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偷逃税产生的诱因及对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65967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当前偷逃税产生的诱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当前偷逃税产生的诱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当前偷逃税产生的诱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当前偷逃税产生的诱因及对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家在我国当前偷逃税产生的诱因及对策董 磊偷逃税行为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 即使是以法治著称的西方发达国家 偷逃税现象也相当普遍 据有关资料记载 美国每年因逃税而损失的税收超 过10 000亿美元 这种趋势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中等发达国家及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偷逃情况 更加严重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22 个人均GNP在从偷逃税常用手法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行开户 隐瞒收入 有些纳税人在多个银行开户 同时使用 却只向税务机关提供其中的一个账户 将 大量的实际收入隐瞒起来 为了避免检查时露出破 绽 在小金库走账时 既不留存根 也不留银行兑单 税务稽查很难发现 2 虚假纳税申报 如实进行纳 税申

2、报是依法纳税的前提 纳税人须在法定时间内 办理申报 报送纳税申报表 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 机关要求的其他纳税资料 在实际工作中 纳税人常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规模 收入状况等内容作虚假申 报来达到偷逃税的目的 3 私设小金库 建立账外 账 这样 企业就有了两本甚至多本账 他们通过各 种手段在账目上制造亏损 以此来达到少缴税款的 目的 4 通过伪造企业性质 获取减免税的优惠 达到偷税的目的 一些企业通过将自己伪造成福利 企业 校办工厂 高新技术企业等形式 骗取国家的 退税和减免税近年来 我国偷逃税范围和金额有增无减 说明 我国税收法制建设 税收法治环境的改善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也说明我国税收征

3、管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以上偷逃税常用手法来看 其实并无高明之 处 但为何就堵不住这个口子 笔者认为 我国偷逃 税犯罪之所以不断蔓延并日趋猖獗 主要原因有以下 几个方面 1 利益内在驱动力改变了 但整个税收 管理环境和制度没有得到相应优化 我国经济体制从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使得生产经营者格外重 视对切身利益的占有和追逐 生产经营者的第一目的 是利润 但是 一些生产 经营者不是通过改善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成本来实现其目的 而是在税 收上做文章 通过多种违法手段来逃避纳税 以降低 价格 增强竞争力 或直接获取非法退税的好处 在 纳税人利益驱动机制改变后 我国税制和征管环境并 没有发生

4、根本性的转变 偷逃税者得不到严厉 及时8 626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包括澳大利亚 奥地芬兰 法国 德国 冰 荷兰 挪威 瑞典 瑞利岛 士 坡比利时 加拿大 丹麦意大利 日本 卢森堡英国 美国 西班牙 以色列 新西兰 新加及10个人均GNP在2 786 8 625美元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包括阿根廷 巴西 智利 希腊 匈牙利 韩国 马来西亚 墨西哥 南非 委内瑞拉 的税收损失一般在35 左右9 个人均GNP 在6962 785 美元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包括哥伦比亚 捷克 印度尼西亚 秘鲁 菲律宾 波兰 俄罗斯 泰 国 土耳其 及5 个人均GNP 在 695 美元以下的低收 入国家 包括埃及 印度 肯尼亚

5、 巴基斯坦 赞比亚 的税收损失则在3060如美国的税收损失在3045 之间 荷兰的税收损失在2235 之间 日本的税收损失根据纳税人规模的大小而不同大 中 小型纳税人的税收损失分别在204060 左右 由此不难看出 偷逃税现象之普遍及税收征管任务之艰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虽刑法 中对偷税罪有严厉的惩处规定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偷逃税规模一直呈上升之势 并呈现出面宽量大的特 点 据有关方面统计 我国50 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0 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 都有不同程度 的偷逃税 从税务稽查实际结果来看 1997年共检查纳税户376.2万户 检查面为19查出有问题的纳税人 198.2万户

6、查补税款331.61亿元 1998年上半年 检查纳税户167.4 万户 检查面为8发现有问题的纳税户89.1万户 占检查户数的53.3税务总局还规定款处的惩处 无形中助长了不法纳税人的侥幸心理 2相关部门的配合尚未形成制度化 法制化 难以形成 治税合力 在实践中 许多涉税案件得不到有关部门 的通力配合 有些时候还会由于要求有关部门配合而 增加处理的难度 如税务机关经常需要对偷逃税企业 采取扣押财产等税收保全 强制措施 需要银行部门 配合 有关银行 税务的文件也就扣款顺序作出了明 确规定 扣税属于优先之列 且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纳税人的开户金融机构无故拒绝 税务机关执行暂停支付 扣缴税款或者查核纳

7、税人存 储蓄 账户 为当事人通风报信 协助其转移隐 匿存款的 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但由于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承担何种责任 规定 就显得弹性过大 失去了应有效力 某些金融机构在税务机关即将采取税 收保全 强制措施时 为企业通风报信或协助转移存 款现象屡屡发生 又如工商行政管理 公安 法院等 部门的配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 律规定 也就无法追究相应责任 地方保护主义仍相 当严重 虽然近几年有不少地方政府给税务机关下达 无经济来源的过头计划 但由于政府及主管部门与企 业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税务机关与相关政 府机关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更未实现规范化 制度 化和法制化 少数企业 单位以

8、困难照顾等为借口 得以公开偷逃税 3 少数税务机关执法不严 给偷 逃税开了绿灯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 以补代罚 以罚代刑 现象 使得偷逃税犯罪分子有恃无恐 他 们通过偷逃税占有大量不义之财 由于被查处的概率 很小 且查出后又一般只是补缴税款或者罚款了事 不可能触及其痛处 4 征管手段落后 征管模式教 条且脱离实际 限制了征管效率 目前 被视为对加 强征管有很大好处的计算机运用还没有在全国税务系 统内普及和联网 这不仅使征管工作效率低下 也使 税务机关在预防和查处偷逃税方面信息不灵 动作迟 缓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子商务范围的扩 大 经营机构和经营方式进一步复杂化 纳税户数量 大量增加 偷

9、逃税与反偷逃税的斗争将更加尖锐 而 稽查工作由于未建立完整 科学的体系 只能是蜻蜓 点水 进行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 日常检查一般只停 留在表面上 难以对偷逃税犯罪分子构成震慑可以看出 偷逃税犯罪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 果 特别是新旧经济秩序交替所引起的混乱与无序加剧了偷逃骗税现象的增生与泛滥根据我国当前偷逃税犯罪的特点和诱因 预防税 收犯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严肃税收执 法 执法不公 执法不严的状况 极大削弱了税法惩 治税收犯罪的力度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尽快恢复 税法的威严 当前特别要做好对大案 要案的处理 该给予行政处罚的要进行处罚 该刑事制裁的要坚决 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最大限度地减

10、少 以补代罚 以 罚代刑 的情况 以起到震慑犯罪的目的 起到预防 和打击的作用 2 强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 配合 工作 在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中 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 远不够的 只有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加强配合 工作才能很好地开展 尤其要尽快建立起由公 检 法 工商行政管理 银行等部门构成的协税护税网 络 在此网络中 公安部门应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安全的保护 并协助对重大案件的查金融部门应积极协助税务机关扣缴税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对漏征漏管户的清理 同时 与这些部 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定期召开执法联席会 及时研 究处理有关涉税犯罪问题 真正做到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加快司法

11、保卫体系建设的进程 尽快建立打击税收犯罪的专门机构 由于税收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犯罪 其犯罪手段有很强 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这就需要司法机关与税务机关紧 密配合 通力合作 并设立专门的税务法庭 审理涉 税案件 形成以税务机关的征税管理为主 以税务司 法机关的打击为辅 国家行政机关共同协助的全方位的预防体系强化征管 向管理要收入 要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 的 税收征管模式 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 针对目前的情 况 在检查时要采取灵活的检查方式 特别是对有明 显偷逃税嫌疑的纳税人 要采取突击方式 在坚持传 统有效的核查方法的同时 还要结合走访调查 协查等手段 力求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改进税法宣传模式 进一步优化税收法治环境 要持之以恒地大力宣传税法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采用群众喜闻乐 见的形式对大要案和名人偷税案进行曝光 使税法真 正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地方税务局责任编辑 韩霖参见银发 1998 312 号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