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6765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调查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一、 调查背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尤其表现在沿海地区,虽然中国全民总值在不断增加,但中国农村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与农民工相联系的问题最为主要。所谓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劳动,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在户籍制度下被认定为农民,但已不从事农业生产,已具备工人阶级的一般特征,是

2、中国的工人阶级。于是我们团队商讨决定在寒假(08-09学年)对农民工返乡期间展开一次多方位的调查。并且团队分成四组,各自到家乡所在乡镇进行调查、访问和记录。其中,张磊、黄彬负责农村,陈适负责城市,吴浩则负责农村和城市。经过后期讨论决定整理吴浩的调查报告资料。吴浩所调查的范围是四川省仪陇县保平镇和四川省南充市。我们这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注意标点符号)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 农村留守老人赡养问题;3、 农村耕地及经济问题;4、 城市交通问题;5、 城市的发展问题。虽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很小,但是这也反映出当今农民工外出务工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2003年有关统计,中国只有1亿左右农

3、民工,可是在2008年1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官方的数据,这个数据显示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3亿。这无不令人惊叹,短短三年,农民工的数量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效益绝对毋庸置疑的。但从今年的现状看。返乡人数只有900万,并且将有2000万农民工面临失业,因此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是越来越多。二、 调查方法及对象:1、 调查方法:主要以走访、访谈调查方式,统计、分析和归纳,以问卷调查为辅。2、 调查对象:四川省仪陇县保平镇部分返乡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父母,当地政府机构相关人员;四川南充市市内部分农民工及其子女。三、 调查的主要内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

4、、保平镇返乡农民工及其他情况:(保平镇农民工问题与解决办法)我(吴浩)首先对此镇的外出农民工进行大概的调查。据当地政府有关数据显示,此镇共有22095人。其中农村人口2088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4.5%,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共有6781人。这些农民工回乡前所从事的工作所在地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北京,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主要以加工、制造、建筑业、商贸流通和服务行业为主。今年返乡人数总计3278人,据相关人士反映,他们中有74%都是由于受到金融风暴企业影响和灾后重建用工需求而返乡。而受回乡创业政府吸收与中央农村新政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只占1.2%。从此数据可以看到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输出到

5、城市中,因此农村的教育、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此有以下三个主要由农民工外出带来的的问题。1、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各大城市的建设急需劳动力。因此,这些劳动力90%以上来自农村的20-55岁之间的农民,那么留在家中的即为“九九部队”60岁以上的老人和“六一部队”留守儿童。那么,谁来教育家中的留守孩子呢?父母本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然而他们却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为的是让他们的子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不再重演农民工的角色,但他们却没有考虑到,如果他们长期在外打工,而与子女疏远了,并且让他们的父母(农民工的父母)来抚养子女,这是他们留下的隐患。因为根据对四川省仪陇县保平镇55岁以

6、上老人的调查资料表明,这些老人中未读过书的占有85%以上(详情见附表一),可想而知,他们中的大部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按照教育他们自己的子女的方法去教育孙子孙女,而不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并且还存在思想沟通的障碍,这就是农村出现的隔代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一代接着一代,周而复始,根本上改变不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且还会使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拉越大,甚至达到不可预想的情况。未读过书上过小学上过初中上过高中上过大学总人数55岁以上老人85%15%7.1%0.1%0.04%44192050岁人员18%82%29.24%5.8%0.4%12152附表一:保平镇20岁以上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因此,

7、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对当地小学调查的资料显示有45%的孩子为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这些留守孩子的心中会感到孤僻和自卑,由详细的调查显示,他们中有48.1%的成绩较差(每人均有不及格科目,甚至两门以上不及格人数还占多数),40.2%的孩子成绩为中等偏下,不仅如此,我还对个别村的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面谈,并且问了许多关于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情况如下:调查人数中有47%都认为读书或者不读书都无所谓, 33%的初中生表示上完初中将不愿意再去上高中或中专,而是早点外出打工赚钱。当谈及到他们的父母时,他们中有61%的人都说很想念在外务工的父母,23%表示中立态度,更有少

8、数则表示一点都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父母就像是他们“最亲的陌生人”一样。并且我还在邻镇文星镇实地询问过一些家庭,其中此镇的星路村姓任的一家,家中只有一位65岁的老人带着3个孙子,他有4个子女,但都是常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于是,老人成为了3个孩子的“父亲”兼“母亲”一职,3个孩子中,2个最大的是老人大儿子的孩子,姐姐叫任洁,读初三,弟弟任季读初二。当我问到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时,任洁的一番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她弟弟任季从小到现在都没有叫过她妈一声“妈”。虽然,近几年他们的父母会每年回来一次,但任季对他母亲的感情却是很淡很淡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父母在外努力、辛苦的赚钱,所希望看到自己的子

9、女是这样来回报自己吗!我又想到了那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父母应该对子女负起责任来,应该承担这一他们应尽的义务,然而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这样远离自己的孩子,废寝忘食的工作。又据统计,外出务工农民有5%是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远走他乡。当然这部分农民工是想培养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于是他们让自己的子女就读于为农民工开办的学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部分农民工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以下两点:1.1、子女读书,那昂贵的学费无不叫辛劳的农民工心寒,在城市一些工厂里的农民工月收入情况并不理想。资料显示,由于农民工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的工资都是处于其他行业人员工资收入的最低层次,平均

10、月工资在8002000元左右。由网上资料表明,60%以上的中国农民工都是以在建筑工地、加工厂、服务业等工人。因此,子女就读于他们身边,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精神压力。1.2、农民工的工作也是不固定的,据调查显示,保平镇外出农民工有40%平均每年换一次工作地,35%每两年换一次工作地,10%左右每三年换一次工作地,其余都是三年以上换一次工作地。由此可看出,他们这样换地工作不仅给自己的经济带来了许多问题,还会给子女的教育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孩子,他们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比任何学习阶段都要差,就拿我调查的保平镇三桥村一家庭来讲,此家

11、庭是典型的“带孩子”读书。此家庭有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在这十一你年中就读过四个地方,分别是新疆、广州、四川、浙江。当我问到他们学习情况时,他们都把头埋的低低的,一言不发。可想而知,这样的东搬西迁,他们的学习成绩能上得去吗?并且较大的那个孩子今年15岁,已经没读书了。从这个家庭中,我可以清楚的发现,农民“带子女”务工不但没有教育好子女,反而会过早地将他们送入社会中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外出务工给子女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以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下面是我们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方案一、留下部分农民工于农村:由国家颁布一些相关政策,留住部分农民工,由根据保平政府实行的回乡创业政策以及中央农

12、村新政所吸引回乡的农民工非常之少,因此,政府在这一方面应有所改进。要想留住返乡农民工,就应给予优惠对农民工的创业,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并且找相关专业人士对在乡农民工每月进行技术与思想上的培训,直至其掌握这一门技术。这样不仅能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而且还加快农村了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差距得到一定的控制。 方案二、加强留守孩童的思想教育: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及其他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要把握好留守儿童教育阶段思想与心理的发育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

13、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政府以及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让其走出孤独、孤僻的阴影,建议学校请相关人员每两个月(或每学期)对这些学生开展一次浅显易懂的思想讲座,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温暖,积极上进的学习,为以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方案三、加强师资

14、力量与师生的心理沟通: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制度,现在在农村的许多学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是培养教师的地方,而学生则是试验品”。的确,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本来就很薄弱,现在的基本现状:只要乡镇上有了优秀的教师就往县、市里调。这样一来,原本就很落后的农村教育将会愈来愈落后。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提高个别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待遇,挽留他们,让他们全力的培养祖国的未来,并且还应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熟练。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以上(师范本科生优先)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实行”优师优资”的政策。完善农村教育资

15、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加强师生的互动,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中的部分问题。 2、 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由网上数据显示,全国老年人数量多大1.3亿人口,其中农村老年人数为8557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由于农村中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家中的除“六一部队”外,还有就剩下了劳动力很低的“九九部队”,也就是老年人。他们的生活保障又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此问题,我对保平镇的农村外出务工家庭中的老年人的生活进行了部分调查。此镇共有3892位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231位是“五保户”人员,并且政府也在此镇建立了一个养老院,已经有11位没有劳动

16、力的“五保户”老人住进此养老院,据了解,保平镇养老院是全仪陇县所有乡镇中条件最好的一个。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老人不愿意进住条件优越的养老院呢?经过详细调查,他们中有84.30%的“五保户”老人认为在养老院是感到很孤单的。而此镇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则反映是由于他们的子女外出务工,留给他们的就是那几亩地,还有孙子孙女。由于劳动力大量输出,只剩下这些年老的长者务农和带孩子,面对这些年过半百不老人们,我的心中认为他们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这样两边忙,一个人的身体再健壮也难以应付啊,更何况是这些老人啊!我也调查过许多这样的家庭,其中三桥村一位姓袁的老人他家一共3个子女,都在浙江打工。家里就剩下他和他的老伴抚养两个刚上小学的孙子,当我问他对子女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