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6652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工程复习资料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学定义)2.系统的属性(填空题):集合性(整体性) 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关联性(相关性) 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目的性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环境适应性 具有从属关系、依靠反馈系统实现3. 系统的分类(类型)(选择题):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自然属性)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物质属性)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运动属性)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规模与复杂程度)4.整体思想和联系思想是科学系统思想的核心与实质。5.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及自组织理论等是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和

2、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基础。6. 系统工程学定义:(所谓系统工程(SE),是用来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总和(或总称)。7.系统工程学的引用领域1970s末以来,应用SE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决我国的重大现实问题,在许多领域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口问题的定量研究及应用(始于1978年)􀀹 2000年中国的研究(1983至1985年)􀀹 全国和地区能源规划(始于1980年)􀀹 全国人才和教育规划(始于1983年)􀀹 农业系统工程(始于1980年)􀀹 区域发展战

3、略(始于1982年)􀀹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始于60年代和1976年)􀀹 军事系统工程(始于1978年)􀀹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8年)等1990s以来,系统工程在与企业发展结合、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与思维科学结合等方面已具有初步结果和强劲势头。8.SE强调以下基本观点:(1) 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前提)(2)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目的)(3)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保障)9.思考讨论题结合系统工程应用领域,说明系统工程在你所学专业领域的可能应用及其前景。10. 运筹

4、学定义 “运筹学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科学。”11. 运筹学方法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决策论、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可靠性理论等。12.运筹学的研究方法1.从现实生活场合抽出本质的要素来构造数学模型,因而可寻求一个跟决策者的目标有关的解;2.探索求解的结构并导出系统的求解过程;3.从可行方案中寻求系统的最优解法。即: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控制理论来实现系统的模型化和最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13. 控制论控制论(Cybernetics)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

5、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 控制论是多门科学综合的产物也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合作的结晶。􀂄 主要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等。14. 系统工程学工作步骤1、界定问题􀀹 明确问题的性质、划定问题的范围􀀹 方法:“逐层分解”,由顶向下逐级分解,列出关联图2、确定目标􀀹 确定系统的功能评价指标(指标应能准确地体现系统研究的目的)􀀹 目标确定原则:长远观、总体观、明确性、层次性、

6、可行性3、系统设计􀀹 按照系统的性质、目的、功能、形成一组备选方案,以便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4、系统分析􀀹 系统工程学往往要求通过建立一定的模型,把以上方案和系统的评价目标联系起来,对系统的品质特征进行实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多依据15. 系统分析(1)系统分析概念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SA)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2)系统分析程序16. 模型模型对现实系统抽象表达的结果。应能反映(抽

7、象或模仿)出系统某个方面的组成部分(要素, feature)及其相互关系。17. 建模一般过程(1)明确建模目的和要求;(2)弄清系统或子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选择模型方法;(4)确定模型结构;(5)估计模型参数;(6)模型试运行;(7)对模型进行实验研究;(8)对模型进行必要修正。18.“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Robert Haining)”。􀂄 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为资源保护与开发、环境监测、城市和区域规划等空间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通常空间信息可以分为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关系、空间

8、相关、空间统计、空间趋势、空间对比和空间运动等九类。19.空间分布是指一个组织所涉及的横向或纵向层级在地区分布上的结构,包括距离的远近、分散在各地区的层级数目等等􀂄 空间分布测度的关键:测度要素与测度指标的确定20.空间分布的类型(必考,举例说明)1)点状分布:忽略面积,离散分布(镇域居民点的布局)2) 线状分布:忽略宽度,连续分布(城市道路网)3) 面状分布(人口密度等值线)离散的区域分布:面积和质量(如密度、产值等)是重要的分析指标,常以多边形表示连续的区域分布:如等高线、等值线(人口密度、空气污染等)21.点状分布测度主要测度指标:中心位置、离散程度、点间距离(1)中心

9、位置1、中项中心(The Medium Centre)2、平均中心(The Mean Centre)又称分布重心(Centre of Gravity)􀂄 中项中心与平均中心的位置是不完全一致的,但比较接近􀂄 中项中心易于确定,但精度较差,用于轮廓形分析􀂄 平均中心有利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 两者可用于研究城市发展过程或某种类型用地的迁移过程(2) 离散度或集聚度1、对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的测度 Di=qi/Q, i=1,2,3,4 Q=q1+q2+q3+q42、任意指定中心的离散程度的测度3、各点之间的离散程度的测度22.线状

10、分布网络的测度􀂄 绕曲指数(The Detour Index):指AB两点之间实际最短的线路长度与AB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值,一般以表示,它反映了线路弯曲的程度。􀂄 单个线路的DI􀂄 网络整体的DI网络平均绕曲指数􀂄 加权平均23.区位熵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24.Lorenz曲线洛伦兹(O.R.Lorenz),美国经济统计学家国外地理学中

11、,常用来度量地理现象的集中与分散程度;西方经济学中,用来描述和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具体方法:􀂄 将构成系统的各元素的有关指标值表示成该指标累计数的百分比􀂄 做出累计百分比曲线􀂄 对曲线进行比较,得出结论The Lorenz Curve实际上是一种频率累计曲线,它是对各个离散的区域内某些要素分布的集中程度进行测度,求得量的表述,以便计较分析。可以运用于城市规划中,分析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曲线与对角线偏离的程度反映了该要素的区域分布的集中程度,偏离越大越集中。集中化指数可以和其他行业职工分布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其他

12、城市类似项目指数进行比较,说明他们在空间分布集中化程度上的差异;也可进行时间上差异的变化及其规律25.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重要,简答或论述)1)确定调查研究的目的目的可分为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3种,依据研究目标的不同可有5种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评价性和对策性研究。2)研究前的准备包括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理论准备主要为查阅文献资料。实际准备、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3)设计研究方案包括:提出研究假设、理论解释、拟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表(问卷)、决定研究的方式方法、制定研究的组织计划、试验研究。4)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包括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和检验假设等阶

13、段。5)撰写研究报告26.城市人口的含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理解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国际上把通过行政确认的城镇(市)地区常年居住人口称为城镇人口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城市的市区及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不含市辖县的城镇和县城人口,直属本市的工业区、镇除外)27.老龄化城市社会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现象: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科技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人口老龄化 :家庭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人口年龄增加,赡养系数上升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以及家庭的赡养压力加重等28.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至少列举三种以上的

14、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评析每一种方法的特点,优缺点比较)(1)劳动平衡法原理:首先由苏联提出,并为我国的城市规划界所普遍使用城市人口劳动平衡的原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计算公式:期末规划人口=(规划期末)基本人口的绝对数/1-(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规划期末)基本人口的绝对数 / 基本人口所占百分比预测时要确定:规划期末城市基本人口的绝对数规划期末城市三类人口的比例不足:基本人口数难以确定基本人口的范围划分也不确定(2)劳动比例法力图避免劳动平衡法在运用上的困难而采用的一种与我国城市统计口径相一致的方。依据计委口的统计,城市中的行业可分为以下九大类劳动比例法将上述分类划分为生产性劳动职工和非生产

15、性劳动职工生产性:1 )工业2)基本建设3)农、林、水、电4 )交通、邮电5 )商业服务6 )城市公用事业非生产性 7)科教、文化、卫生事业8 )金融、保险业9 )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计算公式:P=B/x=B/(y z)式中 P城市总人口;B生产性劳动人口的绝对数;x生产性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y生产性劳动总人口%;z劳动人口占总人口%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 我国城市中,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11.511,即劳动人口为总人口的40%50%。合理确定规划期末生产性劳动人口的绝对数(计委)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 据我国现有资料,此值基本为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且在50%左右徘徊。(3)带眷系数法城

16、市总人口=单身职工数+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 (带眷系数一般取2.5)此法的运用限制较大,一般仅能用于新建工矿城市和城市中新建工矿居住区的人口预测􀀩带眷比例法城市总人口=单身职工+职工户数户均人口=单身职工+(带眷职工-双职工数/2)户均人口(4)综合平衡法对人口的生、死、进、出进行综合平衡得出此法需要确定两个参数: 1,2P 1=P0(1+1+2)P2=P1(1+1+2)=P0(1+1+2)2Pt=P0(1+1+2)n式中P0:规划期初人口数Pt:规划期末人口数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计划生育政策及历年资料确定)2:人口的机械增长率(由历年情况并参照发展预测得出,多为3%5%)n:规划年限(5)用地合理容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