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66208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全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期中检测题 (90分钟 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热忱(chn) 淳朴(chn) 童稚(zh) 绯红(fi)B.和煦(x) 豁亮(hu) 殷红(yn) 惟妙惟肖(xio)C.拮据(j) 发酵(jio) 提防(d) 参差不齐(c)D.汲取(j) 炽热(zh) 匿名(n) 称心如意(ch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不记其数 冥思暇想 谈笑风生 天翻地覆B.相形见拙 川流不息 见异思迁 申张正义C.再接再厉 义愤填膺 栩栩如生 截然不同D.正襟微坐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3.下列

2、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在今年的作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B.他盛气凌人地扬起手往桌子上一拍,霍地站起来,痛斥造假者的狡辩。C.试卷的命制要讲究适合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长吁短叹也不行。D.他这个人做事总是毛毛躁躁,这么多题他拖泥带水地半小时就做完了。4.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 , , 。A.如何繁衍 如何筑巢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B.如何筑巢 如何繁衍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C.如何筑巢 如何

3、迁徙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繁衍D.如何繁衍 如何迁徙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筑巢5.古诗文默写。(4分)(1)亭亭山上松, 。风声一何盛, !赠从弟(其二)(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登飞来峰)(4)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6.名著阅读。(6分)(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2分)(2)“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

4、,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 的外貌描写。(1分)(3)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你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3分)7.综合性学习。(7分)中国邮政于2020年1月10日发行一枚以“拜年”为主题的特种邮票。仔细观察这枚邮票,完成下面的任务。(2020河北)(1)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4分)_(2)请从内容方面对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作简要赏析。(3分)_二、阅读理解(45分)

5、(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8、9题。(7分)(2020河北)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的景象。(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的景象。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B.“家书抵万金”

6、,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7、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自涉史随笔)【注】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允:符合。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盗窃乱贼而不作:_(2)上常临镜:_11.翻译下列语句。(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2)吾用韩休,为社稷

8、耳,非为身也。_12.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2分)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人类创造力如何起源加拿大普林格尔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因基因突变使人类的认知力产生了突发性的飞跃。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

9、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考古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形成的历史视角。虽然早期人类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

10、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平均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加利福尼亚大学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

11、复杂的交流。”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基础上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