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65872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心与教育1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确实如此,因为借来的书就有还期,必须每天有方案地读一些,到时候才能如期归还。图书馆的综合类图书区是我常去的地方,很多好书让人爱不释手。为此,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天读书不少于30页的读书方案。这样,我的借书卡每次借一个月就可以读完两本300页左右的书了。寒假到了,于是我特意借来一本教育类的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究手记每天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致使每天都多读一些,比方案提早读完了这本号称“让所有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甚至连“前言”“后记”“补记”“附一二三四”都一字不落地如饮甘露一般读过了。读书必有感触,即使学校没

2、有这方面的要求,我自己的读书习惯也是要摘记读书笔记和在博客中留下感受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现代人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慨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首先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和书中的人物、事件一起做一次神游,进展精神上的旅行;其次,读那些名家名篇的时候,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精彩的文学描写的方法,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第三点,我在读教育类的书籍时,就如同在跟大师对话,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沉着,真是何乐而不为呢?在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凡读书就有摘记,每

3、每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美文掩卷之际,都要在脑海中回味半晌,陶醉于文中的故事里,尽享文字给人带来的那种酣畅淋漓的仿佛品味艺术盛宴的美妙滋味。如今,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我,仍然不想改变这种如今看似迂腐的习惯。关于自己的读书个性说了很多,如今该说正题,我的了。感受之一:作为老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这一点,我在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时,就深有感触。因为在书中,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到某部名著对其成长的影响,窦桂梅的书中更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一辑专门介绍了自己的几篇,我在读这样的书时那么参照着把未曾读过的书名列入预购书单。李镇西老师更是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

4、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感受之二:老师应该真诚地喜欢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得意,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得意;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谢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老师的形

5、象,用真心喜欢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渐渐等待他们战胜自我,获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详细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感受之三: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在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比照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有过的成功

6、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幸运和偶尔,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感受之四: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老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局部,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鼓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

7、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方案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我教小学,但我感受颇深的就是:老师首先必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根底上承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入,效果也更好!还有,老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沉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分开了老师的

8、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之水。感受还有很多,李镇西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虽然他的方法可能针对中学老师更实用,但我这个小学老师也受益匪浅,我不学他的实例,而学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小学老师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不可复制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试不爽。关键是要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究,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也向往当学生分开我的时候,会这样说:“我幸运,因为我遇到了程老师!”我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为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爱心与教育2翻开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一名老师,只有深爱他的

9、职业和学生,教育才会有火花和灵感,才能有智慧,才会不辞劳苦一篇篇记录和总结反思,才会从内而外散发出满满的幸福感。从“忧生”到“优生”,从执教的学生到已毕业的学生,李镇西老师始于爱心,却不止于教育。在教育里,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爱流淌在李老师的字里行间。他整整一个月给一个学生每天煮一个鸡蛋;背着学生去医院在医院里陪护;给学生送生日礼物.爱有是互相的,李老师发自肺腑的爱不求回报,但孩子们却经常“机密行动”给他惊喜,在李老师住院的时候,大家集体来看他;在李老师不在家的情况下,还爱屋及乌给他刚生过孩子的爱人送鸡蛋;全班同学给机密给他准备生日礼物.李镇西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老师假如爱

10、,请深爱!李老师还是有教育智慧的。让我们颇为头疼的“后进生”,在李老师那里却迎刃而解。他认为“后进生”教育指导思想应该是科学、民主与个性,要用心灵赢得心灵,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分析p “后进生”家庭、学校及个人等方面的原因后进而去寻找方法。培养优等生李老师的方法也颇值得学习,李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才是优生,对优生不能只注重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优生培养有六大方法:树立志向、认识自己、保持童心、超越自我、训练“受挫”心理、培养创造才能.李老师的教育智慧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深远的。学生毕业后

11、给他的信中说:“李老师,您放心,不管以后怎样,我永远会做一个正直的人,至少不能有愧于自己的良心”;还有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为了老师;还有一些人因为报纸等媒体认识了李老师,向他写信求助,李老师悉心回信开导谈心.“父母爱之那么为之计深远”,李老师为他接触到的每个孩子负责,为之计深远,在学生心里,无论走到哪里,李老师也早已是他们内心牵挂的家人。读完李老师的著作后,为他不断的爱的能量、历久弥新的教育火花,深深折服。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不仅仅是学校一堂堂的课,更是点燃了孩子们人生路上永不灭的指明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始于爱心,却不止于教育。向李老师学习!爱心与教育3周末两天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12、该书描绘的是李老师与中学生们的成长故事,但是书中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仍然深深的打动着我,。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读了爱心与教育后,那真实的文字不断冲撞我的灵魂。尤其是对后进生漫长而困难的转化,李老师那份对学生的博爱之心,关切之情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后进生万同,他用关爱和平等一直鼓励着这个孩子一步步的安康成长,三年的初中生活记录着他们彼此的宽容和信赖,我读懂了师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阅读中,不断地问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找他谈心,给他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难过,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

13、经尽了力,我会用“教育不是万能的”来抚慰自己。在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理论中,我深入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必须热爱后进生(爱优等生可以说是所有老师先天具备的),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究研究新的后进生转化方法,卓有成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对待后进生,应该牢记陶先生的谆谆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有爱因斯坦!”我总有这样的平凡信念:不管班里的学生多么后进,不管教育后进生多么困难,既入我班,我即负责,每一个孩子我都不抛弃,也不允许他们自我放弃。我只期望可以尽我的努力,去引导我的每一个学生在道德上都向更好的方向开展,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一

14、直为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回想着班主任生涯的点点滴滴和充实的生活,我无怨无悔!苏霍姆林斯基曾感慨:“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作为老师,千万不能因为他(她)是后进生而放弃对他(她)的培养与转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在面对后进生光阴有爱还不够,还需要有智慧的爱,用智慧去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良知,激发他们“想做好人的愿望”。遇问题时要多想“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与后进生们一起编织“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我坦言:我在学李镇西,但不做李镇西,因为我和学生在编属于我们的故事。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