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65632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1997-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2004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和国内市场日益开放,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越来越大。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是80%。并且,我国外贸依存度居全球最高。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的顺差也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剧我国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矛盾,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1,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国际收支贷方代表外汇供给,借方表示外汇需求,当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时,外汇价值就会下降,本币对外价值就会上升,从而给本币带来升值压力。2.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制裁。从全球范围看,各国贸易差额之和只能

2、为零,一方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它方的逆差,而长期逆差对一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逆差方势必采取对抗措施。如由于中国对美国拥有长期巨额顺差,引起两国贸易摩擦加剧。有资料显示从1985年以来中国对美贸易出现盈余,美国对中国贸易出现赤字,这一赤字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量在1990年超过20%,最高峰是1997年:27%,2000年,2003年,2004年的比重是20%,23.2%,25%,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赤字国家。即使按中方数据计算,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总数11.3%,是美第二大贸易赤字国。这成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有力借口,2005年上半年,美国、欧盟多次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国内而言,巨额

3、顺差说明出口过多,进口太少,没有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不能协调发展。3,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大量流人。根据国际金融理论,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必须大量收购外汇,同时投放基础货币,这就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从1994年到2003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经增长了20%以上,从2003年9月底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来看,M0、M1、M2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2.8%、18.5%,20.7%,是上一轮通货膨胀结束后,难得一见的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隐患,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从而带来了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之

4、间的矛盾。 4.外汇储备管理问题。国际收支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截至2003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4032.51亿美元。持有外汇储备可以保证国际支付能力,支持本国汇率稳定。然而外汇储备虽是一个货币变量,但它毕竟代表了一定量的实际资源,这就意味着,一国在保留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就放弃了利用实际资源的权利,所保留的外汇储备量越大,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而外汇储备采用能生息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又偏低,并不能有效降低机会收益的损失。 5.汇率预期效应。一些地区出现了大量出售美元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双顺差”给人民币带来影响,人们预期人民币不久就要升值,因此开始大量抛售美元换取人民币。这种投机性的

5、换汇行为,尤其是一些热钱的流入,不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发展。当年日元就是小幅度升值,导致热钱套汇得手,套汇收益又进一步促成日元将进一步升值的预期,热钱的加速流人最终迫使日元进一步升值,导致日元汇率基本失守。三、国际收支状况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国际收支状况好坏已经成为一国经济景气的晴雨表。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就可以看出该国的经济发展好坏,因此国际收支是反映一国外部基本面的窗口。下表是中国国际收支情况(1997-2004) 单位:亿美元年份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1997369.63210.16-357.236-222.541998314.71-63

6、.21-64.26-187.241999211.1451.80-5.0532-177.882000205.1919.22-105.484-118.932001174.05347.75-473.251-48.562002354.22322.91-755.07177.942003458.75527.26-1170.23184.222004686.591106.60-2063.64270.45通过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国际收支的最大特点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常年保持顺差。其中经常项目从1997年开始,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分别以14.9%,32.9%,2.8%,

7、15.2%的速度下降。但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止跌回升,从2002年开始分别以100.0%,29.5%和49.7%的速度增长,而资本和金融项目没有表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各年间存在较大的波动,但始终保持较大的顺差余额,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状况导致近年来国际储备急剧上升,从1997年的357.24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2063.64亿美元。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法的原理纪录的,一笔贸易流量对应着一笔资本流量,两者的方向应该是相反的,经常账户中实际资源的流动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如果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所有的国际收支的差额应为零。即:经常账户收支

8、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差额=0;或者:经常账户收支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差额的相反数。因此,在一国国际交易中,如果发生了经常账户的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必然出现逆差,表明资本的流出;反过来,如果发生了经常账户的逆差,资本与金融账户必然出现顺差,表明资本的流入。也就是说,资本与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了融资,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应该同时出现数额较大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同时顺差。纵观我国近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与国际储备变动额之间的关系(见上表),不难发现金融账户很少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相反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如果我们不考虑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核算中经

9、常账户差额加上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以及储备资产变动之和应等于零。但是从1997年至2004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来看,始终存在较大的数目,这表明我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体系不够完善,而其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差额也占很大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该因素的监管,主要是尽可能杜绝虚报出口,进口现象的出现。四、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分析1,贸易差额是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基本指标,它包括货物贸易差额和服务贸易差额,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进口,当该差额为正时,称作贸易顺差,为负时称作贸易逆差,为零时称作贸易平衡。图1是1997-2004年我国贸易差额的情况。 单位:亿美元从图1可见,近八年来,我国贸易差额具有以下特点:(1

10、)贸易收支连续八年保持顺差,除了2000年为288.73亿美元,2001年为280.86亿美元,其余年份均超过300亿美元,贸易收支总体良好。(2)贸易收支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从1999年到2001年贸易顺差的绝对量逐年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贸易差额变动趋势与货物贸易差额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贸易差额基本上是由货物贸易差额决定的。与上年可比口径相比,虽然1999年我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6.1%,但进口同比增长15.9%,全年货物贸易顺差同比下降22.8%;2000年我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27.9%,进口同比增长35.2%,全年货物贸易顺差同比下降4.2%;2001年我国货物出口同

11、比增长6.8%,进口同比增长8.1%,全年货物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3%,由此造成1999-2001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减少。从2002年开始货物贸易顺差逐渐提速,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特别是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服装,鞋等)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如家电,收音机等)。另一方面也表明人民币存在低估的可能,导致出口需求增加。当然我国货物贸易巨额顺差,并不是显示我国的自主出口实力很强,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长期以来对我国出口贡献最大的是外资企业出口和民营企业出口。外资企业虽然技术先进,但是获得利润会撤回国内,形成对中央银行人民币的一种贷款,相当于我国的债务,必须

12、归还。而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强的出口能力,除了国家制定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我国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廉,由于目前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率仍然很低,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尚未完成,导致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无限供给,工资被压得很低,甚至可以长期拖欠,在企业方面也不注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很强,却很少有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出口,其表现就是产品出口数量增加很快,收入增加却很慢。以这种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方式不仅加速对国内和国际资源的消耗,对国内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加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利益矛盾,有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3、。(3)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扩大,从1993年出现逆差以来,九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依然存在且呈扩大趋势(1998年比上年有所减少),其中2004年逆差高达96.99亿美元,从服务贸易具体项目中可看出,只有旅游和其它商业服务项目顺差逐渐扩大,通讯、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别处未提及的对政府服务等项目发展上下波动,而运输、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电影音像等项目继续保持逆差,甚至扩大。这说明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容乐观,在短期内服务贸易逆差局面将很难改变,并有扩大的可能。服务贸易逆差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货物贸易顺差,导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规

14、模远低于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因此要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关键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构要合理,一方面扩大货物进口,特别是增加对制造业先进技术、信息技术的进口,提高我国产品的长远竞争力,保持在今后国际贸易有利地位,而且还能减少货物贸易巨额顺差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服务贸易,要改变大量进口的状况,就必须走引进、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虽然在短期内会扩大进口,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服务行业竞争力的提高。2,经常帐户指的是贸易收支、无形收支(即服务和收入)和经常转移收支。前两项构成经常项目收支的主体。虽然经常项目的收支不能代表全部国际收支,但它综合反映了异国的进口状况(包括无形进出口,

15、如劳务、保险、运输等),而被各国广为使用,并被当作是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经常账户差额是经常账户贷方与借方的差额,当该差额为正时,称作经常账户顺差,为负时称作经常账户逆差,为零时称作经常账户平衡。图2反映我国经常帐户差额的情况。 单位:亿美元 从图2可见,1997年至2004年我国经常帐户具有以下特点:(1)从供给与需求关系角度,经常帐户每年都是巨额顺差,意味着国内供给大于国内需求,多于产出用于出口。然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采用的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产品大量出口是以牺牲国内外稀缺资源,加大对环境压力为代价的。顺差越大,资源消耗越多。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占世界的7.4%,消耗的煤占世界的31%,消耗的铁矿石占世界的30%,消耗的钢材占世界的27%,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40%但中国创造的GDP却不足世界GDP总量的4%。中国每万元GDP消耗能源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3倍。3显而易见,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不是因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很强,不是以质量、品牌取胜。恰恰相反,是靠消耗大量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因此有必要适当减少出口,增加对先进技术的进口,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2)经常帐户变动趋势与贸易差额变动趋势基本上一致,显示我国经常帐户差额主要是由贸易差额决定的,从1997年至2002年经常帐户随着贸易差额先上升后下降,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