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答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67358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有机化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有机化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有机化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有机化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答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答案1. (a)C 1s22s22p2 (b)1s22s22p63s23p5(c)1s22s22p4 (d)1s22s22p32.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a)(b)(c);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b)(c)(d)(e)(f)(g);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b)(c)。3.略4.(a)CH3Br (b)CH3C(CH3)3 (c)CH3CH2OH(d)CH3CH2CH(CH3)2 (e)CH3CH2CH(CH3)2 5.(a) (b)(c) (d)6. 能自身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是(c),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化合物是(a),(b),(c)(d)7. 该反应过程中断裂

2、一个C-H和一个X-X键,形成一个C-H和一个H-X键。(a) H= -480.6kJ/mol ,放热(b) H= -112.8kJ/mol ,放热(c) H= -41.7kJ/mol ,放热(d) H= 50.2kJ/mol ,吸热8. 因为NaBr和LiCl是离子型化合物,在水中完全解离为Na+,Br和Li+,Cl,同样,在水中解离为Na+,Cl和Li+,Br,故0.1molL-1NaCl与0.1 molL-1LiBr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溶液与NaBr和LiCl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溶液是一样的,但CH3Cl和CH3Br是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一分子的形式存在,故按上述方法混合,所得到的两种溶液不相

3、同。9.(a)4.76 (b)45 (c)10 (d)4.28 (e)18 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b),(e),(c),(a),(d)10.(a)13.4 (b)9.4 (c)3.17 (d)3.35 碱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d)(b)(a)11.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12.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b)。13.乙醚和1-丁醇都可与水形成氢键,故他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差不多。但1-丁醇可自身形成分子间氢键,而乙醚不能,故1-丁醇具有较高的沸点。14.(a)氮原子 (b)氧原子 (c)氧原子 (d)键 (e)氧原子15孤对电子所占据的不等性杂化轨道有较多的s成分,电子云密度高,

4、对城件电子对所占据的轨道有排斥作用,故其键角比正常键角要小一些,又因为水分子中氧原子具有两对孤对电子,对成键轨道的排斥作用更大,故水分子的键角(H-O-H)比氨分子的键角(H-N-H)要小一些。16.偶极矩=ed。氟的电负性大,即偶极分子的一端上带的电荷e较多,但氟的原子半径小,二者之积就较小;氯电负性虽然没有氟的电负性大,但氯的原子半径大,但氯的原子半径大,其乘积反而比前者大,因此,氯甲烷具有较大的偶极矩。17.(a)CH4,Cl2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而色散力的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Cl2分子间力较大,因而CH3Cl具有更高的沸点。 (b)三者都是极性分子,分子间都存在

5、色散力,偶极力和取向力。色散力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色散力的大小为CH3I CH3Br CH3Cl;偶极力和取向力与分子的极性成正比,而极性CH3I CH3Br CH3Cl。故三者分子间力的大小为CH3I CH3Br CH3Cl,因而它们的沸点依次降低。8. 纯H2SO4与HClO4都以分子形式存在;若将二者混合,由于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能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离子而导电:HClO4+H2SO4 ClO4+H3+SO4第三章 习题答案1(a)4-甲基-5-乙基辛烷 (b)4,4-二甲基-5-乙基辛烷 (c)2,2,3-三甲基丁烷 (d)2,2,6-三甲基庚烷 (e)2,3,4-三甲基己

6、烷 3(a)(b)(c)(f)(d)(e)(h)(g)4.辛戊烷;正戊烷;异戊烷。5ClCH2CH2CH(CH3)CH2CH2CH3 CH3CHClCH(CH3)CH2CH2CH3 CH3CH2CCl(CH3)CH2CH2CH3 CH3CH2CH(CH2Cl)CH2CH2CH3 CH3CH2CH(CH3)CHClCH2CH3 CH3CH2CH(CH3)CH2CH(Cl)CH3 CH3CH2CH(CH3)CH2CH2CH2Cl6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c)、(a)、(b)72-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 2,2-二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 8. Newman投影式为 9. X2的键能:Cl2 2

7、42.4kJ/mol ,Br2 192.23kJ/mol,CH的键能413.8kJ/mol,显然CH更难以断裂,是反应的决速步骤。11二者的最稳定构象为: =0 0(存在分子内氢键)12缺答案13 (a)3-甲基-1-丁烯 (b)4-甲基-2-丙基-1-戊烯(c)(Z)-4-甲基-3-庚烯(d)(E)-3,5-二甲基-2-庚烯 15各反应的产物如下: (i) HCHO + (CH3)2CHCHO (j) CH2BrCHCH(CH3)CH3(k) CH2BrCHBrCH(CH3)2 + CH2BrCHClCH(CH3)216各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c) CH3CH2COOH + CH3COCH3

8、 (d) CH3CH2CHO + CH3COCH3 (e) CH3CH2CHBrCH(CH3)217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8A:CH3CH CHCH2CH2CH3 B:(CH3)2C C(CH3)219A:CH3CH CHCH2 CH2CH2CH3B:(CH3)2C C(CH3)C2H5C:CH3CH C(C2H5)2 20.21用Br2(CCl4)检验,若褪色则表明有烯烃,可用冷浓硫酸洗涤除去烯烃。 23 (I) (II)因为(II)中叔丁基体积很大,与甲基之间存在较大的排斥作用,故体系的能量较高,而(I)中CH2C(CH3)3 与H之间的排斥作用较小,能量较低,同时,生成(I)的几率远高于

9、生成(II)的几率,而二者的,超共轭效应相差不大。因此(I)为主要产物。24252627原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28 29(a) CH3CH2CH2CH = CH2 (b) CH3CH2CH2COCH3 (c) CH3CH2CH2COOH + CO2 +H2O (d) CH3CH2CH2CCCH2CH3303132 33 (c) B: CH3CH2CCCH3 ,34. (a) 两个事实并不矛盾,乙炔中的碳原子为sp杂化,与sp2杂化的碳原子相比有较多的s成分, 与H交盖程度大,形成的碳氢键电子云更靠近原子核,键能更大。同时,sp杂化的碳原子电负性最大,相应的碳氢键极性也最大,酸性最强。(b) 无

10、矛盾,由于共轭二烯存在共轭效应,产生电子离域,导致键长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稳定性增加。共轭二烯烃发生反应时又可生成稳定性较大的烯丙位碳正离子,因而其性质又活泼。35. (a) 乙炔到乙烯的氢化热H=(373.5kJ/mol) (137.1 kJ/mol)=176.4 kJ/mol。(b) 从氢化热的比较可以看出,乙炔到乙烯放热176.4 kJ/mol,大于乙烯到乙烷放出的热量137.1 kJ/mol,这说明体系能量降低更多,更利于反应进行。因此,乙炔比乙烯更易氢化。36(e)(d) (c) (a) (b)37. 38. 可能得到和 等产物。若反应受热力学控制,主产物是 ;若反应受动力学控制,

11、主产物是。39. 第五章 习题答案1. (不考虑立体异构) 环己烷,甲基环戊烷,1,1-二甲基环丁烷,1,2-二甲基环丁烷,1,3-二甲基环丁烷,乙基环丁烷, 1,2,3-三甲基环丙烷,1,1,2-三甲基环丙烷,1-甲基-1-乙基环丙烷,1-甲基-2-乙基环丙烷,丙基环丙烷, ,异丙基环丙烷2. 3. (a) (b)(c) (d) (e) (h)4.(a) (b)5.在较低温度下主要得到。因为在较低温度下为速度控制,反应取向取决于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环戊二烯与等摩尔HCl加成可能产生两种碳正离子,即和,前者为烯丙位碳正离子,非常稳定,与Cl结合则生成。6.(3)式最稳定。因为(3)式为椅式,且

12、两个甲基均处于平伏键。7.(a) (b) (c) (d) (e)8.反式较稳定。因为反式构型两个环以ee键稠合。9.A: B : C :,10. 5种11. 12.顺-1,3-二甲基环己烷的构象的两个甲基均可处于e键,能量较低。13.aa型构象无极性,ee型构象有极性。非极性溶剂有利于采取aa型,极性溶剂有利于采取ee型。14.反-1,2-二甲基环丙烷稳定,顺式构型两个甲基在平面同侧,斥力较大,能量较第七章 习题答案1.(a) 构型:分之中原子或集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 构象:由于建的旋转或环的翻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或集团中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 构造:分子中原子相互连接的顺序和方式。 (b)

13、 旋光度:光活性物质在旋光仪上使平面偏振光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比旋光度:在波长、温度确定的条件下,浓度为1g/ml 、管长为1dm的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 c)手性:实物与镜像不能重叠的性质称为手征性,简称手性或不对称性。手性碳原子:若sp3杂化的碳原子的四个价键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集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d) 对映体:手性化合物分子与它的镜像分子,相似而不能重叠,彼此构成一对立体异构体,称为对映体。非对映体:构造相同但彼此构型既不互为镜像又不相同的立体异构体。差相异构体:在含两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构型异构体中,如果有一个手性中心构型不同而其它手性中心构型相同。这样的非对映异构体称为差相异构体。(e) 内消旋体:旋光能力在分子内相互抵消,对外不显光活性的化合物。外消旋体: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使旋光在分子内部抵消。(f)外消旋化:旋光性物质的手性中心在溶剂、催化剂、光、热等因素影响下,其构型向对映体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娱乐/时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