,算得着安定没有,我们从今日起, 都要张开眼睛,看你堂堂的做个人哩!”其实,梁徐师徒真正的缘分还在对于倡导文体 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事业上,而泰戈尔等西人来华,也在梁徐二人对西 方文化的引介工作之列。然而,梁启超始终对徐志摩的再婚心存芥蒂,这有点像极了他对文 化的两面性。在世人的眼中,他一身荣光,但在他的家中,他却是一个平凡的慈父,悉心教育儿女。他 的九个子女都才华横溢,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其中三位都是两院

7、院士,有“一 门三院士”的美誉。梁思礼在谈及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时说:“父亲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 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精神源泉”。梁启超的子女每一个都很有出息,这种出息并不是来自梁启超严格的教育, 而是他的潜移默化。为什么我们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道理,就是因为 孩子会对长辈有一种天然的模仿。梁启超在文化方面的建树和贡献自然不必多说。他极力主张变革科举,说:“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为变科举为第一义。”他重 视师范教育,曾有“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的感慨。倡女学,开女智,他认为:“男女 平权,美国所盛;女学布接,

8、日本以强。”红 F芻歼ilA无?r %妖沬二鴻川许黔敖 凋耕A4t和X 嘯空百配丈腥產伞 AX炉庫奴區瘩尼 劝朋勺f于將1 剧稱/1X直X 盘蚪AJt養C折彳 才廢晴八1肃盘仔潯 來寿.艮書航诚K禽二梁启超有一只勤奋而有魔力的 笔,他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才华 横溢的文字,鼓舞着无数中国的热 血青年,投入到变革中国、改良国 家的时代洪流中。我们熟读成诵的 少年中国说中,梁启超更是鼓 励我们少年肩负责任,发奋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字句都是他对我 们给予的厚望。读完梁启超传,感慨那一时代的人才辈出,即使是在没落的时代,即使在混战的军阀 时代,那一批人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祖国,他们即便留学海外,或逃亡海外,时刻不忘回国 救国,不忘天下苍生,不忘自己的责任。梁启超应是当之无愧的思想巨人!然而我辈又应当怎样接过这一鲜红的旗帜?当然是树立尚实意识、趣味理想、人文品格这 些基本精神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