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新技术讲义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65660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高新技术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业高新技术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业高新技术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业高新技术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业高新技术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高新技术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高新技术讲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高新技术第一节 现代农业一 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按照当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农业最新发展的一种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与农业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概念。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历史的角度,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指农业由原来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农业要达到的现代水平程度

2、。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

3、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现代农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是一种具有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4、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业;即现代农业是以生物为中心的一种优化的生物技术经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其功能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提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功能之外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等。总之,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必然,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是持续地、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一)科学化现代科技正迅速地向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渗透。科技进步将逐步替代对传统资源投入的单纯依赖,

5、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只有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先进的装备设施、先进的生产管理,劳动者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得以提高。(二)集约化集约化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即由单纯的注重数量和速度增长,转到主要依靠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二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三改单纯注重物质、资金投入,为在物质、资金投入增加的同时,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和资金利用率来实现农业增长。三)商品化商品化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从以完全自给自足(自我消费)为目标向完全形成商品(社会消费)为目

6、标的逐步过渡。(四)市场化它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现代农业生产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要面向整个国际市场。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一)、都市农业“都市农业”的概念,是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其特点主要表现

7、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市农业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地表现为高度的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经营,并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该系统要

8、使能源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一切副产品都要通过再循环,提倡使用固氮植物,通过施用腐殖质肥料、实行作物轮作以及施用农家肥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保证最大生物量的生产。动物(包括人)与植物的构成比例也必须适当。生态农业在经济上必须是可行的,但不能因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是尽可能保证农村的各种景观并生产出需要的产品,使农业生态体系变得更加稳定,并使乡村特有的美丽景观给人以愉悦之感。总之,在产量方面,生态农业有可能产量低一些。在品质方面,生态农业与常规农业在产品品质上差异不明显。在环境方面,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强调农业系统与环境

9、系统的协调统一。(三)、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在研究土壤流失与土壤肥力等问题时兴起的。一般情况下,有机农业不用化肥、农药及其他合成的化学制品,一定限量的化肥或农药施用仅作为应急手段。国外实行有机农业的耕地区域多是小规模的,而大规模经营有机农业的比较少。有机农业必须具备生产水平较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等条件。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动力,主要是出自对土壤和人类及牲畜健康的保护,防止农药的潜在性灾害和减少能力与物质的输入。有机农业并不是向传统农业倒退的农业技术,农民在限制化肥或农药使用的同时,仍可采用新式农机具、优良品种和注册过的种子,以及科学的有机残余物管理方法和水土保持措施。通过采取轮作、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复

10、合经营,从土壤矿物质风化中取得或依靠土壤中残留化肥等解决土壤肥力问题。(四)、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或称观光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休闲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

11、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五)、植物工厂植物工厂是指利用环境控制和自动化高技术进行植物全年生产的体系。包括无土栽培、植物克隆等技术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工业化生产体系。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六)、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农业经营新模式。是以资源集约、经营集约、生态保护、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特点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七)、农业科技园区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三

12、高农业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手段,对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具有较强示范带头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或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的密集区。现代农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因此,我们认为现代农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进行农业改造,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保证日益增长的粮食安全并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农业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现代农业是一种具有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谐

13、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业第二节 农业高新技术概述农业高新技术的内涵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产生的新发明、新发现和创新。农业高技术是指其基本原理及概念主要建立在农业最新科学成就和当时农业科技发展最高水平基础上的,处于发展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新技术是相对原有的传统技术和旧的技术而言,是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对原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替代而产生的农业科学技术。二、农业高新技术具的特征1高度的创新性。创新是一切技术的共性,但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的科研创新。它不只是在原有技术道路上的积累,而是以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作为基础。开辟与过去有着本质差别的新的技术途径。因此,农业

14、高新技术是比其他一切农业技术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技术。根据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创新概念的定义,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傅家骥教授在技术创新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一书中则将技术创新定义为生产者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的利润的过程。2高度的综合性。农业高新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其综合意义表现为数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和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主导的系统科学进一步向农业科学技术广泛渗透,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不断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加影响。3高度的渗透性。由于农业

15、高新技术处于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技术领域,因而新技术新理论能广泛渗透到各个传统农业部门,加速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的品种更新换代。4高度的技术、人才的聚集。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和综合性很强,涉及许多学科的理论、工艺和技术。如无土栽培技术,要解决根系定期吸氧和吸收营养液的问题,就涉及到固体物理、电子学、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技术,生产配套需要电脑、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设备,工艺要求超净、恒温、恒湿、防震等环境,同时还需要多种技术和灌溉机械设备的支持。可以说是集现代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之大成。因此,对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来说,人才与智力是第一位的要素。高新技术的竞争表现为市场的竟争,经济

16、实力的竞争,科学水平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较量。因此,高度的人才聚集与开发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根本属性之一。5高度的资金投资。资金密集是农业高新技术的重要特性之一。高投资是支持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如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必须购置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安装必要的测试设施,消耗昂贵的进口化学试剂,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投人,没有一定的资金投人作保证,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就难以进行。6高度的增值性。农业高新技术本质上是全新的先进技术,技术成果的创新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也高,因此,对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往往表现出超常规的作用。它可以大幅度增强农产品的功能,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农业高新技术是能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