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672570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教师:周婷婷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

2、文。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在教学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四、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及整组教材内容和本篇课文,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

3、气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2、图文并茂,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句、词、字层层递减,有规律地巩固识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2、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的兴趣。五、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 怪”。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懂得知错能改的道理。七、教法学法 就如窦桂

4、梅校长所说的“教学要回归到母语教学,我们教的是母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母语,习得母语,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第一课时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多种形式的读中学字学词,并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第二课时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指导中间两段,感情问题的原因。学法是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比较得真知。八、课时安排:预设用2课时来完成。九、检测安排: 检测安排在四个时段:第一课时结束时:以把生字放在“新语境”的小练习巩固。第二课时初:以小游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第二课时结束时:“读拼音写汉字”形式检测学习生字情

5、况;提供课外读物(春雨古诗,积累美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回家后练习:比较两句重点句子,检测学生对课后两个句子的掌握情况;从课文中抽取第一小段,进行简单的阅读训练。十、教学准备:葫芦各个生长阶段的图片、ppt、课文补充图片、资料袋等十一、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以“图片识字,情境创设导入句、短语、词、字层层递减,随文识字,读中感悟、语境中识字,游戏巩固生字多形式读词、读中巩固词”来形成随文识字的严谨结构,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认字,真正做到让学生从本质上感悟母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第二课时以“趣味复习巩固读中议,读中悟,体会心情拓展延伸”来构成一堂受学生欢迎的讲读指导

6、课,紧抓课后两个反问句与陈述句,结合故事发展情境,指导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真正做到读中议,读中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二、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挂、哇、治”3个字;2、学习课文13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图片揭题导入1、指导读音“葫芦”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它是(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抽生拼音节,你发现了什么?2、读题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

7、葫芦,总是说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该阶段的学生,抽象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以图片导入,让生对葫芦有了直观的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激起了同学们往下学习的兴趣。)二、初读感知 过渡: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63页,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开始吧。 (设计意图:初步读文,让生对课文有了初

8、步的了解,自主识字,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创设,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1、(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延伸: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2、把词语带进句子,谁会读?孩子们,这里有个词语咱们可不能小看了它长满了(着重号)谁还想读?(读得多好,真像一个小小的播音员)请你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读一读。(设计意图:随文识“藤”,并在短语、句子中巩固,一个小小的拓展更让生全面地了解“藤”。)3、(出示图片)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9、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导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4、(课件出示句子)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让小葫芦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5、教学“哇、挂”字,让生发现规律,指导学字。谁发现了规律?-同部件“圭”。写好这个部件要注意什么?范写部件我们来温习一遍提手旁的写法,以挂为例,范写挂。写字前要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生描红书写两字。 (设计意图:深入情境地读,并以多种形式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同部件字同时出现,让孩子自主地发现异同,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自性。)过渡: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老师从哪里看出

10、你们对小葫芦很喜欢,喜欢得不得了呢?(课件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谁来读读这句话?你来你再来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不是的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设计意图:三次的逐层次的递进反问、强调,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二)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1、教学“盯”: 我们深深地被小葫芦迷住了,紧紧地盯着葫芦。孩子们,看这个字“盯”,(跟读音节),谁来用眼神来盯一盯这小葫芦?(让生表演

11、盯)让我们也来盯住这些小葫芦。2、教学“自言自语”:我们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抽生读)“自言自语”什么意思啊?谁来读出这自言自语的话? (抽生读,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识字方法多种多样,结合躯体动作、躯体语言识字,让识字效果更显著。)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怎么理解? 过渡:我们的心中的愿望多么美好啊!既然这么喜欢,我们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读完后小伙伴之间可以交流交流。开始吧生间交流。了解蚜虫:是的,蚜虫是一种害虫。它们很小,于是,当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朗读:师(不屑地)

1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意思?(抽几个学生说、跟读、男女生对说)是啊,小小蚜虫,仅仅是爬在叶子上,他的葫芦还是完好无缺的,他要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根本就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小伙伴合作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地位得以提升;此处通过朗读感悟种葫芦人对虫子的不屑。)4、那么,他不在乎,谁会在乎这些蚜虫呢?(叶子、葫芦、引向邻居和葫芦人的对话)(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他的邻居在乎,(指导邻的读音)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咱们小朋友在乎,因为葫芦是那么可爱,咱们也想让它

13、们变成宝葫芦呢!)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吧!(出示句子)(1)自由读句子(2)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抽生说,按小组接着说)(设计意图:从领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不同角色、不同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把感情读出来。)5、种葫芦的人却奇怪了(出示句子)他瞪大眼睛问他满不在乎地说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什么意思?(抽几个学生)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啊!就因为这一句话,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子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6、出示词语,对词语进行归纳复习。 (设计意图:综合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优缺点,

14、让词语再现,使学生对新学的生字词掌握得更牢固。)四、写字指导 孩子们,小虫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写一个“治”字(课件出示:治)一起读一读这个字;仔细观察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写字。五、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所学的生字。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现在复习学过的词语(多媒体出现词语,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小葫芦送给学生)【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词语进行复习,让学生加深对本课词语的认记、巩固,为本节课的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朗读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名说话)板书:绿叶-小花小葫芦2、指名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学生说后多媒体出示)3、多媒体出示我会填:( )的小花 ( )的葫芦藤 ( )的小葫芦 ( )的叶子4、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