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66862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花卉害虫及其防治螨虫又称红蜘蛛,主要危害花卉叶片,使得叶片正面产生大量失绿斑点, 严重时叶片变黄变褐、脱落,影响长势。叶背具大量虫网、虫粪、虫皮。大都为红褐色,少数种类为黄绿色;个体较小,通常一毫米左右,椭圆形 或瓜子形。雌虫钝圆,雄虫瘦削,具4 对足;卵扁圆形,产于叶背。常见的种 类有二点叶蛹、朱砂叶螨、山植叶螨、苹果叶螨等。以卵或受精的雌虫在树皮块、石块上缝或杂草处过冬。保护地内为害的种 类可不休眠,每年繁殖十几至几十代。高温、干燥会使该虫大量繁殖。在早春花木未发芽前用4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枝干,可消灭过冬的螨虫冬 卵;及时清除花园、苗圃内杂草,可以减少过冬虫数量;发生期喷洒尼索朗、

2、克螨净、三唑锡等可以防治螨虫。蚧虫又称介壳虫、树虱子,主要危害木本花卉。大量个体群集于花卉的枝 干、叶脉,刺吸汁液,使得树势降低,大量分泌物又可导致煤污病发生,严重 时枝条坏死。介壳虫属同翅目,蚧虫科,口器刺吸式,体表覆盖一层厚厚的蜡质介壳, 一般农药难以渗透。介壳虫种类多,习性杂。介壳虫一般以成虫固着于枝条上长期为害,发生世代数随种类不同而有所 差异,喜阴暗潮湿环境。短距离传播靠一龄若虫的爬行,长距离传播则靠盆花 及苗木的调运。为了防治介壳虫为害应做好如下措施。1、加强检疫:由于蚧虫固着生活,随苗木传播,因而在引进苗木时,应注意检查。2、修剪整形:合理修剪、整枝,温暖、湿润、阴暗的环境下发生

3、较重,因而可通过修剪 整形创造不利于介壳虫繁衍的场所,或剪除有虫枝条。3、刮除虫体:用竹签、镊子、火柴梗等刮除虫体。4、药剂防治:在介壳虫孵化期喷洒久效磷等一般农药即可。使用窒息性杀虫剂,休眠期 用 4%-9% ,生长期用0.2%-0.7%。使用内吸杀虫剂,如呋喃丹、甲胺磷等。菊潜叶蝇又名潜叶虫、绘图虫、鬼画符、夹叶虫。它可危害菊花、瓜叶 菊、丝石竹等多种花卉。幼虫在上下表皮间潜食叶肉,形成灰白色蛇形虫道, 随虫龄长大,虫道渐宽。菊潜叶蝇的成虫外行似小苍蝇。雌虫体长2-3 毫米, 雄虫较小。暗灰色,复眼大、红褐色至黑褐色,前翅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后 翅为平衡棒。卵长椭圆形,灰白色。幼虫或老熟幼

4、虫成圆筒形,体长约3毫 米,蛆状,黄白色。蛹呈长卵形、围蛹,黄褐色。菊潜叶蝇发生世代数随地区而异,以蛹或幼虫在叶片内过冬。雌成虫以产 卵器刺破叶片,每刺一孔产孵一粒。一头雌虫在同一叶片上只产1-2 粒卵,一 生可产 50-90 粒卵,一般产与叶背边缘处。孵化后幼虫潜于叶内,蛀食叶肉, 形成灰白色弯曲虫道。菊潜叶蝇为害严重时,花期过后将地上部分铲除销毁,以减少虫源。叶片上发现虫道时,应及时用内吸性农药喷洒或浇灌助治。可选择的农药 有氧化乐果、甲胺磷、爱福丁等。蚜虫俗称芽虫、蜜虫、喜欢吸食嫩梢、幼叶。发生时密度较大,蚜虫吸植 物体内部汁液,引起营养不良外,还能使叶片卷曲,并分泌蜜汁,造成煤污 病,

5、同时还传播病毒病。蚜虫因其种类不同,在大小及体色体形上也有所差异,但差异不大。常见 的种类有绵蚜、桃蚜、桃粉蚜、月季长管蚜、菊姬长管蚜、秋四脉绵蚜、柏大 蚜等。其体长为1-5毫米,多为 1-2毫米,呈圆形或瓜子形,有黄绿、黄褐、绿 色、褐色等,体表柔软。大部分种类在腹部背面末端有两个腹管。蚜虫大都产卵在木本植物的芽腋处或随植物体在温室中继续为害,每年发 生十几代或几十代。温暖、干燥有利该虫害发生。降雨、湿度大不利于该虫害发生。蚜虫发生 期喷药防治,可选用功夫菊酯、灭扫利、来福灵等。保护地载培时可用灭蚜灵 烟雾剂熏烟防治。线虫属于低等动物,是盆花常见的地下害虫。线虫大多为白色细长呈线状 的软体虫

6、子,肉眼不易见到,他们大多存活在土壤里,所以花卉地下部分(如 根、块根、鳞茎、球茎等)和插条的愈伤组织最易受到侵入和寄生。植物线虫 主要危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和海棠科花卉。由线虫侵入花卉 植物而引起的病害成为线虫病害。线虫病害的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线虫侵入幼苗根部,在主根和侧根上产生不规则的瘤状物,根瘤表面 粗糙,呈褐色,受害严重时细根腐烂,叶子枯黄而死。例如仙客来线虫病等;另一种线虫从叶表气孔钻入内部组织,受害叶片变 成但绿色,并带有但黄色斑点,后期斑点呈黄褐色,叶片干枯变黑。线虫病的防止方法如下。1、改善栽培条件:花圃内的土壤,伏天要翻晒几次,可以消灭大量病原线虫;及时消

7、除病 株、病残体及野生寄主;合理施肥、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2、土壤消毒:不论庭院栽植或盆栽用土都要选用经消毒处理后的土壤。土壤消毒可采用 专用的土壤消毒剂进行消毒。3、重新栽培:家庭盆栽花卉一旦发现线虫后,如可能应进行倒盆,全部去除旧土肥,将 花木根部洗净后,再重新栽植。4、热水处理:把带病的部分浸泡在热水中,50 度时需10分钟或 55度时需 5 分钟,可杀 死线虫而不伤及花卉植物。5、药物防治:没平方米用 3%呋喃丹颗粒剂约 28 克,将其均匀施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 9 厘米左右处,浇透水,约9 天后即可生效,防治效果良好,有效期长达60天左 右,且能兼治多种其他害虫,如蚜

8、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温室白粉虱,在南方自然条件下可常年为害,北方在温室内亦可终年为 害。据调查温室白粉虱,能为害16科 200多种植物。常见为害的花卉主要有一 串红、倒挂金钟、菊花、万寿菊、杜鹃、夜丁香、佛手、绣球、蜀葵、一品 红、月季、茉莉、扶桑、五色梅、翠菊、大丽花、紫薇、枸杞、向日葵、仙客 来、牵牛花、芍药等。为害严重时,叶背布满若虫和成虫,受害叶片多沿叶缘向背面卷曲,影响 花卉正常生长发育。该虫在北方地区温室内1 年可发生10代左右,世代重叠,即同一时间内各 虫态可同时存在。成虫羽化后1-3天即可交配产卵,每个雌虫可产卵200 粒左 右。可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春季回暖后温室内过

9、冬的成虫通过风口迁到 露地花卉和蔬菜上繁殖为害。成、若虫喜群集在新梢嫩叶背面为害。叶背往往 是卵、若虫、蛹、成虫同时存在。6、7 月份为害严重。受害植株叶片变黄、萎焉直至于枯死。气温 29 度左右有利于其繁殖。该虫不仅易诱发煤烟病,而且还能传播病毒 病。粉虱的防治方法如下:1、喷药防治:喷洒2.3%溴氰菊酯或 19%速灭杀丁 2000-3000 倍液,对各虫态都有良好的防治 效果。2、药剂熏蒸:在温室或花房中,可用 78%敌敌畏乳剂熏蒸,每立方米用0.9 毫升原液加水100倍,洒在地面上。熏蒸时,将门窗紧闭一夜,熏后每 隔 4-5 天再熏一次,连续熏 4-5 次即可。3、人工诱杀: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的习性,可在花卉植株旁边插一黄色塑料 板,并在板上涂粘油,然后振动花枝,使白粉虱飞到板上粘住捕杀。4、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丽蚜小蜂、中华草蛉等益虫,防治温室白粉虱,可以收到一物降一物 的奇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