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7242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小娟一周一课课时教案-副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县双石铺中学课时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 学科:语文周次6教学时间3月23教者李小娟课题马说课型新课时一课时学 习 目 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把握主旨并背诵全文。过程与法法2.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课文的行文逻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文意阐明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学习重点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课文的行文逻辑。学习难点理解文意阐明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教辅手段ppt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复习导入1. 课代表进行字词检测;2. 指名按照提示背诵课文。二、 自主学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

2、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2.个人展示,订正交流。3. 引导明确。三、 合作学习1.同桌对学(1)第一段的论点是 什么?第一段讲什么内容?(2)第二段讲什么?作者从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3)第三段讲什么?本段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2.明确论证思路。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分析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点明中心,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执策者其真不知马1. 课文深入分析(1) 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 出示与韩愈有关的资料25岁中进士。文起八代之衰,位列

3、“唐宋八大家”之首。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3. 学生讨论明确本文的写作手法。(1) 托物寓意:借

4、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2)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4. 课堂辩论。难道作者一定是对的吗?千里马一定是被饲马者埋没的吗?他自己难道没有责任吗?5. 资料补充韩愈发现提携的千里马有:李翊在韩愈的推荐下,考中进士。培养出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提携孟郊、张籍、李贺、贾岛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为一代儒家宗师。6.口语交际展示自己的优点,自我推荐。出示陈欧的自我推荐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的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5、,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我是陈鸥,我为自己代言。 四、 全课小结师生共同配合完成小结五、 布置作业1.必做题 (1)小练笔我要成为“千里马”(2)积累一个与马有关的小古文(前两题任选一题)(3)背诵课文。2.选做题: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知道韩愈最后怎样当上了朝廷的命官,请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韩愈。 相互检测背诵课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同桌对学分组展示分组讨论阅读资料学生结合资料简介理解分析 明确主旨辩论明确了解知道 发掘自己的优点 展示自我从内容上小结本课所学教 学 板 书 设 计 马说 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托物寓意 分析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点明中心,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执策者其真不知马教后记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深入分析课文主旨时,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尤其是在补充了许多韩愈的相关资料后,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对课文的托物寓意手法能充分理解。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积极大胆表现自己。但在课堂上的诵读较少,课后任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