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67745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货币职能:价值尺度(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基本职能)、支付手段、贮藏 手段 货币制度的构成: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 辅币及偿付能力 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称为劣 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称为良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 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 排挤出流通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 credit money )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 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 直

2、接融通资金,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债券。2 间接融资是指融资双方不直接见 面,而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实现融资。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 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 币额的比率。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2 实际 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利率的决定因素:1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实际是对使用短缺资源一一货币 的补偿。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2、预期通货膨胀率3、中央 银行货币政策4、商业周期5、

3、国际收支状况6、政府预算赤字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分类 功能:微观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宏观实现储蓄-投资转化资源配置 宏观调控 金融工具的属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原因治理)通货紧缩原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 结构型通货膨胀 治理:(一)、实行紧缩政策1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从而压缩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压 缩其贷款能力,达到紧缩贷款规模、减少投资、压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提 高利率(3) 公开市场业务(4)中央银行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达 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5)道义上的劝告。

4、2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二)收入政策1工资管制2.工资指数化其他方法:1. 价格政策 2. 增加有效供给政策通货紧缩: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负增长, 或再加上货币供给的缩减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低 于潜在的可能增长率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1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 款。2 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即为派生存款。货币需求(费雪剑桥凯弗的观点)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 度; 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

5、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 PT 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 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 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 如此。因此有:MVkPY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的职能。指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是该国唯一的货币 发行机关。它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能。2、“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1)代理国库(2)向政府融通资(3) 代办政府各项金融事务(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5)制订和执行货币

6、 政策,监管全国金融业3、“银行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1)它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集中保管 者(2)它是全国的票据清算中心(3)它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1经常项目2资本与金融项目3平衡项目 误 差与遗漏4官方储备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1 经济周期2国民收入3货币价值4经济 结构 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一)国际收支状况经常项目顺差对本币需求增加 上升(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物价水平 两国通胀的相对水平较绝对水 平的影响大 通货膨胀率高 本币贬值(三)利率差异(短期效应)利率 高 资本流入 本币升值(四)汇率预期(短期变动因素)(五)外汇干预(短期干预操作)(六)心理因

7、素与政治因素(七)经济增长的国民差异 经济增长较快本币贬值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 的行为或机制。 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 high-powered money) 或强力货币,从来源来看,它是指中央银行的负债,即由中央银行投放并为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的那 部分货币;从运用来看,包括银行准备金(银行持有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和非银行公众持有的货币。基础货币的组成B=R+Cp=F +C +CbbpB基础货币R银行准备金,包括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银行持有的现钞和硬币。C 一非银行公众持有的现钞和硬币。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

8、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 币供给的总量。k=-C匕 再将现金比率一一公众所持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定义为k,那么 DDO11 + kml 二一rr + re + k 金融机构类型 :(1) 银行性金融机构 :能同时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 融机构。(2)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只进行储蓄的转移,不影响货币供给 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 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 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整合的有效手段,也促使大规模跨国界的金融中介 机构的涌现,使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风险性更大、技 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

9、管理频繁创新等等。 商业银行业务类型: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传统的银行信奉资产管理理论, 认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资产业务,而负债则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来存 款,银行对此是被动的。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适当地安排资 产结构,致力于在资产上协调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资产管理理 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论。这一理论认为:为了保持资金的 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银行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借款人的 真实交易为基础,要有真实的商业

10、票据作为抵押或贴现。第二阶段:可转换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可转 让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 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认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依靠借款人将 来的预期收入。(二)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 60年代,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 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由资产转向负债,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 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 途径。这一理论的不足是:容易导致银行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资金来源比重过大, 增加了经营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11、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单纯的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 难以在经营上达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者之间的均衡,只有对资产和负 债同时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的总目标。经过整个 80年代延及今日, 一直都是多数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管理思想。 货币政策工具及优缺点工具与优缺点:(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特点是作用速度快、 威力强大,但可能的缺点是作用效果强烈,缺乏灵活性,因此是一种不宜常 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政策 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一国的信贷规 模、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比较缓和的,它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局限性: 被动 再

12、贴现率高低有限度 引起 市场利率经常波动(三)公开市场业务优势: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 具有主动性 灵活性 可以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精确性可以微调运行条件:中央银行足够强大 全国证券市场发达 必须有其他政策工 具配合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稳定物价(二)充分就业(三)经济增长(四) 国际收支平衡(五)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概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或中间目标; 是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短期、数量化的经济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 能通过观测和控制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 达到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

13、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 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二)选择标准: 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三)货币政策常用中介指标1、近期指标与远期指标2、利率指标、货币供给量指标、超额准备金指标、基础货币指标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 T i f I - Y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i表示利率,I表示投资,Y表示收入。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若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利率将下降,从而将刺激 投资,最终将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 f Y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 起名义收入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