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677617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拉法价格理论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已故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PieroSraffa,18981983)是当代国际经济学界一位具有独特治学风格的理论家,除编辑十卷本的李嘉图著作与通信集外,他一生写成的唯一专著就是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这本书花费了他三十多年的心血,他的价格理论主要表现在这部著作中。这本书连同序言和附录一起不到百页,字数不到七万,但被誉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无论在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都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斯拉法价格理论可分为价格确定理论和标准商品理论(不变价值尺度理论)。用斯拉法的话说,价格确定理论是他的“中心命题”,标准商品理论则是他的“个别论点”。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

2、就斯拉法价格确定理论加以述评。 一、流淌资本体系 早在1925年,斯拉法在意大利经济学年刊上发表的题为论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的长篇论文中,就提出了他的价格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他的价格确定体系则是在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中完成的。在该书中,斯拉法用代数方程形式建立了多种价格确定体系,其中主要有:只有流淌资本的价格确定体系(以下简称为流淌资本体系)、具有固定资本的价格确定体系(以下简称为固定资本体系)。首先,我们来探讨流淌资本体系。 斯拉法从一个极为简洁的社会即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起先分析。这个社会生产的产品刚刚够维持自身的生存,没有任何剩余。假设这个社会只有三个生产部门,分别生产小麦、铁

3、和猪。小麦和猪的一部分用作生产者的生活资料,其余部分和铁一起作为生产资料小麦和猪作为种籽,铁作为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小麦部门耗费了240担小麦、12吨铁和18头猪;铁部门耗费了90担小麦、6吨铁和12头猪;猪部门耗费了120担小麦、3吨铁和30头猪。三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共耗费了450担小麦、21吨铁和60头猪。一年以后,三个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分别是450担小麦、21吨铁和60头猪,产出量等于投入量。这三个部门投入一产出关系表示如下(左边为投入,右边为产出): 240担小麦+12吨铁+18头猪450担小麦 90担小麦+6吨铁+12头猪21吨铁 120担小麦+3吨铁+30头猪60头猪 因为每个

4、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在生产过程中须要三种产品,所以,要使这个社会生产在下一年度按原规模进行下去,三种产品必需进行交换。在上例中,小麦部门多余的210担小麦必需用来交换12吨铁和18头猪;铁部门多余的15吨铁必需用来交换90担小麦和12头猪;猪部门多余的30头猪必需用来交换120担小麦和3吨铁。结果,它们的交换比率是10担小麦=1吨铁=2头猪,这个交换比率就是斯拉法所说的价值、交换价值或价格。 把上述例子以方程形式表示出来,设w、l、p分别代表小麦、铁和猪,Pw、Pi、Pp分别代表它们的单位价格,则建立的方程式如下: 240Pw+12Pi+18Pp=450Pw 90Pw+6Pi+12Pp=21

5、Pi 120Pw+3Pi+30Pp=60Pp 这个方程体系共有三个方程,三个变量。但是,假如把这三个方程相加起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因此,独立的方程只有两个。我们可以取任何两个方程求解,其解为10Pw=1Pi=2Pp。假如把其中一种商品作为价值计量标准,令它的价格等于1,则方程组便有唯一解。在这里,我们令Pi=1,则Pw=0.1,Pp=0.5。 !-empirenews.page-这个例子也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形。假设没有剩余的社会共有K个部门,每个部门生产一种产品,则有K个生产方程,K个价格变量。但是,假如把K个方程相加起来,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因此,独立的方程只有K1个。假如把任何一种商品作为

6、价值标准,令它等于1,则剩下的K1个商品价格就可以从方程体系中解出来。这就是斯拉法的没有剩余的价格确定体系,我们称之为第一价格确定体系。斯拉法认为,在这个体系中,价格干脆产生于生产方法即生产各种商品所需生产资料之间的协作关系(例如,生产450担小麦须要240担小麦、18头猪和12吨铁)。假如生产方法不变,价格亦不变。 在考察了没有剩余的社会即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格确定后,斯拉法就起先进入具有剩余的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价格确定的分析。所谓剩余,是指一个社会在某一时期(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在生产中耗费掉的产品的余下部分。让我们还是以上述三个部门为例。假定投入不变,产动身生了变更,三个部门分别增

7、加了150担小麦、10吨铁和20头猪,于是,投入一产出关系就变成: 240担小麦+12吨铁+18头猪600担小麦 90担小麦+6吨铁+12头猪31吨铁 120担小麦+3吨铁+30头猪80头猪 剩余出现以后,它就“必需依据每一生产部门垫支的生产资料(或资本)的比例进行安排”,即依据平均利润率进行安排。但是,在知道商品价格以前,是不能确定平均利润率的,因为每一部门垫支的生产资料在物质项上都是一堆异质商品,依据这些混杂的异质商品是不能确定利润率的。如上例,小麦部门在生产中耗费了240担小麦、12吨铁和18头猪,生产出来的产品是600担小麦。这些产品的计量单位都是不同的。假如不知道小麦、铁和猪的价格,

8、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怎么求出小麦部门的利润率呢?另一方面,在平均利润率被确定以前,商品价格也不能确定,因为商品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组成。因此,斯拉法说:“剩余安排的确定,必需和商品价格的确定,通过相同的机构同时进行。”(第12页) 由此可见,要建立具有剩余的价格确定体系,就必需把平均利润率(用r表示)作为一个变量加入体系中。假设剩余全部作为利润归于资本家,工人的生活用品仍旧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则从上述三个部门的投入一产出关系中可以写出如下价格方程体系: (240Pw+12Pi+12Pi+18Pp)(1+r)=600Pw (90Pw+6Pi+12Pp)(1+r)=31Pi (120Pw

9、+3Pi+30Pp)(1+r)=80Pp 这个方程体系有三个方程,四个变量, 因此必定有解。假如把任何一种商品作为价值标准,使它为1,此方程体系便有唯一解。令Pi=1,则Pw=0.11,Pp=0.56,r=0.36=36。 把上述三部门例子推广到一般状况也成立。假定具有剩余的社会有K个生产部门,每个部门生产一种产品,并且剩余全部归于资本家,那么,就有K个方程,K+1个变量(K个价格和平均利润率)。假如取任何一种商品作为价值标准,则余下K-1个价格和平均利润率就可以解出来。在这个体系中,价格仍旧确定于生产方法,我们称它为其次价格确定体系。 在其次体系中,斯拉法论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果,这就是:剩余

10、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不参与任何其它商品生产的产品即奢侈品。例如,生产花卉的部门,其产品完全不参与其它商品(如小麦、铁和猪)的生产。斯拉法认为,奢侈品在价格确定中是消极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还是以上述三部门为基础,加上一个奢侈品(如花卉)部门。假设花卉部门耗费的生产资料是50担小麦、2吨铁和8头猪,生产出来的产品是40盆鲜花,又设花卉价格为Pf,于是,建立具有奢侈品的价格确定体系如下: !-empirenews.page-(240Pw+12Pi+18Pp)(1+r)=600Pw (90Pw+6Pi+12Pp)(1+r)=31Pi (120Pw+3Pi+30Pp)(1+r)=80Pp (50Pw+2

11、Pi+8Pp)(1+r)=40Pf 明显,在这个方程体系中,小麦、铁和猪的价格PW、Pi、Pp的确定独立于花卉的价格Pf,而Pf的确定不能独立于Pw、Pi和Pp。依据前面三个方程,令Pi=1,则Pw=0.11,Pp=0.56,r=0.36。在求出这些解以后,把它们代入第四个方程,就可以求出:Pf=0.41。 上述具有一个奢侈品的价格确定体系也适用于一般情形。假设一个社会有K个非奢侈品生产部们,N-K个奢侈品生产部门,则K个非奢侈品的价格可以独立于N-K个奢侈品价格而确定,但N-K个奢侈品价格却不能独立于K个非奢侈品价格而确定。斯拉法把前面K个商品叫做基本产品,把后面N-K个商品叫做非基本产12

12、34下一页 品。斯拉法对这两类产品下的定义是:“那些参与全部商品生产的商品,我们将名之为基本产品,那些不参与的商品,名之为非基本产品。”(第14页)因为非基本产品不影响基本产品价格确定,所以,在以后分析中,斯拉法只考虑基本产品的价格确定。 在以上两个价格确定体系中,斯拉法“都把工资当作是由工人的必需生存用品所组成,因此在体系中它的地位是和引擎燃料或牲畜饲料一样。”(第15页)斯拉法认为,对于没有剩余的生产来说,这样规定工资是正确的。但是,在具有剩余的生产中,把工资完全作为生产资料而把剩余全部归于资本家,这只是理论上的一个特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存用品,另一部分是

13、剩余产品。因此,在分析时,应当考虑剩余在工人和资本家即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安排。但是,为简便起见,斯拉法干脆把工资都作为剩余来处理,换言之,假定生存工资为零,与此同时,假定工资是在生产过程结束后支付的。这样一来,工资就从生产资料中分别出来,像利润率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 在上面两个体系中,工资都是作为基本产品对待的。现在,工资作为剩余产品的结果,“必定会把消费品贬入非基本产品的深渊,这是由于它们在方程左方的生产资料中不再出现,因此,生活必需品生产方法的一种改进,将不再干脆影响利润率和其它产品的价格。”(第16页)但是,斯拉法认为,工人的消费品本质上是基本产品,虽然在这种状况下,工资对价格和利润率

14、不发生干脆影响,但发生间接影响。 把工资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变量以后,必需把每个生产部门所运用的劳动量明确地表示出来,以便使得每个部门的劳动量乘以单位工资等于该部门工人所获得的工资总量(剩余总量)。我们还是以上述三部门为例。假设小麦部门的劳动量占社会总劳动的25,铁部门占25,猪部门占15;又假定劳动在质量上是一样的,从而每一单位劳动所获工资对全部部门劳动者都是相同的。这样,其次价格确定体系就变成如下形式(W代表单位工资): (240Pw+12Pi+18Pp)(1+r)+25W=600Pw (90Pw+6Pi+12Pp)(1+r)+25W=31Pi !-empirenews.page-(120Pw

15、+3Pi+30Pp)(1+r)+15W=80Pp 在这里,斯拉法换了一个价值计量标准,把选择任何一种商品作为价值标准改为由剩余产品(因生存工资假定为零,剩余也就等于国民收入)作为价值标准,使它等于1。依据我们的例子,剩余由150担小麦、10吨铁和20头猪组成,于是,价值标准为: 150Pw+10Pi+20Pp=1 这个方程也叫做国民收入方程。国民收入由利润和工资组成,由于社会总劳动和国民收入都设为1,所以工资W1。假如国民收入全部归于工资,则W=1;假如国民收入一部分归于工资,则W1。 上述体系不同于其次体系的是,工资独立成为一个变量,使方程体系增加了一个变量。现在,体系中有四个方程,五个变量

16、。因此,这个方程体系有一个自由度。但是,假如确定了其中的一个安排变量(r或W),其它变量就可以确定了。 上述三部门例子也可以推广到一般。假设一个社会有K个部门,每个部门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就有K+1个方程(K个商品生产方程,一个国民收入方程即价值标准方程)和K+2个变量(K个商品价格和两个安排变量)。因此,这个体系有一个自由度。假如确定了其中一个安排变量(W或r),则其它变量就可以确定了。我们把这个体系叫做第三价格确定体系。 在第一、其次体系中,价格唯一确定于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变更了,价格也发生变更;生产方法不变,价格也不变。在第三体系中,价格不仅确定于生产方法,同时还受剩余安排变动的影响。即使生产方法不变,安排的变动也会造成商品价格的变动。 以上我们介绍了斯拉法流淌资本的三个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是斯拉法价格确定理论的中心内容。在这些体系中,第一和其次体系是第三体系的两个特例。假如使剩余全部归于工资,即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